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看开平:构筑"一核三翼"发展格局

江门日报

4月17日,开平市赤坎古镇房屋(河南洲)征收点十分热闹,办公室、接待室里各个角落都坐满了前来咨询、签约的群众。赤坎镇河南洲居民司徒金利欣喜而慎重地签下了房屋征收协议。他激动地说,未曾想到家乡会有今日之发展,成果共享,让老百姓跟着受惠。

赤坎古镇

日前,赤坎古镇旅游项目暨新城镇建设正式启动,赤坎镇的房屋征收工作也全面开启。而这距离去年12月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我市开平赤坎古镇等龙头项目建设,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仅仅过去4个多月的时间。这标志着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赤坎关氏图书馆

去年初,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其公布的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广东有7个市、县入选,开平赫然在列。

赤坎古街

对于开平全域旅游的发展,南开大学教授、博导、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说,应该积极探索“开平模式”。

开平正在践行着这一观点。开平市副市长,赤坎古镇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赤坎镇委书记陈杰文告诉记者,“开平模式”目前已经基本成形,那就是以大项目引领,全面构筑“一核三翼”旅游发展格局,将开平打造成为以“碉楼、古镇、生态”为核心的国家华侨文化全域旅游示范区。

◎热点

赤坎古镇项目持续吸引眼球

赤坎古镇项目(全称“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是开平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项目之一。开平市副市长,赤坎古镇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赤坎镇委书记陈杰文说,今年是开平全域旅游发展全面突破的一年。赤坎古镇项目正式落地、房屋征收工作已经开始,赤坎新区将于下半年动工建设。同时,开平市今年将整合塘口镇、百合镇、赤坎镇三镇的旅游资源,以便于工作开展。

据开平市旅游局负责人陈丽介绍,赤坎古镇项目被纳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广东省和江门市重点项目,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

“该项目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稀缺性和吸引力,赤坎古镇的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为基础,在充分保护历史文物的基础上,把赤坎古镇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文化、娱乐、影视、美食和住宿于一体的国际知名华侨文化休闲度假小镇、中国文化旅游古镇新地标以及全域旅游的目的地,使其成为中国华侨文化保护的典范。”陈丽说。

记者了解到,赤坎古镇项目要将现址的赤坎镇重新进行规划,划分为13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对项目内残损的骑楼进行整体维修和保护;同时,开平市计划将赤坎古镇居民整体搬迁至赤坎镇西侧的新镇区中,也就是赤坎新区。

“整个开平市,都为了一个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保护文物,展示华侨文化)在发力,真正是举全市之力建设该项目。我们成立了赤坎古镇管委会,将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全部交给管委会,并从开平各部门、镇(街)抽调超过150人组成工作团队,划拨专项资金,在人、财、物三方面大力投入,保障项目的推进。”陈杰文说。

在开平市的努力下,赤坎古镇项目的推进保持了持续的热度。3月23日,开平市在全国262个全域旅游示范单位中第一个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暨开平碉楼创建5A景区推进会议,提出了打造以赤坎古镇项目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的“开平模式”;3月27日,赤坎古镇项目暨新城镇建设正式启动,3月31日,赤坎古镇项目正式发布房屋征收公告;4月6日,赤坎题材散文在《人民日报》刊登;4月9日,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专家云集赤坎,为赤坎发展出谋划策……

陈杰文告诉记者,在资金保障上,今年赤坎跟农业发展银行合作,银行授信了19.5亿元,目前已经到位17亿元,今年银行为赤坎古镇项目授信的资金近20亿元。

“以前镇里挺穷的,也没什么人来旅游,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到外地做工打拼,许多家庭靠着华侨接济,哪能想到会有今天。”回忆往昔,司徒金利不禁感慨:“如今大项目来了,给群众带来福利,尽管有留恋和不舍,但亲戚朋友都很支持政府的工作。”

◎路径

大项目引领打造“一核三翼”

陈丽介绍,开平市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生活圈,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美享誉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广东旅游看碉楼”的品牌深入人心,连续五年获得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县市。

那么,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平市,为什么不选择“守成”,还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呢?陈杰文分析,尽管开平旅游名声在外,但是旅游产品和旅游配套设施仍有所欠缺。

“以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旅游强市’,必须要打造一个龙头旅游产品,由大项目来引领,带动其他旅游产品、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一定要以‘大项目’、‘大配套’的方式来做。”陈杰文说。

为此,开平市着力引进大项目,努力构筑“一核三翼”旅游发展格局。其中,“一核三翼”的“一核”指以塘口、赤坎、百合三镇组成的旅游核心区,以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和赤坎古镇项目为主打;“三翼”分别指大沙镇生态旅游、赤水镇温泉旅游项目和月山镇皂幕山风景区。

据了解,除了赤坎古镇项目外,“一核”中的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在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重建产品系统,彻底改变原有单一观光模式,融入走入式观赏、情境化体验和主题化休闲,打造以“体验”为核心的多业态复合经营的碉楼旅游产品。目前,景区已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此外,开平市成功引进北京环境国际旅游社对荣桂坊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结合开平旅游资源和挖掘华侨文化,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人文优势和品牌效应,开发民宿民居示范项目。

