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年均32人死于雷击,人大代表建议完善农村防雷建设

南方农村报

近年来,雷电灾害已逐渐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人因雷击伤亡,其中80%以上的雷击死亡事件都发生在农村。

当下正值广东雷雨天气多发季。本月初,江门新会一名农民,冒着大雨下田通水渠,不幸被雷击中身亡。据广东省气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近15年来,广东雷电灾害致人员死亡总数为673人,其中农村致死人员487人,平均每年约32人死于雷电灾害。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农民防雷意识差、政府监管不够等诸多因素,农村防雷任重道远。

专家为农民讲授防雷电知识。            新华社图片

防雷设施欠缺 农村成重灾区

据广东省气象局介绍,每年4月到10月,是全省雷电高发季,几乎每年都会有雷电致伤亡事件发生。近15年来,广东共发生雷电灾害人员致伤亡事故656宗,其中特大雷电灾害事故5宗,重大雷电灾害事故16宗。雷电灾害致人员伤亡总数为1131人,其中农村伤亡769人,占总数的68%;雷电灾害致人员死亡总数为673人,其中农村致死人员487人,占总数的72%。

农村为何是雷电灾害致人员伤亡的“重灾区”?省气象局介绍,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农村地貌多为田地、山地、水塘等空旷地区,雷电灾害风险高;二是当地政府部门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视不够,农村防雷设施欠缺,监管难度大;三是农村住宅的设计和施工容易忽视防雷装置建设;四是农民防雷减灾意识不强。

专家支招防雷 雨天不要下田

在农村,人们对雷电这一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认识还不够,并且对雷击的防护意识十分薄弱。

雨天该如何正确防雷,广东省气象局的专家给出了以下指导意见——

雷雨来临时,在室内的村民应做到:打雷时关好门窗,不要外出;不要接近一切电器设备,将家用电器电源切断;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拔掉电源线、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外接天线;不要触摸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淋浴;不要出去收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晾衣用的铁丝不要拉进室内。

在野外时,应尽快停止户外活动,千万不要下田;千万不要进入孤立且无防雷装置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那里最易受雷击;不要在空旷地使用金属骨架的雨伞,不要把铁锹、锄头等扛在肩上;打雷时最好就地蹲下,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绝不能在大树下避雷雨;雷雨天不要从事水上作业,不要游泳、钓鱼;打雷时不要去山顶、坡顶、楼顶;出门时最好穿绝缘底胶鞋,不要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链接

人大代表建议:设立财政专款 完善农村防雷建设

针对农村防雷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直言,完善农村防雷建设刻不容缓。他称,农村地区是防雷建设的薄弱区,在雷雨高发季的当下,这一问题更加要引起重视。他呼吁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向基层农民普及防雷知识;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防雷工程的建设。

“资金肯定是个大问题,动员农民自筹加装防雷装置,时间成本和行政成本都很大。”曾德雄建议,由政府牵头解决,设立财政专款,尽快完善农村防雷设施的建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周伟龙  通讯员 杨群娜

编辑 黄婵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