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4月1日起,顺德百事通将为大家推送档案局重磅栏目【兰台悦读】的内容。【兰台悦读】是以顺德历史文化资料作为阅读篇章提供给读者,带领读者了解顺德历史、顺德文化的古往今来。文章提及的内容很多都是档案局的馆藏,尤为珍贵。
跟着小编的步伐,去了解你们所不知道的顺德历史。
今天我们来谈谈龙江、杏坛、均安。
龙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原属龙江、龙山、甘竹堡地。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镇一级建制。旧有堡名称龙江,下设一村,村名也是“龙江”,因“山有龙穴而水环绕”得名。
杏坛,据明万历13年刊行的《顺德县志》载,当时只是村名。
均安更甚,明万历《顺德县志》中无相关记录。1996年新版《顺德县志》记:“镇政府驻地在清末由三华、仓门两村富户合建圩市,取名“均安”,意为共同安居乐业。
三镇的村(社区)名称,自县志有记载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数起来真不少。
龙江:龙江、龙山、陈涌、仙塘、沙富、官田;旺村、冈头。
杏坛历史悠久的村名更多:罗水、马齐、桑麻、逢简、龙潭、北水、吉祐、高赞、昌教、马宁、光华、古朗;古粉、霍村、西渚。
均安:仓门、三华、星槎;福岸、南面。
有些村名,有上下之分。如:
杏坛的马宁,明万历13年《顺德县志》中记载旧有堡名“马宁”,堡名以村遂名,村称“上马宁”、“下马宁”。清咸丰《顺德县志》注:今以上下分西东。当时已改村名为东、西马宁,以村之金牛坑为界。今天在杏坛还有西马宁村,隶属西登。东马宁则已分为马东和马宁两个行政村了。
又如明万历13年《顺德县志》中作“上古朗”、“下古朗”,至清乾隆15年《顺德县志》改作“南古朗”、“北古朗”,后清咸丰《顺德县志》有注,北古朗即现在的古朗,南古朗即今天的南朗。
清咸丰《顺德县志》中关于南北古朗的说明
三镇的村(社区)名,自县志有记载以来保留至今但有变化的有:
杏坛:安教(旧称乾滘)、北头(旧称上江逶)、光辉(旧称下江逶)、麦村(旧称大麦)、上地(旧称马村)。
均安:豸浦(旧称艾步)、南浦(旧称高勘)、沙浦(旧称亭头)。
杏坛安教,明万历13年《顺德县志》曰“乾滘”,清咸丰《顺德县志》中作,“按姚志(即清康熙26年《顺德县志》)别有乾滘北岸而无安教平宁盖安乾滘教音同平宁北岸则名异也”,可见安教因音同从“乾滘”转化而来。
均安豸浦,旧称艾步,清咸丰《顺德县志》作“艾步亦曰豸浦,音同也”,意两个地名也是同音转化。
龙江在历史上曾有过的村居,很多因行政改制不复存在,但村名却保留下来了,如儒林、凤塘、北华、沙浦、排涌、苏步、朗田、北湖、水井。
因为区划变化,地名出现的时间早晚不一。据清咸丰《顺德县志》记增,三镇沿用至今的村(社区)名有:
龙江:岗贝(疑即今天的冈贝,地处旺村、排涌附近,因冈为岗,同音异形而来)
杏坛:右滩、东村、南华(旧称放牛蓢)。
而民国《顺德县续志》中记增,三镇沿用至今的村(社区)名有:
杏坛:马坑(今称马登)。
地名的演变包含着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还原地名的由来,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还原历史,传承文明。生于斯,长于斯,你对顺德这片土地了解有多少?还有什么关于镇村名称变迁的发现?欢迎与我们交流!
来源:顺德区档案局
更多【兰台悦读】专栏信息,
请扫码关注我们“顺德百事通”订阅号,
点击菜单栏“走进顺德”,进入“兰台悦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