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课本|昌栈丝庄与近代民族工业始祖陈启沅

佛山外事侨务
+ 订阅

“继昌隆”的蒸汽缫丝厂

1872年,陈启沅回到家乡南海简村,兄弟二人投资7000两白银,创办机械缫丝厂。陈启沅十分精明,为了降低成本,他没有直接购买进口机械,而是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自己制作缫丝机器。他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又设计辅助设备,请桐乡陈澹浦父子开设的陈联泰号机修店制作、安装。

1874年,一家名叫“继昌隆”的蒸汽缫丝厂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开张了,它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器技术,并加以改造,实行半机械化生产,以蒸汽机为动力,使用机器缫丝,这种新法所缫之丝,称为“厂丝”、“洋庄丝”,同传统的手缫土丝(又名七里丝)比较,在色彩、捻度(打较)、条份、匀度、理绪、净度和装束成形等方面,都大为优胜,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也较好,引起了周边许多传统缫丝厂的注意。

“继昌隆”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它的老板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一人,华侨陈启沅。

陈启沅兄弟合力创办机器缫丝厂

创办机器缫丝厂

陈启沅,字芷馨,号启沅。1834年出生于南海西樵简村,原来只是一名塾师。陈家世代以农桑为业,而陈启沅本人则十分好学,对于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均博学强记,知识丰富。他在家排行第七,又因眼睛极其锐利,传说在深夜处暗室中能辨五色,所以人称“鬼眼七”。传说归传说,不过他也确确实实曾把一部五六万字的《康熙字典》完完整整地抄在一把普通的纸扇上,字体细微以至一般人要想看清字迹笔划,非得用放大镜不可。1854年,他出国到安南(今越南)堤岸辅佐其兄启枢经商。先后开办怡昌荫杂货绸缎店、均和栈杂货店、均和昌酱园、裕昌和东京庄、盛其祥谷米行、怡丰饷当等店铺,奋斗十余年,兄弟均成华侨富商。

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使用的蒸汽缫丝机构造图

18世纪产业革命后,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展科学养蚕,改进丝绸机械,成为近代丝绸机器工业的发祥地。在中国最先开办近代机器丝绸工业的是外国人,中国丝绸工业最先走入近代化的,则是缫丝工业。1861年5月,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生丝出口商——怡和洋行的派美哲引进了100台西欧缫丝车,在上海开办了纺丝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

陈启沅在暹罗(现今泰国)经商时,看到当地缫丝厂用法国式机器在缫丝,不仅缫丝效率高,且丝质精良,十分感慨。他的家乡南海以及毗邻的顺德,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更有桑基鱼塘的生态产业环境,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但土法缫丝,效率低,质量差。如果引进缫丝机器,应该生意兴旺。1872年,他回到家乡南海简村,兄弟二人投资7000两白银,创办机械缫丝厂。

有产必有售,“继昌隆”缫丝厂投产成功,产量增加,1874年,陈启沅在广州西关扬仁南街(现今荔湾区杨巷路杨仁南街)开办了一家直接出口外销生丝的昌栈丝庄作为继昌隆缫丝厂在省城的门市部。和一般的丝庄不同,这里经销的生丝并非传统的土法缫丝生产,而是采用机械缫丝生产,生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也较好,一时吸引众多买家,生意相当火爆。昌栈丝庄产品很快畅销于欧美和东南亚各地,继昌隆缫丝厂由此驰名于世。继昌隆的成功刺激了西樵周围的丝厂老板,于是一哄而上,至1881年已有10机器缫丝厂,丝机2000多架。

为避旧势力阻挠  一度迁往澳门

一度迁往澳门

然而,机械化的继昌隆缫丝厂的兴旺受到了土法缫丝业界的嫉恨和封建旧势力的阻挠。在办厂的过程中,当地的地主豪绅以高烟囱破坏风水、男女工混杂有伤风化等为借口,阻碍新厂的开办。即使陈启源以开办杂货、米店、药店来繁荣简村经济,以办学、兴建水利、对乡民施米赠药来争取乡人的支持,仍无法冲破封建势力。1881年,一家名叫裕厚的缫丝厂,遭反对机器缫丝的两三千民众持械捣毁,还酿成人命,事态十分严重,地方官府费了不少周折,才把风潮平息。陈启源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避风头曾一度迁往澳门。数年后,陈启沅又重回家乡,开办全部机械化的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

陈启沅在海外经商,视野开阔。他不仅仅经商有方,而且博学多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他曾著有《毛诗稽古编》三十卷,著有《桑蚕谱》、《周易理数会通》、《陈启沅算学》等著作。《毛诗稽古编》正书三十卷,附考一卷,用十四年时间,三易稿乃定。其坚持汉人之说,不容一语有出入,引据赅赙,疏正详明,俱为有本之言,为清征实之学代表。

他还办义学克勤书院,让蚕桑农民及丝厂工人子弟免费入学读书。教材由他亲自拟定,包括传统课本、西洋数理、汽机、蚕桑养殖等。

陈启沅于1903年8月25日去世,长眠于南海小塘鹧鸪岗。90年代其家乡西樵镇立起陈启沅的铜像,缅怀这位中国机械纺织业始祖。

陈启沅两个孙子皆为广东商界名人

如果说,陈启沅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话,他的孙子陈廉伯则成为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广州商团暴动”主角。

