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毒返强引发蓝耳苗安全性大讨论,看看专家怎么说

农财宝典
+ 订阅

导读

4月15-16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主办、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蓝耳病防控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近200名蓝耳病防控专家和集团猪场技术总监就当前我国的蓝耳病防控现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只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蓝耳防控实用方案。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孟轩 发自海南三亚

“到2020年,97家核心育种场净化蓝耳病达到双阴性,这是不是异想天开?”

“为什么不打蓝耳苗不发病,一打反而发病,到底是不是蓝耳苗的问题?”

“针对现在流行的NADC30-like毒株,现在的疫苗还能不能防的住?”

4月15-16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主办、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蓝耳病防控学术研讨会”上,超过170名蓝耳病防控专家和集团猪场技术总监就当前我国的蓝耳病防控现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只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蓝耳防控实用方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

疫苗毒致病引发蓝耳苗安全性再评估

由于这类疫苗毒株问题和蓝耳病疫苗安全性的普遍关注,引发了行业对蓝耳苗安全性的再评估。

什么是安全的活疫苗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介绍,以猪瘟苗为例,免疫1周后不排毒,没有水平或垂直传播,没有免疫干扰,能做到这三点就是安全的活疫苗,所以他认为蓝耳病活疫苗并不是传统所说的安全的活疫苗。但是按照这个标准,尽量筛选相对比较符合的蓝耳活疫苗还是有的。

中检所2016年蓝耳病活疫苗使用情况调查显示,使用经典株蓝耳苗母猪、仔猪和保育猪几个阶段在发病率、死亡率相比变异株蓝耳苗都要更低。因此,蔡雪辉建议在蓝耳病稳定猪场,适时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经典株疫苗进行防疫。而对于这类疫苗样毒株流行的猪场,应加强同类疫苗的免疫。

福建省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如梅

福建省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如梅介绍了福州大北农在疫苗设计上的解决经验。“蓝定抗”选择残留毒力低,遗传性能稳定,安全性更高的经典株CH-1R株作为种毒,避免了蓝耳苗毒力偏强可能产生的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母猪繁殖障碍比例上升、哺乳仔猪顽固性拉稀消瘦、保育猪继发细菌感染加剧、中大猪呼吸道疾病增多、免疫抑制、母猪群蓝耳病血清抗体S/P≥2.0的样本比例升高等7大问题。试验表明CH-1R株毒力弱、安全性好,可用于全群普免。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亮明

福州大北农全国技术服务总监曾亮明博士汇报了“蓝定抗”的临床应用研究。他介绍,基于猪蓝耳病感染及发病率高,危害大,疫苗种类多、免疫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解“蓝定抗”是否真能让“蓝耳病防控变得简单”,他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蓝定抗”对JXA1株攻毒保护实验及“蓝定抗”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性调查。

攻毒保护实验显示:CH-1R株活疫苗对NVDC-JXA1株PRRSV交叉保护良好;佐剂能使免疫猪只更快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免疫“蓝定抗”后7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临床使用安全及有效性调查显示:“蓝定抗”免疫公猪不影响种用,免疫重胎期母猪所产仔猪不携带疫苗毒,免疫仔猪疫苗毒血症持续时间短(一般在7天以内);“蓝定抗”对各种PRRSV毒株(经典、变异)感染都有良好的交叉保护力,可显著改善免疫猪群的生产效益。

佐剂配合蓝耳弱毒苗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农业大学郑世军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郑世军教授介绍了蓝耳病毒免疫机理,蓝耳病毒急性期病毒感染靶细胞,出现病毒血症,可持续1个月以上,随后病毒在组织中持续复制,可持续几个月,最终被消除。但感染后一周之内产生的非中和抗体并不能阻止感染,而中和抗体在蓝耳病毒感染后一个月才产生,效应性T细胞也在感染一个月后产生。如何加快中和抗体产生时间和提高中和抗体水平也是蓝耳疫苗的研发焦点之一。

广西大学欧阳康博士

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磊博士

广西大学欧阳康博士和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磊博士都分享了在疫苗佐剂方面的研究。试验表明佐剂配合弱毒疫苗具有缓解免疫抑制、增强细胞免疫以及提高免疫保护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针对蓝耳苗免疫起效晚问题,张如梅介绍“蓝定抗”采用专用佐剂通过增强IFN-γ、IL-18介导的细胞免疫,快速启动机体保护,缩短免疫空白期,缓解强毒引发的免疫抑制,能够减轻攻毒后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NADC30-like毒株已形成新基因亚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

据蔡雪辉介绍,最近几年来,他的实验室对蓝耳病病毒变异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监测工作。通过对GP5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测得的病毒株均属于北美洲型,而且以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为主。

