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对母亲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母亲节在即,你准备怎样体现你的孝心?送一份礼物?说一句祝福?还是......
古语云:“人立身以孝为本,官从政以廉为方”。对于天下的母亲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子女谨遵长辈教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子女为官者能廉洁奉公、担当有为,让他们能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才是体现孝心的最佳方式。
自古以来,能人贤士的“母亲”都与廉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代清廉之士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得到长辈尤其是母亲的教诲。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母亲及她们的廉洁故事,以此告诫各位党员干部:莫让母亲“家有官,心难安”。
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兢兢业业,办事公正。一次,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田稷几番推辞,最后碍于情面还是收下了。回去后,田稷将它原封不动献给了母亲。田母一见顿时面露怒容:“你为相三年,俸禄从没有这么多,难道是掠取民财、收受贿赂得来的?”田稷低下了头,以实情相告,田母严肃地说:“我听说士人严于修己、洁身自爱,不取苟得之物;坦荡磊落,不做诈伪之事。不义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财不入于家。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就应处处做出表率。而你却接受下属的贿赂,这是上欺瞒国君,下有负于百姓,实在让我痛心啊!速将金子退回,请朝廷发落吧!”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先将百金如数退还,又立即到朝廷坦陈过错,请求罢相。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相母之贤如此,何愁我齐国吏治不清。赦免相国无罪。”并诏令天下学习田母廉洁清正、教子有方的高尚品德。田稷更加严以自律,后来成为齐国一代贤相。
陶母退鱼
陶母,乃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她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陶侃在踏上县令赴任之际,湛氏一再嘱咐和教育陶侃要尽心恤民,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上任后,孝顺的陶侃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有一次,下属出差,就托其顺便给母亲带去一坛腌鱼。谁知,湛氏不领儿子孝顺之情,原封不动地将腌鱼退回,并在信中批评儿子不该带官家的东西孝顺自己的母亲。说:“你作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信件,大为震惊,愧疚万分。此后,他勤政为民,政绩出色,深得民心,官运也因此亨通,从长吏、大尉、都督大将军,一直做到长沙郡公。
李母量禀
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判其罪,众御史皆面有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