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至今还让大家热血沸腾。
几乎全球的观众,都是通过起飞现场的一个大屏幕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而这个屏幕就与“佛山制造”有关。
这是一块由佛山企业国星光电提供核心器件、雷凌打造的大型LED显示屏,全程直播了C919起飞的每个细节。此外,佛山电源品牌“柏克”护航大飞机研发制造的电力安全。
事实上,在举国瞩目的航空航天领域大事中,能频频见到“佛山制造”的低调身影。比如佛山企业通宝精密的双金属片,保障了神舟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普拉迪数控为航空型材加工提供精密机器……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家底,带你认识下佛山的“航空航天系”企业。
◎数数佛山“航空航天系”企业有多少?
航天配套、专业级无人机,这些都有……
在现代制造业中,航空航天是前沿技术、先进技术的代名词,并能拉动其他制造业发展。
佛山也有一批企业和机构,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航空航天的产业链条中。
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这家为航天飞行器提供关键零部件的企业,早在2002年开始,它的产品就被应用于国家级的航天项目。
神舟4号、神舟6号、天宫一号、嫦娥三号……这些大名鼎鼎的国家级航天项目中,都出现通宝精密双金属片的身影。
此外,要打造“国之重器”,当然也需要“重器”的生产配合。在航空领域,制造飞机需要专用的金属型材,更需要专用的加工设备。在这一领域,佛山市普拉迪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就开发出了“硬轨型航空型材加工中心”和“双效高精型材加工中心”,这两款产品还在去年12月双双获得了广东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说了那么久的航天配套,或许你没想到,“佛山制造”还自己“造”起了飞机。此前,通过“大手笔”并购德国企业,吸收国外技术,佛山上市公司德奥通航早在通用航空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去年中国航展上,德奥通航就悉数展出被称为“飞行摩托车”的单座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在研的5座大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1比1模型、固定翼初教机等飞行器及植保无人机及警用无人机。
而早在德奥通航之前,佛山市安尔康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已抢先进入无人机领域。这家公司的无人机曾经受国土资源部、国家住房与建设部和国家测绘局的委托,参加2008年“5.12汶川地震”无人机航拍,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做为反恐合作单位参加“长城5号”反恐演习。
去年,安尔康姆宣布,该企业的md4-1000工业级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已成为我国南海海啸预警中心的海洋监测无人机装备之一。
◎上市企业“玩”起卫星
佛山还将迎来自己的微小卫星
不过,遨翔蓝天似乎已经不够了,在航空航天领域,佛山有企业的目标就是冲向宇宙了。
就在今年4月底,佛山上市企业盛路通信宣布收购北京宇信电子有限公司股权。其官网消息称,北京宇信电子有限公司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移交地方后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控股卫星通信公司。
翻翻这家北京宇信的履历,那可不一般。它已经陆续为国防科工委建设了卫星通信、程控电话、数字微波、光纤传输、移动通信、电视监控等系统,为我国进入世界航天市场提供了现代化通信手段。
据称,通过本次投资,盛路通信和宇信电子将可在产品技术、市场资源等多方面发挥各方优势并进行资源共享。
不仅如此,佛山还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微小卫星。记者从项目负责方之一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了解到,一个代号名为“佛山1号”的小卫星正在前期项目论证当中。
这一颗建成后将有100千克左右的立方体卫星,最大特点是有动力的微小卫星平台,具备变轨机动能力,同时将具备姿控、位置保持能力和更加机动的组网能力,未来的应用或将与佛山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相关,在某些方面填补无人机的短板。
当然,小卫星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介绍,该院除了根据具体应用任务对微小卫星进行总体设计和推动外,更倾向于进行相关航天技术能力的建设,争取把微小卫星的产业链整体化、本地化及珠三角化。
◎佛山”航天航空“朋友圈越来越大
事实上,无论是为航空航天产业配套,还是对航空航天技术进行转化应用,都需要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而在佛山,这一“航空航天”朋友圈正越来越大。
在我国光学领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可谓是权威机构,先后参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有效载荷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而今年4月,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牵头,联合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合作投资共建“中科院光机所华南产业基地”在南海举行了签约仪式。下来基地将重点推进固定翼无人机项目与事业部、航空光电技术项目与事业部等部门。
此外,去年5月,广东神州航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与位于禅城南庄的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在琶洲展馆举行签约仪式,联合共建“神舟智能陶瓷装备研究中心”。
据称,共建方之一的广东神州航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于2015年11月落地佛山,旨在把航天高新技术融入到佛山现有的制造业产业链中以提升制造业信息化,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航天相关技术成果商用化。
◎市长北上拜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发展航空航天,佛山未来大有可为?
放眼国内,航空航天技术多属于军工领域,而要壮大“航空航天系”,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最佳途径。
此前在今年2月,由广东省发改委印发的《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支持佛山等市延伸发展航空装备产业链。
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佛山市长朱伟一行就曾前往北京,拜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双方在加强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和座谈。
该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网透露了此次座谈的内容。座谈中,朱伟介绍了佛山市基本情况、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及推动卫星应用、智能装备、军民融合等产业发展思路,希望能够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智能装备、卫星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而研究院负责人则表示,将充分利用航天技术转化形成的优势产品与佛山市在智能装备、卫星应用、军工技术转化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尽快找到有针对性的合作点,并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促进航天技术应用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经济发展。
而距离这次拜访结束没多久,就在3月,佛山出台了关于征求《佛山市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拟针对军民融合的项目推进及技术创新进行扶持。
军民融合的产业范围,当然远不仅限于航空航天。但显然,随着佛山军民融合政策的完善,以及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在佛山的发展无疑将获得更好的基础和机会。
【撰文】蓝志凌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