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参加汕头创新创业大赛的小伙子,今年已经有自己的创投公司!!!

汕头青年
+ 订阅
导语

“双创”热潮席卷全国已有3个年头。3年间,汕头市政府无论从税务抑或是孵化基地等各个方面,都为本土创业者提供了许多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不少初创企业在“双创”热潮中,得益于政府培植的创新土壤,能够茁壮成长。去年参加汕头创新创业大赛的吴欣,今年遇到得力的搭档,三位“80后”青年,敏锐地察觉到汕头金融产业服务链条不完善的弊端后,勇于投身创投新领域,开创具有本土特色业务的创投公司,成为优质初创企业的“助推器”。

在汕头的创投新领域,

“三剑客”吴安理、胡彬、吴欣

正以勇气、锐气和智慧,

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客故事。

自行创业中发现企业“融资难”问题

从新加坡发展管理学院毕业后,21岁的吴安理选择回到家乡汕头,在家族企业工作。5年的时间里,吴安理从事过多个部门的工作,并逐渐熟悉家族企业所在的制造行业。正当所有人都觉得吴安理会顺其自然地接班家族企业时,2014年,吴安理宣布要重新创业。这个决定,让周围的人“跌破眼镜”。

“选择从家族企业中出来创业是基于另一种学习的渴望。”只有一切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创造到发展,自己才能够在这个过程里更全面地学习如何经营企业,以及提高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吴安理说。

就这样,2014年,吴安理在高新区孵化器创办了广东德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销售和服务。初创企业大多会面临业务需求与资金周转的困难,德班生物公司也是如此。但吴安理说,在公司创业初期,汕头高新区不仅提供了场地上的帮助,而且在发展中还提供不少融资的渠道和相应的政策配套支持,于是企业很快便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一年之后,德班生物公司在孵化器“孵化”成功,离开高新区自立门户。

彼时,汕头高新区集聚了许多科技型创新企业,这也为吴安理提供了与其他创业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吴安理发现高新区内有不少优质的创业项目,但都在融资方面碰了壁,这让他开始意识到企业融资的意义。

“投资有成长空间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在吴安理心里,投融资的理念开始埋下种子。

◆  ◆  ◆  ◆  ◆  

创业失败返乡挖掘创投市场机遇

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胡彬曾先后供职于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担任行业分析师和研究员工作。2014年适逢股市牛市,胡彬紧抓机遇下海,在深圳创办了私募基金。在牛市背景下,胡彬的私募基金曾为32家上市企业服务,最高时期管理市值曾超过4.4亿,发行产品3只,在业内创造了单账户一年6倍的神话。

然而仅半年之后,2015年10月的股灾却让尝到初次创业甜头的胡彬跌入谷底——公司旗下的3只产品均出现了净值大幅暴跌,无奈只能清盘结算,彼时公司负债超过2500万元。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经历刷卡没有余额、开车没有汽油、说话没有底气的尴尬情形。”胡彬说。

创业失败后,胡彬回到家乡汕头。偶然一次新闻节目中,胡彬听到了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在大会上的发言:“汕头的竞争力完全不差于任何城市;家乡的建设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建设;我们做好自己,让投资人放心,这个城市他们就会来!”

陈良贤书记铿锵有力的寄语,对当时经历失业低潮的胡彬而言,既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也让其嗅到一种信息:未来如果汕头大发展,那么汕头的企业会走得更远,而作为职业投资人的我,必然会跟随这个企业、这座城市一起发展。

金融专业出身的胡彬,很快便对汕头金融行业展开研究。胡彬告诉我们,汕头的金融行业目前还处于非常低端的金融基础工作,金融创新和金融维护出现断层。虽然汕头民间财富容量超过1万亿,但却没有引领人;这里除了银行、证券,余下就是小额贷款业务;业务单一且应用不专业,金融风险频发,整体市场知识低下,认知不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于创投同时做好配套的金融服务建设策划的模型就在胡彬的脑海里出现了。经人介绍,胡彬认识了同样想投身创投领域的吴安理,两人一拍即合。

试点企业运作成功点燃创投激情

正式投身创投领域之前,吴安理和胡彬都不敢贸然尝试,他们需要验证自己的能力。同时,考虑到成立创投公司还缺少相应的背景,曾有广州基金工作背景的吴欣以及他的初创企业汕头市亿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在汕头“创文”大背景下,在广州基金工作的吴欣也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商机。碰巧,他发现一个新材料的项目有投融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规划,2015年,吴欣离开广州,拉上合伙人成立了汕头市亿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和参与经营。

但毕竟已离开家乡10年左右时间,吴欣的资源和人脉都不在汕头。新材料又是一个新兴行业,2016年亿鸣科技研发的新型绿色环保型涂料在初期推出市场的时候并不理想,许多人都不敢轻易尝试,产品严重滞销,企业经营陷入困局。

如何扭转亿鸣科技被动的局面?吴欣说,当吴安理和胡彬带着创投想法来找他的时候,他们决定把亿鸣科技作为他们进入创投领域的试点。

随后,吴安理和胡彬开始以创投公司的运作模式介入亿鸣科技的经营管理,他们帮助亿鸣科技完成资源上的对接,企业管理上的规划和执行,通过财务、法务、运营的帮助支持,解决企业的产品销路问题,同时对接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的研究所资源,完善产品技术上的开发。

经过半年的重新梳理和规划,亿鸣科技不仅在去年底获得了第三届汕头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银奖,而且在今年初拿下上市公司重庆宗申动力集团长期合作的订单,完成企业初期的原始积累。

亿鸣科技的成功,令“三剑客”决心用正规的创业投资方式帮助汕头企业做大做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年初,“两吴一胡”“三剑客”组合拿到基金私募牌照,组建起汕头历史上第一家基于创投而做的私募公司——汕头市聚德众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德众创”)。

投资企业完成“自我造血”

在创业的过程中,“三剑客”工作中也各有侧重——熟知传统行业发展的吴安理主要负责项目的引进与储备工作;吴欣负责解决资金融资渠道问题;胡彬则完成整体项目的整合。

吴欣说,如何配合汕头的创业环境、寻找具备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成为聚德众创的工作重点。拿到正式牌照前,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就为聚德众创推荐了不少区内的创业型企业,成为聚德众创的“项目池”。

正式拿到牌照后,得益于前期的工作铺垫,聚德众创在短时间内已小有成绩——投资创业型公司3家,累计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为4家新三板公司提供企业资本运营策划,承包1家主板上市公司的证券事业部,建立成型的投融资团队,吸引资金突破2000万元。

日前,高新区创业中心还与聚德众创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友胜告诉记者,创业中心之所以会选择与聚德众创合作,主要是看中了企业的成立背景:“企业创始人有金融背景,而且曾经在创投领域尝试过,他们在这方面有经历和经验,能够给初创企业提供更确切的指导,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试错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此外,聚德众创还成为汕头市侨界海外留学归国协会的创业基地,有利于将更多海外创业人才的优秀项目引入。

吴欣表示,聚德众创不止立足于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还有介入经营,与企业共同发展,将企业扶持成型。截至目前,聚德众创的投入成本已经收回,投资的企业都很好地完成了自身的造血功能,预计年底投资收益率将有200%以上。

“我们从山的这边翻过去,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那里春花灿烂,美不胜收,我们回来山的这一边,这次,我们会带更多人翻过这座山,去看看那不一样的世界。”“三剑客”向我们表示,“让企业走得更快,家乡变得更好”是聚德众创的愿景,创投领域在汕头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将继续探索,让汕头金融产业服务链变得更健康,更完善。

(来源:南方日报汕头观察)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