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发是我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1906年生,广东云浮人。由于家境贫寒,早年到香港做工。受苏兆征的影响,参加了海员工会和洋务工会。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春任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第5区副指挥,指挥油业工人作战。起义失败后,辗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闽粤赣边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等职。
1931年7月到中央苏区,任红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处处长、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领导中央红军中的政治保卫工作。先后被选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2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1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3纵队政治委员等职。1936年6月被派往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1937年9月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39年秋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1945年10月,在法国巴黎出席第27届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为邓发、第三为朱学范、第六为李佩。后排左起:第二为耿熙。
1940年初,党中央为加强职工运动的领导,调任邓发为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此后,他一直肩负解放区职工运动的领导工作。主持创办《中国工人》月刊。1945年9月代表中国解放区职工参加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团,出席巴黎世界工人联合会成立大会。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革命洪流塑造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4岁的邓发,告别了家乡来到广州,在一家旅店做茶房。
当时,香港海员工会领袖苏兆征正住在这家旅店。他对这个少年茶房的聪明、热情、勤劳、能干、有志气产生由衷的喜爱。他利用工作间隙,为邓发讲解了许多革命道理。邓发的心如久旱逢甘霖,原已萌生的对正义与邪恶的认识,在苏兆征不断的启发下得到质的升华。他明白了为什么有人那么穷,有人又那么富。这是阶级差别、阶级剥削和压迫造成的。为改变这种不平等,就要革命。
当年香港湾仔海军船坞。1921年,邓发曾在此当工人。
香港的工人运动此时正处于暴风骤雨的前夜。
少年邓发跟随苏兆征来到香港。经五哥邓芳介绍,他先后到太古轮船公司船坞和一条英国人的海船上当学徒。他白天卖力学手艺干活,晚上到工人夜校认真学习革命道理、文化知识。
不久,邓发又经苏兆征介绍加入了香港海员工会。在和海员工会会员们一起时,他受到了鼓舞和教育。他的眼界大大开阔了,觉悟迅速提高。他更自觉和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海员罢工运动中去。
1925年6月23日,省港罢工的游行队伍经过广州市紧邻沙面的沙基路。
香港海员大罢工是邓发最早参加的工人运动,也是一所革命熔炉。这为邓发日后作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2年3月,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重大胜利,影响波及全国。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之火在中华大地上渐渐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这都无比地激励着邓发 — —努力去掌握更多革命理论,奋勇参加革命实践。1925年6月在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中,邓发随香港罢工工人回到广州,肩负宣传任务。他和战友们四处宣传这次罢工的意义,宣讲革命道理。邓发在一次演说中,高声号召民众: “中国人民要起来救国,救国要靠大家,靠集体,不能靠个人。要救国,就要团结!”听众大受鼓舞。
就在这年10月,邓发经苏兆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他在革命军大举北伐中,任青年队队长,做宣传和组织工作,日以继夜。1927年,邓发又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广州工人赤卫队第四联队队长兼五区副指挥。起义吓坏了当时盘踞在广州的中外反动势力。他们勾结起来,向起义队伍疯狂反扑,制造出一幕幕惨剧……
这时的邓发,经过革命大熔炉的冶炼,已是具有一定革命理论武装,又有一定革命实践的年轻革命者:意志坚定,目光敏锐、头脑机智、作风果敢……
邓发与苏兆征这两个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邓发后来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能不追溯他最早与苏兆征的相遇。当年邓发到广州后,若没遇到苏兆征,他走上革命道路也许还要摸索一些时日。
保卫瑞金红色政权重任在肩
广州起义失败后,邓发受党之命辗转于广州、香港、海南等地,既要保存实力,同时要抓住时机打击敌人,扩大力量。时间虽短短三四年,因为白色恐怖猖獗,环境艰险丛生,革命遭遇挫折。
