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局近日印发了《中山市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山的常住人口总量预计达365万人。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中山人口增速显著放缓,人口增长步入了稳定期。但随着中山逐步完善人口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未来中山人口仍将稳步增长。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以及深茂高铁、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集结成网,中山区位优势突显,经济发展加速,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也将大大提高。“新中山人”规模将不断扩大,中山人口素质也将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据市发改局介绍,“十二五”时期,中山的常住人口规模增长缓慢,户籍人口增长比较平稳,意味着人口规模增长步入了稳定期,中山面临着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的压力。数据显示,“十一五”中山常住人口总量比“十五”时期增加68.81万人,但“十二五”常住人口却比“十一五”仅增加8.69万人。
中山人口规模高速增长出现在“十一五”期间,这个时期中山工业蓬勃发展,但也开始面临结构转型。“十二五”,伴随着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山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移或转型升级,工业劳动人口有减少的趋势。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山人口城镇化水平在“十一五”期末已经达87%的较高水平,而“十二五”缓慢增长到88%,公共服务的供给、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仍面临较大压力。从人口质量水平看,中山人口素质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提升,但总体素质仍然不高,劳动力质量提升速度仍跟不上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据市发改局介绍,促进我市“十三五”常住人口增长有三个主要因素。首先是国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影响。第二是中山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入户条件。第三是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因素。中山在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中,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中山也将利用这一契机,在“十三五”期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2015年石岐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达9003人/平方公里;五桂山常住人口密度最低为480人/平方公里。在人口分布上,目前出现了中部、北部较密,南部较稀疏的总体特征。“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人口与经济分布协调度,促进人口分布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