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自上映起就引来了热议,不仅是因为阿米尔•汗超凡的创作力,更是因为主人公不顾一切为梦想的打拼让人看后热血沸腾。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再次将“梦想”的话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引发每个人的扪心自问: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吗,它现在实现了吗?
临近六一儿童节,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以“儿时梦想职业”为主题对职场人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一份童年梦想职业排行榜,并分析了不同阶段职场人梦想实现的情况。领英发现,仅13%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其中“钱”是最大的阻碍,而工作6-10年是转行去追逐梦想的黄金期。
公务员、教师是公认的梦想职业,90后开始走向多元
通过一番对梦想的收集,领英总结了一份儿时梦想职业排行榜。榜单上前五名的职业呈现出一定的性别特色,但像公务员、教师这类稳定且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仍是小时候最普遍的梦想。
值得注意的是,梦想职业还呈现出逐渐多元的趋势。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70后小时候梦想集中在前五名的职业里;80后这种集中趋势下降为48%,而90后达到最低,只有40%。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解释,“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开放和自由,而非局限于传统媒体或亲戚朋友。加之社会价值观的逐渐多元,他们的梦想职业不再集中于那些稳定且大家公认的好工作,而是基于自身兴趣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分散。”
仅13%的人实现了梦想职业,但仍有七成职场人为此赴汤蹈火
有多少梦想最终能够实现,这是所有人更关心的问题。进入职场后并不是每一个选择都能遵循初心,更多时候是去顺应现实。领英调查显示,目前只有13%的人做着与儿时梦想职业完全相同的工作,另有4成人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相关领域的其他工作。其余的近一半人则是在做着完全不同的工作。这似乎正应了那些唱衰梦想的毒鸡汤,到了一个谈梦想色变的时代。
不过领英发现,在没有实现梦想的人中,其实有超过20%的人曾经有过尝试梦想职业的经历,只是后因失败而转行。也就是说,总计有超过7成的人为追求梦想采取过行动。而且,超过8成人都表示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然会去继续追求。虽然大多数时候梦想敌不过现实,但它永远是一粒常埋心中的种子。
“钱”被认为是实现梦想最大的阻碍
对于在职场打拼的人来说,虽然没有放下诗和远方,但不得不先面对眼前的苟且。随着工资涨幅远远赶不上房价、物价的走高,谈梦想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在被问到阻碍实现梦想职业的因素时,“缺钱”排在了第一位。
有超过一半人表示,只有当挣到足够多的钱、衣食无忧之后才会去考虑梦想。“由于当下的职业市场不同行业薪资水平差距较大,在面对兴趣与物质保障发生冲突时,职场人往往被迫选择后者。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顺应了父母期待、家庭需要以及社会对财富积累的普遍崇拜。”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表示。
工作6-10年是转行的黄金期
如果将梦想寄托于挣到足够多钱之后,那么工作越久梦想实现比例应该越高。可是通过数据的比较,领英发现,正在从事梦想职业或相关工作的比例实际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工作6-10年时达到最高,将近60%。
对于工作3年以下的职场小鲜肉来说,他们更多地把工作压力小、离家近作为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标准,同时父母的意愿也起到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工作3-5年的职场轻熟人士则主要以薪资福利和未来发展作为选择依据,因为刚刚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他们急需通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来证明自己。
到了工作6-10年的阶段,人脉资源和个人资本都实现了较充足的积累,对于这时的职场资深玩家,兴趣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导向。他们最有能力和意愿去尝试想做的事,是坚持梦想职业最多的人群。而随着工作年限继续增加,梦想实现比例则出现了反向下降,工作满意度也是在工作年限最久的这一批人中降到最低。这个阶段虽然个人资本达到最高,但老一代职场人更多地表示工作久了职业发展路径已经定型,无法突破行业壁垒再去转行了。努力去“干一行爱一行”是老一代职场人现有的心态。
【记者】叶丹
【校对】陈宇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