同时他还发现已经形成多种蓝耳病病毒株共存态势,变异的多样性日趋明显,其中NADC30样毒株有成为未来两年主流毒株的可能。研究表明NADC30-like毒株已经形成独立的分支,成为继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分支之后的第5亚群。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李晓成研究员也赞同这种观点,他把2016年来自17个省份分离到的92个蓝耳病病毒毒株的ORF5基因测序,发现高致病性毒株占了44.75%,经典毒株占比30.38%,而NADC30-like(或MN184B-like)与经典株比例已经比较接近,占到25%。他认为高致病性毒株依然作为优势毒株,但流行率下降明显,而NADC30-like毒株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广泛流行且强度明显升高,尤其是在引起繁殖障碍的病因中占比已经高达61%。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

专家们一致认为,NADC30-like有可能成为2017年-2018年主要的流行毒株,但临床有一个问题是很多猪场和检测机构,并没有重视这个毒株,或者还没有建立成熟的检测方法,这就有可能漏检,使这个毒株的疫情进一步扩大。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她提醒随着中美进口猪肉贸易的日益频繁,出入境检疫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这个新毒株。

针对NADC30-like毒株如何防控?

蔡雪辉表示,实验表明现有的疫苗依然具有交叉保护作用,但保护性并不完全。不过猪场也不用过于担心,致病性实验表明NADC30-like毒株属于中等毒力毒株,致病性明显低于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而且在细胞培养等特性也表现出与蓝耳病毒经典株有相似特征。他认为新的基因亚群有回顾经典株亚群的趋势。

随后交流过程中,张桂红也强调疫苗不是万能的,不要过于依赖蓝耳苗,而要把生物安全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注意引种的时候不要把病毒引进来。她认为无论哪种疫苗都有用的好的,也有用的不好的,不管怎么用疫苗,只要管理做到位,都能控制好蓝耳病。

华中农业大学赵俊龙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赵俊龙教授认为应激是诱发蓝耳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也强调了在猪场通风、饮水等管理细节方面,防控蓝耳病的发生。

蓝耳苗的选择和效果评估上存在哪些误区?

上海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秀余研究员

上海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秀余研究员主要介绍了蓝耳防控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在临床诊断中,蓝耳病很容易跟其他一些猪病的症状混淆或混合感染,容易被误诊。但仅凭样品中抗原检测结果做出诊断也不行,因为蓝耳病康复猪带毒时间很长,检测时机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判断。另外RT-PCR目前还无法区分疫苗和野毒,抗原阳性有可能是疫苗反应排毒期。

在蓝耳苗的选择上往往容易片面追求基因同源性,而忽视关键的免疫原性。卫秀余介绍到,目前的国内蓝耳病毒株都是相同血清型,这意味着交叉保护率都在70%以上,因此他认为检测毒株作为指导选择疫苗的依据没有必要。同时他还提醒相同毒株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质量存在差异,选疫苗应该更加注重厂家的信誉。

对于蓝耳苗的效果评估,他建议在5-6周龄测抗体水平,因为如果在育肥猪中后期测抗体,不管是疫苗免疫还是野毒感染,猪群的抗体水平都会很高,并不能作为评估指标。而5-6周龄正处于母源抗体消减阶段,如果抗体水平维持较高表示免疫成功,如果抗体水平很低则表示免疫失败。精确的检测设计,对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

在群贤智慧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和猪场技术总监们针对各自关心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020年,实现原种场蓝耳净化,达到抗原抗体双阴性,能否做到?

张桂红介绍,2012年农业部就已经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对主要猪病提出净化要求,2017年农业部将对这97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进行动态评估,以继续推进净化行动。现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净化难,其实净化是很容易的,难的是维持阴性。

另有猪场咨询阴性种猪引种后怎么办?张桂红建议猪场建设后备猪隔离驯化舍,后备猪引种后先隔离,然后用本场疫苗免疫两次或经产母猪同居感染进行驯化,感染后再隔离1个月以上,检测抗原和抗体,确定没有排毒,同时有保护抗体,再与本场母猪混群。

灭活苗+活疫苗的免疫方式是否科学?

郑世军表示普通佐剂的灭活苗主要诱导体液免疫,因此配合活疫苗免疫是为了提高细胞免疫水平,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使用特殊佐剂使灭活苗也能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就没有必要两种配合免疫。

大北农疫苗产业总裁、福州大北农公司总经理张渊魁介绍到,动物疫苗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的特殊商品,在预防、诊断、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关系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猪瘟+蓝耳二联苗打破蓝耳苗免疫抑制的固有观念,怎么看这个新产品?

郑世军认为从联苗的普遍性特点来看,联苗的抗原含量一般没有单苗有保障,因此他认为在疫情稳定的前提下,可以用联苗,如果感染压力大最好还是用单苗。他建议,猪瘟苗先免,间隔至少3天以上再打蓝耳苗。

来自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诸位蓝耳防控专家都提出了自己观点和看法。

广西大学陆芹章教授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樊福好研究员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周斌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宋长绪教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黄淑坚教授

大北农疫苗产业总裁、福州大北农公司总经理张渊魁

参会代表合影

《农财宝典》新牧网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