陈启沅之子陈蒲轩也是一个丝商,有四个儿子,廉伯、廉仲、汝恭、蒲生。

作为长孙,陈廉伯深得陈启沅的喜爱,他亲自为这个长孙取名(小字朴庵),而且对之寄予厚望。陈廉伯也确实天资聪颖,12岁时,秉承祖父之命跟外国人学英语,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并入英籍。16岁时,他到广州沙面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工作,为人机灵聪明,精通英语,受到重用,后升为买办。与此同时,他还兼本家丝庄的司理,为自家生丝出口创造最好的条件。1910年昌栈丝庄资金已达30万元,1905年起,陈以广州昌栈丝庄司理身份,相继加入广东商会、广州商务总会,成为当地商会中的活跃人物。

上世纪初,时值军阀混战时期,广州社会治安差,营商环境恶劣,使陈廉伯早有武装商团的想法。1912年广州商团组成后,他担任团长,并任广州粤商公安维持会(商团公所)理财课主任,支垫商团经费,借款购置枪械;1917年任粤商公安维持会代理评议长,进一步武装商团。1919年8月,正式当上广东省商团军总团长,掌握商团实权。

陈廉伯的大弟弟陈廉仲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生意。他为人精明干练,19岁出道经商。其兄廉伯被推举为广州总商团团长,他便活跃于广东商界,更关心海外贸易的发展。他在丝业、银行、矿业、保险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曾任公益保险公司经理,地利矿务公司及太华保险董事,并设立多家银号,藉以调剂市面金融,同时,他也热心慈善,曾历任广东粮食救济会财政主任,广东慈善救济会财政主任及粤省商团理财长等职,每遇地方公益,家乡困难,市政金融问题等,他都鼎力相助,并捐垫巨额资金。1913年,政府以其热心公益,有功实业,奖给他四等嘉禾勋章。他亦成为汇丰银行买办和广州商团团长。

1924年,完成联俄、联共的国民党准备再次北伐,以武力统一中国,但严峻的财政困境使这一计划举步维艰。迫不得已,孙中山只好命政府广辟税源,四处征收,乃至向每个商人强“借”5元一500元。这一来,本已极度紧张的官商、军民关系顿时恶化,广州早已民怨沸腾,罢市、工潮频频发生;而住在西关的那些有钱人,对“共产”的担忧与恐惧,以及与政府的对抗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在陈廉伯主持下,广东各埠商民代表300多人,于5月27日在广州西瓜园商团总会所召开会议,议决成立联防总机关,以陈为全省商团联防总长,佛山富豪陈恭受为副总长,负责一切“应急”事务。会后,陈廉伯立即采取行动,加速通过英资汇丰银行购买预订军火的进程。

8月10日,由“哈佛号”货轮运抵广州的这批军火共计9841支枪、337万多发子弹被政府以“走私”罪名全部扣押,并由蒋介石启运黄埔军校。从现在披露的历史资料发现,这批军火是经过政府同意购买的。以“走私”为名没收,显然也是政府害怕商团坐大的一种反制措施。当然,这种出尔反尔的强蛮做法引起商团不满。于是,商团向大元帅府请愿,要求归还枪支。

对抗立即升级并公开化。政府下令通缉陈廉伯,查封其住宅。8月20日,广州商团突然宣布西关戒严;次日,商团联防总部在佛山下令实行全省总罢市。几天后,躲避风头的陈廉伯从香港回来重掌大局,荷枪实弹的商团军随之布满广州街头,形势一触即发。尽管此后政府曾一度让步,退还部分所扣枪械,但陈廉伯认定自己要做“中国的华盛顿”,遂再度下令全市总罢市。

至此,对峙双方的最后摊牌已不可避免。官方组织的国庆游行,便成了一根导火索,触发了广州富人们千古难逢的一次“叛乱”。

1924年双十节( 10月10日),一排乱枪在广州太平路猝然响起。随着十几个参加国庆游行示威者横尸街头,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人暴动开始了。

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政府立即就回赠了一份更为暴力的“礼物”:15日凌晨4时,政府军以李福林的“福军”为主力,凿墙穿屋,洪水般攻入广州商团武装分子把守的西关,随之大肆焚掠。当枪声、爆炸声渐渐稀落之后,西关,整个广州最繁荣的地区,已是一片焦土。一出商人造反的另类戏剧就这样昙花一现,伴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灾难而落幕。

而“首恶”陈廉伯亦在劫难逃。叛乱失败他逃往香港。1928年起,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监理,1931年改任督理。同年与简英甫等创办大用橡皮公司。1934年,因其滥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资金受到控告,失去督理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廉伯在香港替日本张目。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上书香港总督,要求将香港“和平”转让给日本,因此被香港当局逮捕。日军侵占香港后他替日军效劳,1942年 3月任“华民代表会”四人成员之一。1945年春,他乘日轮“白银丸”去澳洲,途中日轮被美机炸沉,他亦葬身海底。

编辑 何锦欣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