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老字号酱油厂仍在乌桥坚守

南方日报 汕头观察

繁盛时期乌桥岛上的企业多达60家。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代来临,这些地方国营厂或改制成功迅速发展,或经营不善退出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的是,乌桥的轻工业是汕头工业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北堤旁路一路步行经过,仍能够窥见半个世纪前乌桥商埠的辉煌:过去许多汕头知名的国营厂都曾驻扎在此,例如罐头厂、塑料一厂、酱油厂、船务公司等等。斑驳的墙面上,不少老国营企业的门牌仍悬挂在原处,仿佛向大家述说企业的过去。

如今的北堤旁路稍显破败,不少企业将厂房租借给他人使用,仅剩下汕头酱油厂这家“老国企”仍在艰难地生存着。每每从汕头酱油厂路过,总能闻到一股让人垂涎欲滴的酱油香味。而这股香味,在北堤旁路蔓延了半个多世纪。

汕头酱油屡获荣誉

循着这股酱油香味,记者走进汕头酱油厂。

据酱油厂厂长林良忠介绍,汕头酱油厂创建于1954年9月,是汕头最早期国有企业之一,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彼时主要产品有酱油、味精、腐乳等系列调味品,80年代增加了蚝油系列产品。他说,汕头酱油厂的酱油系列产品,纯以大豆、小麦为原料,运用“遵古法制”传统工艺同现代食品科技相结合的制作方法,经精制而成,是正宗纯天然酿造酱油。

曾带来诸多荣誉的酱油厂,将何去何从?余丹 摄

“如今外面酱油企业生产的多是配制酱油,像我们这种运用老方法纯天然酿造酱油的并很多。”林良忠说,在2000年时,厂里引进了“隧道不同温区移位发酵法”酱油酿造这一国家级专利技术,并计划年产万吨酱油生产能力的设计。

副厂长姚钟良说,鉴定酱油的好坏,要看酱油中富含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般认为酱油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越好,味道也越鲜。普通市面上的酱油,其每100毫升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般在0.4到0.7克,而汕头酱油厂的酱油,最高品质达到了1.2克,这也意味着,这一瓶特级酱油,或许要耗费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酿造。

汕头酱油厂建厂几十年来一直是出口生产基地。“我们的产品屡获殊荣,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国家八部委授予金质奖,其中‘狮塔牌’儿童酱油曾于1995年获中华国际博览会金奖等,过去供应外贸出口的珠江桥牌酱油就是汕头酱油厂生产的。”谈及汕头酱油厂的荣誉,林良忠如数家珍,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坚守,汕头酱油厂生产的酱油始终散发着岁月的醇香。

此外,由汕头酱油厂生产的蚝油系列产品也曾享誉海内外,其采用潮汕沿海丰富的牡蛎资源,以科学精工制作而成,不仅产品具备丰富的营养和鲜美原味,并且凭借保质期3至5年的特点,打进了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图为汕头市酱油厂的天然发酵池。余丹 摄

改革在艰难中前行

厂长林良忠是1983年的时候进入酱油厂,见证了酱油厂的繁荣与滑坡。

据他介绍,酱油厂的巅峰时期有员工将近一千人,高级工程师就有3名。鼎盛时期,汕头酱油厂有酱油、蚝油、味精、腐乳车间,但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景气,如今酱油厂只剩下酱油车间仍在生产。

上世纪90年代未,由于人员众多,生产设备老化,资金紧张,产品缺乏宣传,企业逐渐走下坡路;酱油厂想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来找岀路,从银行贷款650万元和自筹资金650万元,经省、市立项上马年产万吨酱油的生产项目,但由于未能拿到土地,自筹资金又告吹,只能在原厂实施“老企改造”,维持小规模生产,但同时也为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埋下了伏笔,改革的路子更难了。回忆起往昔,他感慨万千:“厂里的资深前辈陆续退休,没有更多年轻人进来,最近厂里一位工作10年的大学生也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再就业。”

酱油成品在天然晒油池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更具风味。余丹 摄

记者探访发现,汕头酱油厂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办公大楼,到处都保留着70、80年代的味道。天台上一排玻璃制的天然晒油池,也有部分在台风时期被破坏;天然发酵池片区,堆放着许多生锈的发酵桶,林良忠无奈地说,由于缺乏资金,只能是逐步更换。

如今在酱油厂,虽看不到热闹的生产场景,但周一到周五仍有正常生产工作,但时间较短,往往大家只需要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就可以把份内的工作做好。记者两次去探访酱油厂,都碰巧遇上生产车间休息。除了浓郁的酱油香味,没有捕捉到酱油的生产全过程。

虽然近几年工资略有提升,但低于千元的平均工资。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记者走访时,不少老员工还在抱怨着:“辞职,又拿不到退休金;不辞职,每个月拿这么一点,工作还有什么积极性?”

酱油的另一道工序:发酵。

汕头酱油厂仍用最原始的酿造方式制作酱油。余丹 摄

好酱油“等待”时间超半年

在林良忠看来,汕头酱油厂仍能生存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汕头酱油厂始终保持一贯的传统风味,坚持采用纯天然酿造,得到部分市场认可;一方面,是企业始终保持产品高标准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以及员工对“老国企”的情感寄托,“国企人”的精神遗存。

个别酱油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通过添加和配制的手段,使生产出来的酱油含有三氯丙醇等有害物质。而汕头酱油厂“遵古法制”利用传统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酿造酱油,则不含有三氯丙醇。

在天然发酵池片区,还存放着近十多个发酵池,林良忠介绍,天然发酵的时间越长,酱油品质越好;成品酱油出来之后,若经由天然晒油池晒上一段时间,通过氧化和吸收空气中的有益菌,则能够达到更好的品质,别有一番风味,“一瓶上好的酱油,往往得等上大半年的时间,成本太高,但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就算再难,我们也会坚持传承传统酿造酱油的生产工艺,保持品质,做调味食品的良心工程。”林良忠说。

文 / 余丹

编辑 陈圆圆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