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非洲人生活在广州?这些事情你可能不知道

新华社

早晨的宝汉直街,一名非洲男子买完早餐,手里提着豆浆和油条。李东摄影

夜幕降临,在外奔波了一天的非洲人回到宝汉直街。

街上的非洲餐馆和酒吧也逐渐上客,狭窄的小巷子里,一些非洲青年骑着ofo或摩拜单车穿梭其中,空气中弥漫着的,是非洲人偏好的一种浓烈的香水味。

宝汉直街,这个仅有两三百米长的小街道,是广州市越秀区唯一尚存的城中村的主街。

上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到这里租住,成为广州最具特色的“非洲人街”。广州的小北和三元里一带,因为与非洲的商品贸易盛行,而聚集了众多的非洲客商。

他们,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小非洲”、“巧克力城”或“广州的布鲁克林”。

一名非洲妇女带着孩子走过宝汉直街的水果摊。李东摄影

“非洲人街”的形成与中非商品贸易的兴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得益于广交会的推动。小北在非洲人圈子里名气很响,几乎所有来广州的非洲人第一站都选择这里。

与在非洲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大多形色匆忙,彼此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陌生人的搭讪都非常警惕,尤其对拿着相机的人。当碰到有人举起手机拍照,他们会迅速地躲开,或背过身去。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中国做生意的商人,”同行的摄影师李东说。在外面,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意,谨言慎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一名非洲男子在挑选小商品,警觉地看着摄影师。李东摄影

李东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里的非洲群体。为了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他曾经在这里租住了八个月,近距离观察他们。之后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办过“非洲人在广州”的展览,引起国际社会对广州非洲群体的关注。

广州是一个开放城市,但是他们要融入广州这座城市,并没有那么容易。虽然中非民间交往带来的感动不胜枚举,但是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隔膜甚至冲突在这里也真实存在。

“我每天都洗澡,可是当有的中国人从你身边走过时,还是会捂住鼻子,这种让我感觉很受伤。”一名塞内加尔商人抱怨说。不过,后来他发现,许多中国人不喜欢的仅仅是他们身上过于浓烈的香水味而已。

“所以他们都喜欢自己聚集在一起。”李东说。有一个非洲人回去被家人朋友问到在中国看到了什么?他回答:牛仔裤和非洲人。

非洲妇女在市场内买菜。李东摄影

曾经一段时间,非洲人群体鱼龙混杂。一些人趁机从事非法活动,影响了整个非洲人群体的声誉。

2014年,广州市开始严查“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滞留、非法务工)以及开展街道整治。身份有问题,或者有犯罪倾向的非洲人逐渐搬离了这里。

登峰街派出所的一名警官说,“最多的一年我们查获了200多个‘三非’人员,现在已经很少了。”

由于“候鸟商人”来去飘忽不定,广州到底有多少非洲人,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广州市公安局3月4日公布数据:目前广州日常在住非洲国家人员为1.1万人,远低于普通民众的估计。

李东说,官方统计的只是拿着长期签证的人数,但大多数非洲人都是拿着短期签证过来做生意的。综合出入境管理处的数据,他预计目前广州市非洲人数量大概在五万左右。

“网上传的太邪乎了,今天说是10万,隔几天就到20万,30万了。”李东说。这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配上一些夸张的图片会让当地人对非洲人群体产生一种恐惧和厌恶感。

实际上,非洲人并不是广州最大的外国人群体,但是由于他们的肤色,而更加引人关注一些。

对非洲人的存在,网络上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总体上说,越是接触过他们的,就越能理解,接纳他们,”李东说。一些房东老太太,为了尽量少耽误非洲房客的工作,起早去替他们排队搬离居住证明。

一名非洲妇女带着孩子走在宝汉直街。李东摄影

“中国并不是一个移民社会,对外来移民,很多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多的农民工群体都还没有融入城市,更别说这群走得更远的非洲人了,”李东说。他认为,作为大国的国民,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来接纳他们。

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像李东这样的人开始关注、研究他们,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们融入这个城市。从官方到民间,已经形成一种力量来解决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融入当地。

根据广州有关规定,居住200名以上外国人的街道都要设立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登峰街的服务站就设在宝汉直街的入口位置。“尊重、服务、融入、和谐”八字大标语就贴在进门的墙上。服务中心大厅设置有专门的信息查询系统,从涉外政策解读到日常生活指引,非常详细。

这名安哥拉商人在广州的家里挂着毛主席画像。李东摄影

为了帮助外国人融入社区,服务中心招聘专门的社工,常年免费开设语言培训课程,用英语和法语授课。另外还根据他们的时间,不定期组织一些中非足球友谊赛。

李东说,从前在海外形成的唐人街就像如今的“非洲人街”。他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早先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如何在海外扎根、生存。他们作为当代新移民,政府没有排斥他们,广州人也没有拒绝他们。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才能让他们融入这里,与我们和谐共处。”

【来源】新华社

【摄影】李东【撰文】郝王乐、张建华、王猛


编辑 黎詠芝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