中国人修的这条“疯狂铁路”今天通车!英国人看后惊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 订阅

当地时间5月31日上午9时,肯尼亚百年来首条新建铁路——蒙巴萨(港口城市)至内罗毕(首都)标准轨铁路(蒙内铁路)实现通车。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


来 源丨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新华国际头条(ID:interxinhua)、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由中国路桥承建的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总投资38亿美元,是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

新铁路将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货运列车速度提升了一倍,价格却更便宜了。肯尼亚之前的窄轨铁路还是兴建于一个多世纪前。

百年前,英国殖民者花费550万英镑,在东非主持修筑一条铁路,因为这条路线必须经过的恶劣自然环境,被称为“疯狂铁路”。BBC甚至质疑,中国人到底有没有本事修好这条“疯狂铁路”。

而事实是,这条百分百“中国制造”的铁路,工期实际上由5年缩短到2年半!

据报道,蒙内铁路很大程度上重合覆盖了一百年前英国人铺设的“米轨”旧铁路。

正在蒙内铁路上调试的列车头(左)和百年前修建的米轨铁路上的火车不期而遇。 新华社记者 陈城 摄

一条铁路,让这个国家“提速”一个世纪

肯尼亚的港口大城市蒙巴萨被称为“印度洋明珠”,有着令人羡慕的阳光和海滩。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两地的直线距离仅400多公里,路上却需要10到12小时时间。除了价格昂贵的民航之外,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长途汽车。在联结两地的两车道主干公路上,经常塞满了满载的大货车,交通拥堵是家常便饭。

蒙内铁路路线示意图(来源:百度百科)

在英国殖民时代,这两座城市之间曾修建有宽度1米的“米轨”铁路,从90年代起这条窄轨旧铁路技术老化,破旧不堪。

百年前,“肯尼亚”这个名字尚不存在,对于英国殖民者而言,这里只是一片无名荒原,横亘在他们和乌干达丰富的矿产资源之间。

为打开乌干达大门,加强对“英属东非”的控制,也为了遏制当时已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英国政府决定在东非修筑一条铁路,连接印度洋上的蒙巴萨港和内陆的乌干达,并命名其为“乌干达铁路”。

据英国观察家报称,由于维护不力,这条“米轨”旧铁路的实际速度只有大约30公里/小时,完全不能满足蒙巴萨港货运需求。2012年,这条铁路全年运货量只有150万吨,比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500万吨左右的水准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2011年,中国路桥集团与肯尼亚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中方将以中国国铁一级标准建造新的蒙内铁路,这样是肯尼亚历史上首次出现宽度1.435米的铁轨,告别了英国殖民地时期1米“窄轨”铁路。

在肯尼亚沃伊附近,一列货车行驶在蒙内铁路旁的老式米轨铁路上。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据中国路桥官网介绍,新的蒙内铁路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时速80公里。这条铁路的修通能将货运成本降低40%。两地之间的客运时间则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肯尼亚政府则认为新铁路将为肯尼亚带来每年1.5%的GDP增长。

不仅如此,这项工程还为肯尼亚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并培养了当地一批铁路技术人才。蒙内铁路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孙立强介绍说,在全体员工中,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只占2678人,中肯员工比例为1∶10左右。这一项目还为肯尼亚培养了743名铁路运营人才,其中包括肯尼亚历史上首批女性列车驾驶员。

列车行驶在蒙内铁路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疯狂铁路”有多疯狂?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到,2016年,BBC曾发表文章,质疑蒙内铁路计划的可行性。

据资料显示,米轨铁路从1896年修建开始到1901年铁路竣工,共有2493名铁路工人死亡。他们多是死于当地部落袭击,疟疾、痢疾等传染病,以及令人闻风丧胆的“察沃的食人狮”。

狮子多次袭击铁路工人、制造恐慌,甚至在1900年6月将正在巡查铁路的英国官员拖出车厢咬死。

在一百多年前,英国议员曾经把这条线路称作“疯狂铁路”(lunatic line),正是因为英国殖民官员和肯尼亚当地人民曾在这里付出过惨重的生命代价。

BBC的质疑文章

内罗毕铁路博物馆至今还保留着一项特殊的藏品,3枚来自一百多年前的老虎爪子。

助理研究员Elias Randiga表示,这些爪子来自两只1896年铁路动工时袭击工人的老虎。当时,凶猛的老虎经常到铁路沿线撕扯咬人,甚至吃人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肯尼亚工人和英国官员都曾命丧虎爪。

据内罗毕铁路博物馆统计,大约有100人死于老虎口中,还有4000人因疾病和其他动物丧命。英国殖民当局修建的这段从肯尼亚到乌干达的铁路,平均每公里要牺牲4人。

1896年的三枚虎爪(图片来源:BBC)

从蒙巴萨港到内罗毕要深入东非大陆,自然条件恶劣。肯尼亚以野生动物观光闻名,老虎、狮子、野象、犀牛等野生动物都会对人构成威胁。除此之外,当地湿热的气候加上众多沼泽,使得蚊虫疟疾传播迅速,野外工程人员的身体健康随时会受到考验。

然而中国路桥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的限制,巧妙地克服了困难。据人民日报报道,根据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种类和迁徙路径以及活动习性,工程人员专门设置了供野生动物使用的大桥,7米以上的桥洞高度就连长颈鹿也能悠闲从容地通过。蒙内铁路全程共设置了这样的野生动物通道14个。铁路沿线两侧还设置了隔离栅栏,避免动物通过时与列车相撞。

其中,最令外国人感到吃惊的中国工程技术,还要属“开山架桥”这一独门秘笈。这种在中国高铁沿线司空见惯的铁路桥,却让肯尼亚当地人惊叹不已。肯尼亚网站Tuko就惊呼,“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宏伟的工程!”

Tuko网站称,蒙内铁路全线共有98座铁路桥,其中最高的一座离地面43米,最长的长度为215米。肯尼亚很多当地居民表示,自己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钢筋柱子撑起架在半空中的铁轨。

蒙内铁路路桥(图片来源:Tuko网站)

在中方工程人员种种精心安排下,蒙内铁路的建设顺利完成,并未受到自然界带来的太多干扰。

蒙内铁路九大车站个个颜值爆表!

看完了上文的文字描述,有没有被祖国的技术震惊到了呢??不过除了质量过硬之外,蒙内铁路车站的外观也是相当抢眼的!整个工程简直就是“实力与颜值并重”的存在,不多废话,下面就用高清大图来“亮瞎”你!

蒙巴萨西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马里亚卡尼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米亚森尼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沃伊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姆蒂托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基布维兹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埃马力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阿西河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内罗毕终点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忆宁摄)

编辑 杨小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