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贵吉他”产自惠阳!这个“中国吉他产业之都”有什么来头?

惠州观察
+ 订阅

2016年10月,上海国际乐器展,一把售价599999元的纯手工打造吉他被神秘买家买走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当众人惊叹“全球最贵吉他”之时,卖家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名片:广东惠阳——中国吉他产业之都。

吉他属于“舶来品”。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吉他制造公司都是拿国外吉他图片来模仿,直到台湾商人将制作吉他的标准技术带到惠阳,生产出中国大陆第一把以国际标准制造的吉他,再由一群台商“孵化”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已历时20余年。

企业众多、产业链齐整是一方面,现实困境是,过去基本依靠产品“出海”且产品以OEM贴牌为主的惠阳吉他企业,正面临着生存的烦恼。

惠阳生产的TOM吉他。该公司生产的尤克里里,单日最高销量超2800把。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从贴牌代工到转型做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了唯一的出路。”作为首家落户惠阳的台资吉他企业,宇声乐器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第一个开始了自创品牌的转型新路。

如今,通过自创品牌、自建研发设计团队等自主行为,越来越多的惠阳吉他企业尝试告别“帮人代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出海”老路,如今,他们有的拿下了吉他细分行业的冠军,有的打破了行业材料、设计僵局,打开了国内市场蓝海,闯出了一条转型新路。

1转型决心零代工做品牌要有“不捡钱”心态

“培养乔布斯这样的设计师”、“学习苹果的模式”……对这些似乎通行全球的观点,惠州市秋长威尼斯乐器厂总经理黄海波直接说了“NO”。

与同属惠阳秋长的众多吉他企业不同,黄海波从2006创立威尼斯吉他品牌起,就彻底告别贴牌代工,做自主品牌是他11年来坚守的信条。

“很多做自己品牌的吉他厂,基本都是先做代工再做品牌,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代工就像捡钱,有海外单就一定有钱可赚!”黄海波说,简单的代工模式,风险只会越来越大,市场变化太快,今天还活得好好的企业可能瞬间就倒闭了。

要把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做自己的品牌,黄海波认为,就要有看着钱都不去捡的心态。

然而,“不捡钱”意味着“不入流”,“零代工”做品牌的代价就是要比别人投入更多,告别“拿来主义”也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设计研发,以及专业的品牌运营、市场营销及销售管理。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微信上发了段视频给我,是一位歌手拿着威尼斯吉他参加央视节目表演,他一眼就认出是我们的吉他!”黄海波说,从创品牌之初,他就把LOGO的设计当成品牌推广的头等大事,而以吉他音孔和音符为设计起点,用人作为核心的视觉元素的LOGO,让人一眼就能记住。威尼斯吉他还在业内首创将LOGO元素拆分呈现在吉他指板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品牌标识。

与黄海波的理念类似,华顿(萨嘉)乐器厂总经理田家树也执着于自己品牌的创立。他从一个过去从吉他厂买琴销售的琴行老板,变身为每把吉他都要亲自验货的严苛工匠。

“我们把品牌的打响专注于品牌的严格管控,以及找准市场定位!”田家树说,目前公司主推的一款千元价位的吉他,成为了国内同等价位销量最高的品牌产品,单品单月销量达到了3000到4000把。

让吉他爱好者在同等价位买到最好的琴,这是田家树的“saga”吉他品牌坚守的理念,而这背后则是他坚持选用最好材料、放弃利润所换来的,当然,行业内做到“出厂前两轮检查”、每月200把高端吉他亲自一一验查,也成了“saga”吉他坐稳销量冠军的基础。

2零代工创新破局巧借鉴研发创造是品牌的永动机

“有了好产品才能有好品牌!”——无论是从贴牌代工到做自己的品牌,还是从一开始就做自己的品牌,众多惠阳吉他企业都表达了这样一种共识。

来自惠阳吉他行业协会的统计,目前惠阳吉他企业共创立了120多个自主品牌,其中,国内一线品牌就超过了10个,在品牌创立过程中,惠阳聚集、培养出了一批“吉他工匠”,汇聚了一批吉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人才。

