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从何享健到方洪波:一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南方+ 记者

德国当地时间26日上午,巴伐利亚州奥格斯堡,库卡总部。这家德国机器人巨头迎来中国新“BOSS”——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一行。

就在前一天,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方洪波站到台上,讲述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背后的故事。

此时,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安静坐在台下。十年前,他推动这家珠三角企业迈出了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

何享健、方洪波都出现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龙建刚摄。

从何享健到方洪波,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搭建的世界舞台上,中国企业家在这里完成了一次全球化的交棒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中国美的和德国库卡却走到了一起。十年之间,中国企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全球化浪潮,美的也登高望远冲出中国,跻身世界500强。

中国企业家的全球化“大冒险”正在进入下一程。接下来,会是谁成为全球化新十年的领跑者?

美的的十年:

从何享健到方洪波,一次全球化的交接棒

德国当地时间25日上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展馆内人头攒动,“发现顺德 全球路演”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中外记者的镜头话筒对准了入主库卡的“操盘手”——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

“我们所有的海外合作核心理念就是本土化,整个交易过程中充分按照德国规则进行交易。库卡是德国工业4.0的龙头企业,是自动化改革方案的世界领先供应商之一,美的和库卡的结合是双赢的选择……”台上,系着橙色领带的方洪波侃侃而谈。

台下,美的集团传创始人何享健静静聆听。年逾七十的何享健,自5年前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每年只在美的公开露两次面。这次,他专程赶来汉诺威。

何享健在“发现顺德 全球路演”现场。龙建刚摄。

回想美的全球化的打拼历程,何享健是否还会记得十年前那一场内部会议。

2007年正月初八,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的内部高管会议上,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企业发展瓶颈,老成稳重的何享健拍案而起:“要否定自己,去变革!”

一个新的美的在变革中重生。何享健首次将“资本运营”与“系统创新”、“经营管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能力并列,把这“五个能力”的提升当作集团2007年甚至今后几年的工作核心。目标直指2010年美的集团营收要突破1000亿元。

当年1月,美的首个境外生产基地在越南胡志明市落成投产。投资2500万美元,具备年产500万-800万台小家电的制造能力;当年6月之后,与美国高盛集团的合作也拉开大幕。

引入美国投行资本、生产线布局东南亚,2007年,可以说是美的集团“全球化”的元年。

高盛提供的远远不止几个亿资金和国际视野,它更增强了主流境外投资机构对美的电器未来的信心。除了高盛,美的还吸引了国际金融巨头瑞信、比尔·盖茨和夫人共同设立的全球头号慈善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耶鲁大学等著名的机构投资者。

全球化版图的展开,也给时任执掌美的最大的二级平台——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少帅方洪波证明自己的机会。

方洪波在“发现顺德 全球路演”现场发表演讲。龙建刚摄。

方洪波抓住了机会。2010年,美的集团应收突破1000亿元,在迈向世界500强更进一步。

2012年,何享健卸任,方洪波接任美的集团董事长。

在方洪波操盘下,美的在全球化征程上更是大刀阔斧。继完成对国内华凌、春花、荣事达、小天鹅等国内家电企业收购后,日本东芝白电、意大利老牌商用空调CLivet、全球四大机器人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等巨头,十年之间悉数被美的收入囊中。

“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首先要善于运用全球化的资源,尤其在技术方面,更要走出国门、放眼全球。”方洪波这样描述美的集团的全球布局。

十年之间,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接连发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全球化的最佳机遇。从十年前美的越南开厂,到十年后方洪波站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舞台接受全球关注,可以说,何享健、方洪波在世界舞台上完成了一次全球化的完美交接棒。

何享健、方洪波在世界舞台上完成了一次全球化的完美交接棒。

顺德的十年:

开辟通往世界的新“麦哲伦航线”

2005年8月,方洪波被任命为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坐火箭上来的职业经理人”的说法开始在业界流传。

这一年,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北京开启了企业的全球化品牌战略。约旦撒哈布的海尔中东工业园在这年3月开业。

这一年,格力电器大力发展海外专卖店,格力专卖店在美国成功开设。这一年,格力董事长朱江洪送给部下董明珠的50岁生日礼物,是一幅字:“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

在世界商业棋局之中,一群敢为人先的中国企业家落子布局。

距离美的总部不足20公里外,另一家顺德企业伊之密,也在这一年开始了海外市场的“历险”。“我们利用国内成本优势打开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但北美、欧洲等发达国际和地区一直未能渗入。”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回忆说。

