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脊梁》海报
电视连续剧《脊梁》剧照
首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时代画卷的电视剧《脊梁》已完成摄制并将与观众见面。中央纪委宣传部组织审看后认为:该剧主题鲜明、导向正确、情节生动,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播出后,将对党员干部产生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该剧列为2016年度重点扶持的六个电视剧本之一,今年3月份又将该剧列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参考剧目,并向全国推荐播出。
电视连续剧《脊梁》剧照
据了解,该剧在中央纪委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广东龙达影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倾力打造,国内著名演员唐国强、李幼斌、任程伟、刘小锋、茹萍等联袂主演,中央电视台导演金韬执导。日前,记者专访了三位剧作家——陈涛、鲁文和李彦雄。
电视连续剧《脊梁》剧照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艺术回应”
“
记者:这部剧创作的初衷和作品定位是怎样的?
”
鲁文:“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赢得了党心民心,获得了国内外的赞誉,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创作该剧的初衷,就是要艺术地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构建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鼓与呼,更好地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作品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正风反腐这一热点问题,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现实支撑,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实际成效,不哗众取宠,不斗艳猎奇,更不是一味地把贪腐现象摆在观众面前,激发观众对贪腐现象的不满情绪,换取收视率,而是通过塑造一批使命担当的典型人物,展示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形象,体现脊梁精神,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可以说,该剧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赢得了党心民心,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影视“艺术回应”。
践行誓言,不惜用身家性命捍卫忠诚
“
记者:剧中塑造了忠诚使命、敢于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群像,让全剧充满了正能量,创作时是怎么想的呢?
”
鲁文:该剧的主线,是围绕前后两任市委书记牛伯仲、梁嘉南和一直隐藏在幕后的政绩工程建设维护者们之间潜在矛盾进行叙述的。是将建设丰州新城、开发海鸥岛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筹码、罩在头上荣誉光环,进而达到加官进爵目的?还是深入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守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践行入党誓言,不惜搭上身家性命,也要净化一方晴空?剧中的前市委书记牛伯仲遭到利益集团陷害含冤去世;现任市委书记梁嘉南的妻子遭到报复命悬一线,自己也差一点被毒害身亡;市纪委书记常勇坚守岗位遭致身残,但他捍卫忠诚不言悔;一个处在违纪违法边缘的普通干部为证清白,微笑着接受了“死神”的拥抱......
这样的人物设计,一方面是要表现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作这部电视剧,谱写一曲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时代赞歌。通过张彰显榜样的力量,印证着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推向前进,正是有了像梁嘉南、常勇这样一批忠于职守、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用行动弘扬脊梁精神!
故事的脉络走向,紧跟正风反腐的时代节拍
“
记者:在剧本创作中,秉承了怎样的创作理念?
”
鲁文:在策划构思该剧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故事情节的逻辑推进,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的形势任务,根据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战略部署的节点进行设计。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案件事发,事件的推进依照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呈“胶着”状态的情势,面对这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战斗,各级党委以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按照当前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战略部署,对腐败现象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接下来是坚持深化标本兼治,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已经形成这样的脉络,进行了有机地呈现。
二是充分考虑到了该剧播出后可能产生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力求增强正能量。剧情置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社会背景下展开。旨在体现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首先,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其次归功于各级党委(党组)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扛在了肩上,第三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第四作用于各级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再就是各级政府、人大、政协机关,各群团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反腐败组织和国际友人协力推进的结果,以便更好地形成从严治党的合力,推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剧中人物皆有“原型”,艺术全景再现“现实反腐”
“
记者:该剧被定位为“原创全景式正风反腐剧”。请问“原创性”、“全景式”、“正风反腐”以及“现实性”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