当然,好产品的出现,需要的正是创新。

“我们通过两年多的研发,研制出了一种可替代木材的HPL(高压层积板)新型材料,本质上是木浆纤维,可以说打破了行业的僵局。”惠州市恩雅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明说,此前吉他受原木材料的制约很大,成品出厂后还会受销售地温度、湿度的影响,导致变形、稳定性降低等问题,HPL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难题。

从2013年创立恩雅吉他品牌起,胡海明就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研发团队,主攻吉他新材料的替代研发,以及吉他琴颈的拼接设计改良,投入的研发费用达200多万元,“单是实验损坏的吉他就价值50多万元了!”胡海明透露。

2016年,胡海明的研发团队受国外知名吉他品牌材料创新的实践启发,找到了HPL,直接用于公司尤克里里产品的制作,在更低的材料成本、更好的弹奏稳定性实现之时,成功打开了国内销路。更重要的是,公司拿到了这项技术的发明专利,以及相关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

“搞研发,做品牌,并不是排斥学习、借鉴别人的好东西,同样拿到专利的可拆卸式琴颈设计,就是一个巧妙的借鉴。”胡海明说,过去吉他琴颈和琴体之间基本都是用胶粘的方式生产,但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变形,正是借鉴了国外品牌的一项拼接工艺,他们完成了用螺丝钉拼接的升级。

今年,这两项属于自己的创新成果将应用到新推出的一款吉他上,未来,或许会给行业生产工艺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研发创造是品牌的永动机,这句话对于惠州市天音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又文来说,是个摸爬滚打出来的道理。

虽然不做吉他成品生产,但专注于吉他关键配件“拾音器”的天音乐器,让天音品牌拾音器实现了“行内10个拾音器有6个是天音”的巨大占有率。

“原来拾音器安装在吉他上,需要在面板上打孔,一般人还装不了,既破坏了吉他原有音色,也不美观!”张又文说,通过自主研发,天音打破了行业壁垒,让拾音器变得简单易装,卡式不伤琴设计,让拾音器也被越来越多吉他爱好者接受。

3电商营销走内销,借道电商打开国内市场

一方面是自创品牌,拼技术、拼研发;另一方面,惠阳的众多吉他企业也在生产工艺、自动化改造上下功夫。

创立了自主品牌“JD”的宇声乐器(惠州)有限公司,近几年进行了一番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过去一条需要600多人的生产线,经自动化改造后,用工减少了一半,且自动化生产成本半年就收了回来。

然而,减少或告别贴牌代工,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销售市场的打开。

在“工业技改”之外,宇声乐器还开始试水电商营销,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推广销售自主品牌吉他。

与宇声乐器开拓市场的思路类似,惠阳越来越多的吉他企业也走上了瞄准国内市场、走电商的道路。

主营尤克里里生产的惠州市汤姆乐器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走电商路、主攻国内市场的佼佼者。2013年至2015年,汤姆乐器品牌的尤克里里拿到了吉他品类电商销量的全网销量冠军。“双11”一天,尤克里里销量就突破2800把。

如今,经过几年的电商“磨砺”,汤姆乐器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已经占据了公司年销售额的一半左右。

走电商路走成全网销售冠军的,还有惠州市德尚乐器有限公司。依托自主创立的“ziko”品牌,该公司主攻吉他琴弦等配件市场,目前占据了国内80%左右的市场份额,也是国内吉他琴弦行业的唯一自主品牌商。

“在惠阳,做琴弦的企业很多,但都是供货给吉他成品厂家,自身却无品牌,只负责供货,没有竞争力。”惠州市德尚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文辉说,由于琴弦属于吉他里的易耗品,几乎每几个月就要更换,于是他通过自创品牌,瞄准了电商零售消费的市场。

虽然自己不生产琴弦,但经过钟文辉的品牌整合包装,如今,惠阳10余家吉他琴弦企业都成了“ziko”的“代工厂”,并在电商平台走起了“私人订制”吉他琴弦的创意新路。

撰文 |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编辑 | 糜朝霞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