这时期,邓发先后担任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长兼全总南方代表、香港工人代表会主席(其间组织建立特科);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工委成员兼香港工人代表会党团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并兼中共香港市委书记等。
邓发领导着战友们在艰险的环境里骁勇而机智地战斗,多次化险为夷。同时,他一如既往地以革命理论充实自己,不断增进自身的智慧和信心。他的思想越发缜密,他的坚定、勇敢、机智、精明、果敢、干练也随之越发大步精进。
这段时间,对邓发的锻炼远远超过以往。他已堪称成熟的革命者了。
1930年9月,邓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并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31年11月,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邓发出席了这次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之一,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邓发因为既有公开工作的经验,又有秘密斗争的经验,很有领导才能,被任命为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时年仅25岁。
年轻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忘我地工作着。为保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安全,他领导国家政治保卫局建立了对公开和隐蔽的敌人的斗争策略,和一系列保证安全的制度与有效的措施,卓有成效地保卫了红色政权的安全。
特别要提的是,邓发那双炯亮的眼睛,总是闪着火一般的光芒。这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向战友们传递着必胜的信念,鼓舞着战友们的斗志。而对于敌人,这火一般的光芒,则让他们感到隐藏在内心的罪恶被戳穿,因而很恐惧……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邓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开创解放区职工运动新篇章
从1939年夏到1945年8月,六年余时间里,邓发在工人运动史上,以他的坚韧不拔,倾尽心力续写了又一页辉煌。
1939年夏,邓发刚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延安,即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共党校校长。他堪称具有开创性的校长。他不仅管教学、政治思想工作,还管后勤,而且和学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黄土高原的冬天,常常大雪纷飞。他和学员一起拿着大扫把清扫积雪。有空还到厨房去,既巡视又帮厨。邓发的劳动人民本色没变。
1940年初,他兼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从此,他担起红色根据地职工运动的领导重任。
工人运动是邓发投身革命的起点和成长的摇篮。经历了这些年的南征北战,加上他时时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时,邓发是个既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他性格随和,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的想法和渴望很快掌握,所以他给党校学员上的每堂课,不仅深刻,而且切合学员的心理需求,效果很好。当他兼任中央工委书记后,他在中央党校职工班讲授的《抗战中的职工运动》和《战后敌后工业与工人运动的变动》,由理论统领,内容既有大量详实的素材、具体的数据,又融入他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生动活泼。这又怎不受学员们的欢迎呢?
作为根据地工人运动的领导,他殚精竭虑,为职工运动在根据地起到应有的作用,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
首先,邓发和张浩等同志于1940年2月在延安创办《中国工人》月刊。月刊的宗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团结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一起投身到当时的革命运动中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毛泽东为《中国工人》题写了刊名。邓发为创刊号题词: “中国工人阶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一致团结起来,才能完成其在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底先锋任务。”
从此,根据地的职工运动有了一方“阵地”。在邓发亲自领导和参与下,《中国工人》教育和团结着越来越多的工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革命道理,提高思想认识,交流生产技术,增强抗日决心和信心,并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抗日斗争行列,起了很大的作用。
邓发少年就十分酷爱学习,但可惜,家境清贫,只读了初小,再没进过正规学校。然而,在他心里始终有一种打算和计划:无论是在激烈的工人运动中,还是在艰难的长征路上,不管环境怎样动荡,都要抓住能有的一点点间隙广泛涉猎知识;当环境稍稍安定,便系统扎实地学习。在新疆的两年里,他为自己规定每天学习不少于两个小时,还练习写字。担任党校校长后,他学习认真,还有一股与打仗时誓要夺取胜利一样的顽强劲儿。尽管时间有限,但成效显著。所以到此时,他已是“满腹经纶”,思情如流,具有相当实力。他领导起这本刊物,得心应手。
