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金花诞”民俗文化活动本周五邀你来!精彩节目抢先看!

广州黄埔发布
+ 订阅

5月12日(本周五)

农历四月十七

就是一年一度的“金花诞”了!

今年的“金花诞”有啥好玩的?

小编拿到了最新的节目单

提前剧透一把

大家一起看过来咯~

第九届长洲“金花诞”民俗文化活动

时间:5月12日(星期五)上午

地点:长洲金花庙广场

内容:

(一)祝礼仪式(10:00-10:30)

(二)文艺表演(10:30-11:00)

①《沓饼声声》舞蹈

②《韵味》旗袍展示

③《感恩一切》民族舞

④《小小武将耀长洲》武术

⑤《中国美》独唱

⑥《Whatta Man》现代舞

⑦《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朗诵

⑧《提线木偶》粤曲

⑨《舞韵青瓷》舞蹈

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舞蹈

(三)长洲街计生协会会员日宣传活动(9:00-11:00)

(四)长洲家综书香传统品读长洲活动(9:00-11:00)

▌祝礼仪式

本周五上午10点,在金花古庙前将进行祝礼仪式,这是“金花诞”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头炷香”祭拜活动、醒狮“庆”长洲、“金花娘娘”祝礼等传统仪式。这个传统习俗,在长洲仍保存得十分完整。

届时,长洲的乡亲代表及古装打扮的善男信女分别列队,面向“金花娘娘”上香、敬酒,举行传统的祝礼仪式。我们又可以看到街坊们争上“头炷香”的盛况了,街坊们在这里祈求“大肚婆”母子平安、子嗣孝顺。

▌传承与发展

如今的“金花诞”,既有对传统仪式的传承,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现场除了举行传统仪式,还会进行特色文艺表演、民俗风貌展示等。当天上午的文艺表演,节目也是丰富多彩,华尔兹、旗袍秀、粤曲等各种节目将轮番上演,让你应接不暇,小伙伴们记得来捧场哦~

▌“金花诞”已成为长洲岛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位于黄埔区长洲街福聚坊大街26号的金花古庙,是广州地区同类古迹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金花庙。从明代洪武年间始建至今,香火旺盛。

庙里供奉的“金花娘娘”是广州地区的本土神,即俗称中的“送子娘娘”,曾被民间广泛认为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主管生育和教育。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七日是金花娘娘的诞辰,即传统民俗节日“金花诞”。

“拜金花”表达了人们对繁延后代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使“金花诞”这一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中断上百年的“金花诞”庙会活动于2009年恢复了。如今,“金花诞”已成为长洲岛的一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金花故事逐个讲

1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广州一位巡按因夫人临盆难产而手足无措,梦见一老翁说:“请得金花姑娘来,可保姆子平安。”

巡按立即派人四出查寻,寻得一位名字叫“金花”的民间少女,立即接到家中。民女刚入后堂,即闻报夫人已平安产下婴儿。巡按大喜,认为真是仙女下凡,口呼金花娘娘救其夫人于危难,对金花顶礼膜拜。

这事很快传遍广州城,许多妇女临产都来找金花祈求庇佑,保生贵子。

可是,当大家把金花当成“活菩萨”后,竟无人敢与她成亲。随着年岁渐长,姑娘变得终日郁郁不乐,最后竟投湖自尽。

几天后,湖中浮出一个沉香小像,相貌酷似金花,居民将其迎接上岸,建祠祀奉,尊之为“金花保子惠福夫人”,将该湖称为仙湖,其庙为金花庙,并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七定为金花诞。

2

清代初文学家屈大均著《广东新语》曰:“广州多有金花夫人祠,夫人字金花,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毙湖中,数日不坏,有异香,既有一黄沉女像容颜绝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仙,取祀之。因名其地曰仙湖。祈子往往有验。妇女有谣:祈子金花,多得白花,三年两朵, 离离成果”。

3

清朝道光年间黄芝著《粤小记》:“(金花)本巫女,五月观竞渡,溺于湖。尸旁有香木偶,皖肖神像,因祀之月泉侧,名其地曰惠福兴,曰仙湖云。”

又是同上一书《粤小记》,还有另外的表述:“或曰,神本处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数日不下,几殆。梦神告曰:‘请金花女至,则产矣!’密访得之。甫至署,夫人果诞子。由此,无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粤人肖像以祀。神姓金,名花,当时人称为‘金花小娘’。以其令祐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故称夫人云。”

4

传说金花姑娘是一位有钱人家的侍女,主人家生了一个儿子,特别爱哭,但只要金花姑娘抱抱,小孩马上就不哭了,特别好带,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好多人家的孩子都来找金花姑娘抱抱,慢慢地,金花姑娘就成为专门关爱妇女儿童的神仙了。

2009年,“金花娘娘的传说”被列入广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通指引

金花古庙地址:黄埔区长洲街福聚坊大街26号

步行:在鱼珠码头坐轮渡至长洲码头,在码头步行约20分钟到达金花古庙。

公交:金花古庙附近的公交站:福南坊,有430路、383路途经。

自驾车:

经广州大学城进入长洲岛,沿金洲南路往金洲北路方向行驶3.9公里,到达金花古庙;

由鱼珠码头经车渡到达长洲岛,沿金洲北路行驶约1公里到达金花古庙。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素材来源丨长洲街

部分内容综合自黄埔文化遗产、微社区e家通幸福长洲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