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驿事第七期:民国总理,布衣县长丨唐绍仪

南方+ 记者

往期回顾:香山驿事第五期提到,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由于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被后人称为“留美幼童”。在他们长大后,涌现出多位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天津海关道梁如浩,在这三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即均为珠海唐家人。本期,香山驿事将带您走近来自珠海唐家湾镇的“民国总理,布衣县长”——唐绍仪的一生,去感受他跌宕起伏,波折传奇的岁月。

少年聪慧,赴美留学

1862年1月2日,唐绍仪生于在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幼年的他经族叔唐廷枢等人的推荐,成功通过考试,成为第三批30名留美幼童之一。在美国,唐绍仪与其他幼童一样寄宿在美国家庭,平日的学习、生活、运动甚至祈祷等都和主人一起,久而久之,因长衫马褂辫子有碍观瞻,遂衣着西服,剪除尾辫。

1879年底,时任“出洋肄业局”正委员传统文人吴子登不满留学生的不正之风,上奏朝廷,请撤幼童。1881年,清廷下令,留美幼童全部召回,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唐绍仪也因此被迫成为一名“海归”。

精明强干,历任重臣

回国以后,1882年10月,唐绍仪作为德国人穆麟德的随员前往朝鲜襄助海关事务。期间,他与袁世凯成为莫逆之交。1901年,唐绍仪被任命为天津海关道,收回了秦皇岛口岸管理权;1904年,出任清廷钦差议约全权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西藏问题,并于1906年与英方签订《续订印藏条约》,促使英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自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政部左侍郎。在主持路政后,着力扩大中国在外资铁路中的行政管理权和挽回铁路借款方面的损失。

 

筹办大学,首任校长

在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后,唐绍仪于1900年3月主持山东的商务,此外开始策划筹办山东大学堂并任首任校长,对山东的高等教育发展起了首创的推动作用。在他的主持下,尽管山东大学堂还保留有旧时代的烙印,但在体制、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山东大学已经与科举制度有了质的区别。后来的办学成绩足以证明唐绍仪做出的贡献:1913年,建校仅13年的山东大学,就培养了700多名懂得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并选送了50多名留学生出国深造。

南北议和,民国总理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唐绍仪被聘为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并赴上海与南方17省总代表伍廷芳谈判议和。正是此时,唐绍仪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由于两人既是同乡,年龄又相近,可谓一见如故。对于像南北统一、清廷退位这样的重大事项,两人经常商讨切磋。

因此,在谈判议和期间,唐绍仪表现出了对南方革命党人的重视和尊重,始终坚持共和的主张,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在南北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了确立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公开赞成共和并如愿当上了民国第一任大总统。3月,唐绍仪被任命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议和结束后,孙中山因担心袁世凯会危害民国、违反临时约法,曾致信函给唐绍仪,一方面表达对清帝逊位、民国大定现状的满意,同时也担心全国统一的各项手续并未完全,力请唐绍仪作为外交全权代表,参与和各国外国公使的交涉,并在信末郑重写下“大局安全系于先生此行”的诚挚嘱托。

 

由于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加之与唐绍仪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的分歧,袁、唐两人的裂痕加大。1912年6月15日,时任总理还不足三个月的唐绍仪愤然辞职。

布衣县长,宏图大志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两年后,唐绍仪回到家乡,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他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1931年,唐绍仪兼任中山县县长,并在主政期间提议开辟中山港无税口岸、筹建中山港区。唐绍仪设想,在珠海唐家湾前后环沿海地区开辟一个可以停靠5000-20000吨级轮船的南方巨大良港,并将该港辟为无税口岸,以取代香港和广州的部分对外贸易地位。按照唐绍仪的伟大蓝图,中山县未来将建设一个海港、公路、铁路、空港全面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将中山港纳入世界经济体系。

1930年,因建设中山港的需要,中山县政府由石岐迁往唐家湾。为搞好中山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唐绍仪整顿疏浚水道,修建了与歧关公路相通的唐家支线,修通了唐家至中山港的主要通道,直达前后环码头。此外,他还开设汽车驾驶学校,筹建飞机场和长途电话干线网络,兴办电灯局、自来水塔以及筑桥铺路等市政工程。使得当时的中山县,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方面,都堪称模范。

岐关公路唐家支线遗存

唐家车站旧址(珠海市高新区不可移动文物)

1934年10月,由于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陈济棠担心唐绍仪把中山模范县建成独立王国,如火如荼的中山港建设戛然而止。该年10月7日,陈济棠发动兵变,唐绍仪被迫离开广东。事后,唐绍仪举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参与政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未能成功转移后方的唐绍仪滞留上海,并于1938年9月30日,遇刺身亡。

唐绍仪的一生跌宕曲折,坎坷不断,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在主政中山模范县期间,他将建于1910年的私家园林“共乐园”(原名小玲珑山馆)捐献给唐家村,与民共享,与民同乐。实践了他亲手题在门口的一副对联:“开门任便来宾客,看竹何须问主人”。

唐绍仪故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共乐园内景

唐绍仪还在今珠海唐家湾镇留诗山一带,亲自参与筹划建设中山公园,并亲笔题写园名,以纪念与孙中山的深厚友情。

珠海中山公园门楼及孙中山先生雕像

如今,一条岐关公路,一个唐家车站,一个公园、一座共乐园,成为了香山古驿道上珍贵的历史遗存,也是一段凝固历史记忆的重要情感空间。


作者:葛慧蓉,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田向阳,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林郁鸿

编辑 蔡如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