其次,邓发在以文章和演说来推动根据地工人运动迅速发展方面,同样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他作的许多专题演讲,发表的一系列配合形势需要的文章,今天读来仍强烈感到它们的力量。如,194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演讲;他在《中国工人》、《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和《群众周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其中《坚持团结才能争取最后胜利》、《论抗日根据地职工会的基本任务》、《纪念“二七”与中国职工运动的任务》、《纪念今年国际青年节》和《中国妇女职工及其活动状况》等,都深入到各界职工心中。在这些演讲和文章中,他反复强调:广大职工为了抗战的需要,要接受各种教育、加强团结、遵守纪律、努力奉献。这些都是工人群众该履行的神圣职责。
在他热情、真诚的号召下,根据地的职工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这对巩固根据地、坚持抗战起了巨大的作用。
党中央在延安指挥敌后抗战,连战告捷。
但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延安的经济、生活处于困难状态。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1941年,毛泽东大力倡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结出累累硕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和一些轻工产品供给的困窘。
这时期,邓发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发动和组织了学习边区农具厂翻砂工赵占魁的运动。他满怀激情高扬赵占魁这面大公无私、爱厂如家、埋头苦干的旗帜,使边区掀起工业生产的新高潮。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只有一间40余人的修械所。经过几年艰苦努力,1944年边区公营工厂已达到130多家。工业产品已部分满足了边区军民和工作人员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邓发在边区“学习赵占魁运动”期间,全心全意,不分日夜,往复奔波,精力充沛。
这时期,他又被任命为在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新设立的中央组织委员会 8 名委员之一。邓发繁忙的程度可以想见。
他真的很难顾上自己的小家。儿子邓北生出生后,他很少能回家照顾母子俩。但他的妻子陈慧清很理解他。和他一样,陈慧清也是一心为革命,所以她始终深情地支持着丈夫。这让邓发能更加奋发地投入革命事业之中。
巴黎世界职工大会慷慨演说令人瞩目
1945年9月,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将在巴黎召开。大会要求各国派统一的工会代表出席。此前的2月,英、美、法、苏等国在伦敦召开了世界职工大会,曾邀请中国解放区派代表参加。但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给解放区代表签发出国护照,结果没能出席。
这时期,解放区的职工运动早已蓬勃发展,并于4月22日在延安成立了拥有80多万职工的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会上选举邓发为筹委会主任。
9月9日,周恩来致函国民党政府中国劳动协会会长朱学范,提出解放区职工联合会以团体会员身份加入中国劳动协会,并派代表一起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
经我党的努力和朱学范力争,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同意邓发作为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团成员,与朱学范等人一起赴巴黎出席世界职工代表大会。
9月11日,邓发告别延安,奔赴一个新战场。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9月25日开幕,10月9日闭幕。与会国家60多个,代表300多人。他们代表着6000多万职工。
邓发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演讲。他向代表们介绍了中国解放区工人的组织、生产、生活、斗争等情况,并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 — —八项主张。八项主张概括了即将建立的中国联合政府,应为保障国家安全建立了一套完整措施;对工人阶级,应在政治(人权)、经济(劳动报酬)、教育、民生等方面的权利给予切实保障。他的演讲赢得热烈的掌声。
与会代表从邓发的演讲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工人运动的概貌;对解放区职工高涨的生产热情和高昂的革命气概,很受感动和鼓舞。而且无比欣赏邓发本人的魅力。他坦诚、热情、生动的语言;英气、豁达、无畏的气质;虚心、友好、合作的精神……无不给与会各国的代表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
朱学范先生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的作为早已钦敬,这四个多月与邓发共事,又亲身感受到中共领导者的正义与真诚风范,所以他态度很明朗地站到共产党这边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邮电部部长等职。
邓发在会上被选为世界职工联合会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会议结束后,邓发考察了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其间,一向善于学习和吸纳知识的邓发,所见所闻都启发着他对下一步开展解放区职工运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构想……
编辑:云浮全媒体中心雅欣
来源:《邓发百年诞辰纪念画册》、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