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原来罗定那么威水!

罗定市广播电视台
+ 订阅

明朝中叶,粤西地区瑶民揭竿起事反抗朝廷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以致“广东十府残破者六”。明万历四年(1576),朝廷出动20万大军,实行铁壁合围,分兵进剿以泷水为中心的罗旁“瑶乱”,至万历五年(1577年)3月,经过4个多月的进剿,“瑶乱”被平定。为巩固加强地方政权,明王朝在罗旁山以东设东安县,以西设西宁县,泷水县适中,升格为直隶州,以“罗旁瑶乱”被平定之意而取名为“罗定”,下辖东安、西宁二县,“罗定”之名遂见于史。

历史上,建城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尤以水路运输闻名。客、货船舶经西江、南江,再到罗旁分岔进入建城河。那时候,建城河上舟楫如梭、百舸争流、一派繁华。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打捞往事,文物便成了那段峥嵘岁月最生动的见证。这一旅,我们从文物回望那个时代的罗定直隶州与西宁县。

这件名为“罗定直隶州州衙题刻”的木构件。老馆长告诉我们,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对罗定的定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木构件题刻全文共38个字,黑色楷书,刻制方式为独特的阴刻。虽历经400多年光阴磨蚀,题刻内容依然清晰可见:“旹皇明萬曆柒年歲次己卯孟秋吉 知廣東羅定州事奉直大夫胡相 判官錢伯 吏目汪泮仝鼎建”。其意思是:“在明万历七年己卯年(1579年)农历七月的吉日,广东罗定直隶州掌管一州的知州(奉直大夫)胡相、判官钱伯、吏目汪泮一起合力参与建造。”

时过境迁,罗定州州衙所在地,现已成为罗定中学的篮球场。漫步在这所百年名校,我们随处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校园内,还依然留存着一段古城墙——罗定州城墙。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5年建立罗定州后建起了第一个城——州城。州城依靠三江河而建,因此要筑一个城坝,用以防洪、防御和守城,于是就建起了这座城墙,与“罗定直隶州州衙题刻”木构件同属一个时代。

图文来源:综合云浮广电传媒

--- The end ---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