鲁文:本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剧中事件和人物大多源自生活中的实例。
我们把平日接触和积累的一些省内、省外鲜活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贪腐案例,在剧本中进行了艺术呈现。这就是所谓的“原创性”;“全景式”,是说该剧戏份触及到了包括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打虎拍蝇、追缉外逃贪官的“天网行动”,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方面;“现实性”,无疑这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这几个关键词中,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正风反腐”,关于正风反腐,这里的时代背景不言而喻。腐败是侵蚀社会发展和国家健康、破坏党和国家形象的沉疴毒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任务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正风反腐的主题立意不言自明,即通过正党风政风民风,赢得社会风气的好转。
党员干部从违纪走向违法道路,我们称之为职务犯罪。一个时期里,党内政治生活遭到严重损坏,有的党员干部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忘记了初衷,“背叛”了党组织。如剧中刻画的职务犯罪者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有市委副书记、区委书记,也有镇长、村长等。可以说,这些有着警示意义的艺术形象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因此有专家在谈到审看剧本的感受时说:“我似乎不是在看剧本,我有如在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现象‘零容忍’,惩恶扬善、正风反腐工作的大事记!堪称一部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活教材。”
该剧在塑造正面典型人物的同时,展示了这样的一些案例——剧中的丰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皮一唐,执法犯法,做得很地道、很有技巧,虽然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还是被查处了;剧中水湾区区委书记韩楚光家中遭小偷光顾,被盗财物远远超出他正常的经济来源收入,继而被组织审查;剧中另一位职务犯罪者是市委副书记孙耀乾,平时很节俭,从不大吃大喝,他还是全省的“廉政标兵”,生活中另一面的他却见钱眼开,把贪来的数千万元现金放在老宅里面,结果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老宅,这个被“烧”出来的贪官是个典型的政治上的“两面人”;前丰州市委书记、常务副省长赵扶义,招商引资他冲在第一线,硬是把一个本是“空中楼阁”般的项目引进丰州,实际上只是为搞一个政绩出来,产业结构与实际严重不符,这是一个因搞政绩工程“倒下”的反面典型。
挺住《脊梁》的,是“脊梁精神”!
“
记者:本剧的名称为《脊梁》,显而易见是政治题材。那么,为什么将该剧定名为《脊梁》?当初是如何考虑定名的?
”
鲁文:该剧不是涉案剧,更不是为了写案子而写案子。表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对《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行解读发表署名文章说到:“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魂,是‘脊梁精神’”。这部剧定名《脊梁》,就是对弘扬“脊梁精神”进行的艺术诠释!
比如说,剧中一号人物是市委书记,二号人物是市纪委书记。人物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我们写这类题材必须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决定这部作品能不能站得住。现象容易写,但你要写出现象背后腐败的根源、怎么才能够从根本上防止腐败,做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就是要写出作为一个执政党是如何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负责,宁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这份使命担当的毅然决然。
在剧中我们着重刻画了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的形象,他们是我们执政党中的"关键少数",通过他们体现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取得的成效,更好地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坚定文化自信。
李彥雄:开始找我接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兴趣不大,无非就是一个写纪委工作的行业剧。但在和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的同志一块探讨后,明确剧本要写出“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变化。有了这样的创作指导思想,我就感觉到非常兴奋,我觉得自己很有创作欲望,因为我们这代人有一种“天性”——习惯于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
对每个违纪违法者的贪腐成因都要“追根溯源”,鲜活呈现!
“
记者:剧中涉及到不少贪腐官员,对于这些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特别是贪官,并没有进行表象化、脸谱化描述,而是“追根溯源”,厘清他们贪腐蜕变的心路历程。请问剧本是如何做到既描绘出他们贪腐的共性,又展现出鲜活的人性特点呢?
”
陈涛:剧里面有200多个角色,每个角色,我们不仅要描写他们的表象,更多的是要探究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找到他们走向违纪违法的社会根源、腐败的根源,写清他的前因和发展过程。
剧中我们设计了一些普通老百姓犯罪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有关官员的腐败问题导致他们生活上出现一些困难问题,他们才开始走向仇富仇官的路。剧中财务科长吴强的儿子总共就三场戏,第一场准备结婚,第二场他爸出问题,第三场敲诈。这三场戏逻辑很清晰,演绎出一个普通群众如何被社会不正之风污染走向犯罪的。党风不正影响了群众利益,最终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我们要找到个人原因,更要找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原因!
又比如说剧中的这个公安局副局长,他的儿子也是警察、烈士,出案子时牺牲了,并且他还抚养了几个烈士的子女。像这样在公安部都挂上号的英模,他怎么会变成黑社会的保护伞和大贪官的?他是如何一步步蜕变的?他有个心理历程,我们要把这个心理历程展现给大家。
总之,剧中上百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每个角色都有他心理历程上的呈现!应该说我们这出戏做到了、完成了,这就是我们用两年时间写这个剧本的难度之一,这就是人物塑造的“鲜活性”,这也是这个戏的一个特别大的特点——接地气,写出了真实的人生百态。
《永远在路上》是标尺,让反腐剧情更精彩!