就在2010年,HPM这家有着130多年历史的机械制造商进入伊之密的视线。在经过深入了解和反复沟通,次年伊之密以32.5万美元购买了它的品牌及专利技术,并在当地建立HPM北美公司,成功切入北美市场。

“事实证明,‘美国品牌+中国制造’这一模式是有效的。”甄荣辉说,伊之密在北美获得的第一张订单正是通过HPM这一品牌“钓”回来的。

从依靠产品走天下,到依靠资本闯世界,这其实也是从工业化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必然。世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规律也显示了这样的规律。

从过去单纯的生产、销售全球化1.0时代,迈向以资本“出海”为主要方式的全球化2.0时代,顺德乃至广东企业家正在全球“大冒险”中开辟通往世界的“麦哲伦航线”。

2015年收购美国硅谷一家芯片企业后,顺德企业高云半导体的技术主管宋宁便成为了“空中飞人”。光是今年他已经两次坐飞机往返于中、美两国,在硅谷、济南研发中心、顺德总部间,切换着研发领头人、技术指导等不同的工作角色。

同样过起了跨国生活的还有大自然家居创始人佘学彬。2015年,大自然家居认购德国知名厨卫制造商ALNO687.5万股股份,一跃成为ALNO的第三大股东。自此,佘学彬的日程上新增了一个事项:飞赴德国参加股东大会。

从美的、伊之密到高云半导体、大自然家居,顺德企业以全球战略视野频频出招布局。以制造业立区的顺德,在两年前便开启了新一轮开放创新的大幕,并在去年的中共顺德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确立未来五年建设“屹立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创新顺德”宏伟目标。这一目标,在今年的党代会以及顺德区两会被再次提及,并成为顺德抓住粤港澳湾区发展机遇的指引。

“40年增长了600倍GDP背后,顺德一直都走在中国的前列,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在汉诺威工业展现场,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这样作推介。

区邦敏在现场“向全世界发出一个信号”——发现顺德,布局中国,携手德国,走向世界。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在路演现场推介顺德。龙建刚摄。

全球的十年:

迎接全球创新一体化时代

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库卡俨然是一个明星企业。德国总理默克尔特地到库卡的展台,观看机器人做拼图。

库卡展出的机器人做拼图是一个完整的工业4.0解决方案,通过整合机器人、云端系统、制造业物流等打造的智能工厂样板间。

完成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的并购之后,方洪波和美的的考验是:如何借力库卡的机器人技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

在中国制造2025的新命题下,珠三角的制造车间正在发生新的变革。

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在4月中旬发表文章称,“珠三角的企业已经在向中国其他地区展示如何在智能自动化上实现飞跃”。

《经济学人》还在珠三角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亚洲制造、中国消费”,珠三角工厂180度大转弯。

这就是说,一些企业虽然在东南亚等地区增设工厂,但是现在销售的区域则是从海外市场变成国内市场。以前,珠三角发货、运输及物流的设计都是为了制成品从深圳快速发往洛杉矶而不是西安,而现在这正在迅速转变。

目前,美的在海外已拥有12个生产基地、超过60家分支机构。而这些机构的运行“中枢”正是位于顺德的美的集团总部大楼。

位于佛山顺德北滘的美的总部。

工厂180度大转弯的背后,珠三角企业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在提升。很多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把研发环节放在一个地区,生产环节放在另一个地区,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

对于方洪波等中国企业家来说,现在是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了。

去年,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正努力将这家传统制造企业转变成互联网时代下消费品和服务的销售商,他将遍布25个国家的海尔拆分为包括数百家独立业务部门的“联网公司”。

“现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力跟十几年前相比是天壤之别。”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日前在出席活动时发出感慨。他表示,全球化与国际化是支撑中国经济过去15年发展的重要力量,并让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变得越来越容易,资源配置的成本也比商品和生产的全球化要更低。这带来了新的机会——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构建技术创新能力。

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频频到访广东,背后是知识、技术、信息的快速流动。

前几天,由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和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双双落户深圳。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谢尔说:“去年在深圳坐电梯的时候,我就在想,‘哇,我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电梯’,在深期间,这种快节奏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我发现这种快速移动的电梯正是这里发展迅猛的生动写照。”

“美的(上世纪)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何享健早年说出的金句,有了新的演绎——现在,我们要用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才。

方洪波带着美的走向德国库卡,全球优秀人才带着技术走进广东的企业、研究室,中国企业家的全球化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撰文】郑佳欣 朱紫强 叶洁纯


编辑 王虹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