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去年一个暖冬,今春蚊子多了!防蚊指南速戳

佛山日报

春夏交替,是蚊子繁殖的季节。今年4月以来便有不少市民反映,感觉蚊子比去年更多了。近段时间恰逢清明祭祖与出游踏青佳季,因虫咬皮炎而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市民也急增。对此市疾控中心表示,今年3月总成蚊密度确实同比上升,可能与去年冬天偏暖以及近来连日降雨有关。

数据:总成蚊密度上升伊蚊密度可控

今年蚊子特别多,只是主观感觉,还是确有其事?记者近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3月份,佛山总成蚊密度确实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上升。不过,反映登革热、寨卡传播媒介伊蚊密度的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和布雷图指数(BI)均暂处于安全可控水平。

蚊子增多,与温度、降雨量、降雨天数等气象因素有关。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3℃~27℃是最适合蚊子产卵、生长、繁殖的温度。加上近来佛山频繁降雨,气温骤升骤降明显,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根据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去年度冬天属于暖冬,成蚊成功越冬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城市中,蚊子的"温床"在哪儿?据市疾控中心介绍,今年佛山已将禅城区南庄镇,南海区里水镇、大沥东部片区、九江镇,以及顺德区龙江镇列入市级伊蚊重点防控区域。

蚊虫种类以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为主。它们“生存力”强,可在所有污水中孳生,最喜欢废旧轮胎积水、养花种菜的积水、停车场水池。这两种蚊子中,白纹伊蚊常在白天出没,致倦库蚊则喜欢夜间骚扰人。

为此,各地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贸市场等地的“除四害”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洁卫生死角、清理病媒孳生地。而广大市民也应尽量减少家中水生植物的种植,避免蚊虫孳生。

医院:虫咬性皮炎患者激增

据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雷晴主治医师介绍,春夏交替时节雨水较多,天气比较湿润,容易滋生各种蚊子、虫虱。近段时间,患丘疹性荨麻疹的患者多了很多,这和蚊虫孳生季到来有很大关系,加上最近不少市民前往清明扫墓祭祖或出外踏青都曾踏足草地,或用过有螨虫的被褥衣物或被虫咬,是引致虫咬皮炎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丘疹性荨订疹是清明前后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也称虫咬性皮炎。好发在容易被虫接触的腰部、手臂、腿部等暴露部位。婴幼儿、儿童及过敏性体质的成人则是高发人群。皮疹通常为一些散在性、稍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围有纺锤形红晕,自觉剧烈瘙痒。得了丘疹性荨麻疹,过敏一般会持续7-10天,十分痛痒,并且是越抓越痒,呈现风团状,一旦抓破了皮肤,丘疹顶端的水泡会感染会成大泡,水泡破后结痂,如不作处理,皮疹消退后可遗留部分色素沉着。

雷晴提醒,一旦被蚊虫咬过得了丘疹性荨麻疹,情况不是很严重的可自行用些炉甘石洗剂擦止痒,丘疹严重的,痛痒剧烈的,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过敏药及外用抗过敏药物,切不可过度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细菌感染等并发症。有些人以为用热水可以止痒,其实这是错误的。

此外,近段时间是市民出外踏青春游的高峰,常会接触到比较潮湿的树木草丛,这些地方也是蚊虫比较容易繁殖旺盛的地方,应尽量避开。出外最好是尽量穿长袖的衣裤,避免皮肤过多暴露。家里最好是装上纱窗门,预防蚊虫飞入,换季用的凉席及放了很久的夏天衣物床单、被套,一定要清洗,用热水烫过再在太阳底下暴晒过再用。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清淡,避免吃菠萝、芒果、辛辣等食物。

【记者】林舒 梁炜健

【通讯员】佛卫宣 严小玲

编辑 肖阳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