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追溯英德红茶历史 曾遨游太空来头不小

清远日报

英德红茶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厚甜润。

英德市位于粤北山区南部,境内温暖多雨,既无严寒,亦无酷热。英德富水,北江、翁江、小北江贯穿其间;英德多山,属喀斯特丘陵山区,土壤条件极宜茶树生长。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驰名中外的“英德红茶”。

1969年,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一则电文称:“从我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电文获悉:英国皇室喜爱英德红茶,1963年英国女王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这是英德红茶历史光辉的最巅峰。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德红茶受外贸制度变革、“红改绿”浪潮以及市场应对能力不够等影响,产量和出口大幅缩减。尽管近年英德市政府重点扶持英德红茶发展,但其影响力仍难以从广东省拓展至全国。对此,越来越多的英德茶企在全国四处奔波,希望将英德红茶辉煌历史重现。

今年3月16日,在广东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航天育种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授牌仪式上,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将在太空遨游了63天的“英红九号”航天种子接回了“家”,该批种子成为进入太空开展空间生物多样性科学实验时间最长、搭载量最多的又一个名茶品种。英德红茶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

英德红茶历史悠久,远销到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德产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

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又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的研究认证: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朝,是韶州三个产茶县之一。

南宋英州知县汪任曾以“煮佳茗”为题,写诗赞美“煮茗台”,诗曰:“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茶多物埠,其中佼佼者进贡朝廷必不可少。至明朝,英德的土贡茶已成朝廷贡品。清朝康熙丁卯年陈志权所撰《重修英德县·贡献志》明确记载:“叶茶七十斤七两,国朝;芽茶一十四斤五两进贡朝廷。”

彼时进贡到朝堂的英德茶叶,是“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的小叶种茶所制,即俗称的“土青茶”。十九世纪前中叶,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英德茶叶兴盛一时。后因战事不断,茶叶出口受阻,贸易不景气,清远茶业逐渐萎缩,至二十世纪初进一步凋零。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清远茶园存者寥寥。其中英德稍多,但零星分散不成规模,主要分布在大湾、横石塘、石灰铺、石牯塘等镇。彼时英德茶在周边虽小有名气,然而品种较差,多为小叶种茶树,管理粗放。每两年低剪一次,是其获取产量的重要手段。产品加工依旧沿用“土青茶”的手工式制法,产品呈高火香味,效益甚低。

2020年,英德市茶叶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其中英德红茶16万亩,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

英国女王曾用英德红茶招待贵宾

英德红茶发展与壮大得益于陶铸、朱德、陈毅等中央老一辈领导的关怀。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外汇来发展生产和建设,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视察英德并指示“英德第一步种茶10万亩”的发展规划。

1956年,广东省农业厅从云南调入茶籽,即云南大叶种红茶,在国营广东省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现为英红华侨茶场)试种成功。三年之后,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

1964年,英德红茶通过中央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四部共同鉴定其工艺,从此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金帆”牌红茶品牌。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出口创汇经济需求的驱动下,英德红茶大量投向国外市场。

据当时香港市场反映:英德红茶色泽乌黑而润红,久存不易变色,消费者评价比锡兰茶还好。因此,当时英德红茶每年生产4000余吨远销到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德红茶因专供出口创汇和制订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而闻名世界。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红茶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英红”成为红茶中的一朵新花、一枝奇葩,英德也由此被誉为广东著名的“红茶之乡”。

品质达国际高级茶叶水平

在90年代以前,“英德红茶”全供出口。由于英德红茶品质优异,堪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媲美,受到国内外茶叶界人士的赞赏和推崇。

1960年中茶广东分公司祝贺电文称:“1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同年,中国茶叶研究所(60)茶研字第064号函称:“英德红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鲜甜回味,香气浓郁纯正,叶底鲜艳,较之滇红别具风格。”

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以“英德红茶香滑不苦提神醒脑”为题称赞:“英国皇室所享用的靓红茶都是中国货,如福建的正山小种和英德红茶”。英德红茶每年为国家提供4—5万多担红茶出口,年创汇400—500万美元,曾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红茶中“根正苗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之后,国家取消红茶统购统销,英德红茶转产红条茶,凭着“色泽乌润、条形紧直、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醇、甘美怡神、即可清饮又可调饮”等鲜明特点广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研究表明,从英德红茶样品中共鉴定出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不止于此,英德红茶所含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人体SOD(超氧化物歧化)的活性,可以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助于抵抗人体老化。

英德多山,属喀斯特丘陵山区,土壤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计划到2020年种植面积翻一番

近10年来,在生产传统红条茶的基础上,采用英红九号单一茶树品种开发高档英红九号红茶,以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色泽乌润显毫,汤色红浓明亮,甜香馥郁悠长,滋味鲜爽醇厚,叶底红软均匀明亮”的品质特点,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推崇,已成为高端红茶。

在英红九号红茶的带动下,英德红茶迅速回升。目前,已形成了以英红九号红茶占领高端市场,以大叶种、水仙品种等加工的传统英德红条茶巩固并扩大传统市场,以小叶黄旦、金萱、鸿雁十二号等中小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的花果香型红茶开拓新型市场的全方位茶类格局,以此满足不同层次人群、不同喜爱人群对英德红茶的需要。英德红茶市场份额也迅速扩大。

2013年10月,英德红茶再度获得“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称号,并此前先后30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英德红茶”品牌则获得2015-2017年度中国茶业品牌馆品牌茶叶,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英德红茶”列入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产品。

目前,英德现有茶园面积约8万亩,茶叶总产量4500吨,茶叶生产总值达15亿元。2016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就已达14.54亿元,茶企近百家,从业人员逾10万人。英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连续6年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同时,积庆里茶园还被国家农业部评为“2014中国美丽田园”。2016年4月28日,广东·清远“英德红茶”推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英德红茶更是飘香人民大会堂。

据了解,英德市还规划到2020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其中英德红茶16万亩,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

■链接

品饮英德红茶

长期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各种茶事活动,英德自然而然形成了浓郁独特的茶俗氛围。用茶至简者,寻一滤壶搁上茶叶,沸水冲泡后倒入杯中。用茶至礼者,须寻一闲暇之时,邀三五知己,赴一雅室,选精致茶具,按备茶、尝茶、烧水、温壶、置茶、湿润泡(温水洗茶)、冲茶、冲壶、计时、烫杯、分茶(倒茶)、奉茶(敬茶)、品茶、洗杯等15道工序冲泡,尔后品茗啜饮,互诉人生真趣。

【记者】陶奇 谭林

编辑 刘晓维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