“
记者:历来这类主旋律的反腐剧,有关部门的审查尺度大多把控较严,这也使得创作者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但本剧却能更大限度地突破“雷区”,使得正风反腐更加精彩。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
鲁文:应该说我是抱着一种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种良知和一种家国情怀来参与剧本创作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顶层设计,以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惩治腐败,力度全前所未有,这是个大题目。因此,我们创作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作品,要体现这个时代这个民族闪光的痕迹。
正如您所说,这类题材的作品,正因为受关注的程度高,又所谓众口难调,这是一对矛盾,在一开始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我们就思考着如何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问题。
首先不担心市场。最难做到是对腐败的揭露尺度多大才合适、对腐败根源挖掘要多深、能不能说透?这才是关键问题。比如大家都说演艺圈乱,有潜规则,其实官场也一度存在潜规则盛行的状态。政治生态受到破坏,吏治会出现问题,用人导向也会出问题。这些规则是存在的,但我们能不能写、写到哪一步?这都是反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作家,需要使命担当,从创作的角度,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
要说尺度,中央纪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就是参照。剧本的创作也是在中央纪委宣传部、省纪委领导,以及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完成的。
“思辩性”创作维艰、苦耕两载、数易其稿
“
记者:据了解本剧的创作异常艰辛,两年期间数易其稿。请介绍一下多次易稿的经历和最后定稿的过程?
”
陈涛:非常感谢省、市纪委有关部门多次安排对党员干部们的采访,包括对一些纪检监察机关一线执纪审查人员的采访。通过采访,我们在创作中就有了谱。围绕着一系列问题我们前前后后改了14稿。我记得特别清楚,提纲改了8稿,剧本又改了6稿,加起来14稿,两年时间,感觉好像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战斗。
十八大以来我党有这样大的反腐力度和决心,通过反腐到底能给这个社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能给普通百姓带来什么?老百姓可能不一定能见到反腐败带来的短期利益,甚至反腐败在个别的领域和部门有可能影响到短期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带来什么,我们在这剧里面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然这里面有我们对党的政策上的表达,也有从普通老百姓和文艺工作者角度的看法,这就是本剧创作过程中想要体现的“思辨性”,这既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成为了本剧的特色之一。
李彥雄:我从事编剧已经40年了,写过多类题材的剧本,以主旋律为主。写主旋律有很多制约,受限制很大,这就要看我们编剧的智慧。而即便如此,我们第一稿出来以后呢,还是有很多地方比如导向方面、尺度方面的把握不是太明确。当时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的有关同志看了剧本后给予了明确指示,加之导演在拿到剧本后,与我们反复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很好建议。后来我们逐个章节地调整,特别到结尾的时候,纪委领导又给我们一个革命性的提议——把两个反面人物全部反过来写,力求昂扬正气。与此同时,我们编剧团队把十八大以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些政策性、方向性的问题,一些新的表述都进行了把握,包括“纪言纪语”,如“打虎拍蝇”、“四种形态”、“纪律审查”等,这么一扭过来写,整个戏剧矛盾的张力就显现出来了,“不敢腐”的威慑作用也体现出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也初步显现!通过我们编剧组的三位同志认真消化,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大格局、大气质、大平台”的作品。
★剧情简介:
党的十八大前夕,南江省丰州市委书记牛伯仲意外死亡,省纪委副书记梁嘉南临危受命,接任丰州市委书记。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梁嘉南带领市委“一班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正风肃纪,全方位整治丰州积尘已久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矛盾。
是继续维护前任打造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还是结合丰州的实际进行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梁嘉南等党员干部得知即将落户海鸥岛的两大重点建设项目粤海油田开采和丰州炼油基地的投资存在巨大风险时,秉持守护自然生态、造福一方百姓福祉理念,坚定地与利益集团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人民的利益高于天。面对利益集团百般施压、使尽花招,以南江省委书记李浩然、丰州市委书记粱嘉南等为代表的党员领导干部,忠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打虎拍蝇、跨境猎狐不手软,对腐败问题重拳出击;以南江省纪委书记刚译、丰州市纪委书记洪雅君等为代表的纪检监察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克服执纪审查中的重重阻力,向腐败势力果断亮剑,直指巨大阴谋背后的利益集团。
随着孙耀乾、皮一唐、沈梦卿等一批贪腐分子受到严惩,真相大白于天下。党风正,则民心顺。践行执纪监督“四种形态”,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了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