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人,以后我们去“非遗传承基地”看赛龙舟!

阳江发布
+ 订阅

端午节已近在眼前,

再上5天班,

假期又来啦!

端午怎么浪?

去阳江江城(逆)(水)赛龙舟啊!

“端午逆水赛龙舟”是江城区一项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201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去年开始,江城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选定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综合评估,双带七星旗龙舟队被评为该区首个“端午逆水赛龙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近日,江城区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双带七星旗龙舟队训练基地成为该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江城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下步将对全区其他11支龙舟队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条件的也将按相关程序进行授牌。

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

阳江风筝

阳江风筝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2007年,阳江风筝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春根雕

传统阳春根雕分艺术根雕与实用根雕两大品种系列。艺术根雕以质地坚韧、长势奇特、盘根错节、弯曲有致、形态怪异的根材为上乘材料,经冲洗、去皮、修整、雕凿、打磨、上油(打蜡)而成。实用根雕多用树头、树桩等为材料,雕制工艺与艺术根雕基本相同,有桌椅、茶几、屏风等家居用品系列和手杖、茶罐、笔筒、烟筒等日用品系列。

近一、二十年来,阳春的艺术根雕又发展创造了汉字书法根雕,并成为一大新品种系列。书法根雕须选取扁体网状且肖似汉字行草体的干枯树根为材料,其雕制工艺特别讲究因根施艺、迁想妙得、灵巧加工,且达到了一根成字,不拼不接,天人妙合,气韶生动,韵味无穷的境界,广受欣赏和收藏,具有宽阔的发展前景。

阳春根雕是我省民间雕刻艺术的奇葩,其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工艺,是民间文化智慧和创造力的典型体现。阳春市已于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根雕雅石艺术)之乡”。

阳江漆器髹饰技艺

阳江明末清初开始生产漆器,至今也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阳江漆器已成为普通家庭的必备品,漆皮箱、漆皮枕头、漆花木屐、漆妆梳妆台、漆器暖水壶是当时嫁妆的五大件。清代诗人谭松年作《阳江竹枝词•漆皮箱》:“赠君珍重载衣裳,定造成双黑漆箱。从此黑头人不老,相投胶漆两情长。”来表达人们赋予阳江漆器的美好祝愿。

最盛时,阳江漆器从业人员达到400多人,月产数万漆器。那是在1958年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成立之后,陈奇积也是其中的一员。1962年,他从湛江地区艺校美术专业毕业,分配到阳江国营漆器工艺厂的设计组,负责漆器产品造型和装饰。

漆器厂成立之后,阳江漆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新高峰。当时漆器厂集中了阳江企业包括傅乃彬等在内的精英,漆器厂的产品在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大放异彩。1962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田汉参观阳江漆器后,赋诗赞美:“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

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疍家婚俗、高流河墟等,

为我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

希望继续传承弘扬,发扬光大!

来源|阳江日报、中国新闻网、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编辑|冯宝珍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