而“三翼”中的大沙镇生态旅游包括了开启山地旅游度假市场的天露山最美乡村和创建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的大沙孔雀湖。陈丽介绍,开平市借助天露山丰富的自然风光,秀美的山顶杜鹃盛景,蓬勃的岗坪茶园风光,打造天露山最美乡村,引入开平佛顶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开发,总投资约10亿元,围绕幸福生态示范乡村主题进行项目建设,预计明年完成第一期建设。

大沙孔雀湖则结合了开平市侨乡地域文化特色,构筑“一域、四境、百翠岛”的规划格局,全力打造“百岛康养地,侨乡孔雀湖”,成为具有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目前,该公园已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考察评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翼”中的另外“两翼”也推进顺利。其中,赤水镇引进20亿元建设开平碉楼小镇温泉度假区项目;开平市也提出在皂幕山打造皂幕山旅游名胜风景区,使其成为开平市全新的旅游项目。

◎发展

创出全域旅游“开平模式”

据统计,去年,开平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98.85万人次,同比增长4.5%,旅游收人63亿元,同比增长20%。今年1—3月,预计开平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94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7%。

那么,边摸索边发展的全域旅游“开平模式”,创造出了旅游发展工作的哪些经验?面对记者的提问,陈杰文进行了总结。

“全域旅游这一块工作,开平成立了相应的队伍,也规划了旅游巡回法庭及旅游执法队。资金上面,也有保障,设立了开平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由开平市财政安排300万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陈杰文说。他告诉记者,开平市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平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小组,构建了多部门、全协作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定期开展阶段性总结,对难点工作进行协调,对主要任务进行督办等。

同时,开平市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比如开展“厕所革命”。目前,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共有6个3A级的卫生间,立园、自力村、马降龙三景区各有2个,面积均达到120平方米以上,都设有休息室、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及工作间等配套,内部不仅有婴儿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还有儿童便位、成人便位以及洗手盆,每个卫生间都配有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同时还安装了空调和视频播放,体现了人文关怀。

据介绍,“开平模式”还创出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将旅游工作贯穿于全市的各个项目中来安排。比如,开平市依托中科院江门中微子科学实验站、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等,谋划“科普教育农业观光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区,推进科技、农业、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实现“旅游 ”多产业融合。

此外,开平市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开高速下半年将开建,高恩高速也将推进建设,深茂铁路开平段接近完工。此外,开平市美堂大道、赤坎大道的建设,也都是配合全域旅游来做。

“我们开通了旅游景点的往返旅游专线——开平碉楼景区穿梭巴士,满足自由行游客的出行需求。同时,积极构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在全市各公路主干线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牌,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周到指引服务。目前,已完成大沙镇旅游标识牌的安装设置。”陈杰文说。

◎他山之石

西藏林芝的“2345”思路

为了推动开平全域旅游的发展,前不久,陈丽代表开平市旅游系统,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进行考察和学习。与开平市一样,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也于去年纳入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据介绍,为了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林芝市今年确立了“2345”的工作思路。“2”是瞄准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两个目标;“3”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旅游业从单一观光游向复合消费游、纯粹山水游向多彩文化游、粗放低效游向精细高效游三大转变;“4”是着力构建全域规划新布局、全景覆盖新品牌、全业发展新举措、全民参与新氛围的四大旅游引领发展新格局;“5”是推进五大进程,即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规模化、服务标准化、景区精品化、营销立体化、富民最大化五大进程,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

◎部门声音

江门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

建立平台 整合资源 提升服务

江门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表示,今年以来,开平市的全域旅游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保持了稳步推进,比如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赤坎古镇项目、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

“尤其是创5A方面,他们一直在改进,包括建立了业界中较高标准的厕所,获得了多方肯定;目前开平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希望开平真正做好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和获得感,顺利通过创5A评选的最后一关。”邝积康说。

他认为,开平全域旅游的发展,为江门其他市、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比如最初成立开展旅游工作的国资平台——碉楼公司,整合了资源,完成了旅游发展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台山也成立了相应的平台,希望其他市、区进行借鉴,建立平台,整合资源,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开展。”邝积康说。

◎专家点评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

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说,开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应该研究和探索全域旅游的“开平模式”,打造开平独特的旅游空间结构。

“开平可以成立全域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监测基地和众创基地(如华人旅游创业创新基地),同时可以创新研究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石培华说。

此外,他认为,开平可以结合城镇化进程,创建旅游改革试点,并让老百姓参与到全域旅游的建设当中来。“开平要形成特色旅游产品集群,推进农产品、业态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旅游 ”的综合带动功能。”石培华说。

南京大学教授张建新:

差异化发展旅游

南京大学教授张建新认为,开平在发展以碉楼和赤坎古镇为龙头的旅游业时,应统筹发掘、发展各镇旅游资源,实行镇与镇之间的联动,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同时,他认为,开平要加快各景区、景点道路的互联互通,改造提升各景区步游体系及其与公共交通的衔接联通。

张建新说,开平可尝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可将旅游资源、侨乡文化、美食特色与影视文化结合,设计创意性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深挖文化资源,打造创意性的文化旅游项目。

文/邓少军 梁佳欣 图/苏云峰

编辑 黄绍侦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