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
有“天然氧吧”之称的
田心森林公园
有被誉为“中山九寨沟”的
大寮
有中山版“世外桃源”的
最美古村福获村
还有体验城市“慢生活”的
树木园
在2016年,我市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市领导多次前来中山考察,对这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的工作赞许有加。
大家知道这个中心的
是干什么的吗?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积极开展林相改造
优化森林资源结构
◆ 森保中心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之“路”:
他们一直以来坚持做好护林防火、林相改造和森林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在辖区内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偷捕野生动物的行为。四十多年来未发生森林火灾,有效维护了造林绿化成果。除此之外,周边其他林区发生山火时,森保中心的护林员更是首当其冲的扑救队员。他们的尽职努力,也争得了上级荣誉,连续多年获得市林业局防火考核特等奖。
◆ 森保中心的林木良种选育及新技术推广之“路”:
1999年,为改善森林资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中山市大力开展林相改造。森保中心除了完成林相改造任务外,为确保全市林相改造上山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分别在林科所(现树木园所在地)及田心工区(现田心森林公园所在地)开辟了两个育苗基地,累计提供了2000多万优质乡土阔叶树种苗木。近几年,全市林相改造工作基本完成,育苗数量也相应减少,但却更加注重和加强了苗木的选优和推广示范功能,每年培育技术推广苗约20万株。
树木园和田心森林公园的
管理和建设
◆森保中心的树木园建设之“路”:
中山树木园建设原为林科所的科研项目,占地面积1400亩,目的是为了收集种质资源,建立树木标本园。2006年经市政府正式立项,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投入 5000 多万元开展建设,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集科研、推广、科普、科教、种质资源基因保存、苗木培育和生态林建设示范、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专题园。作为种质基因库,园区目前已收集、引种标本树种2000多种,数量40000多株,其中木兰科95种,竹类250多种,含银杏、单性木兰、红豆杉等7种国家Ⅰ级保护树种在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90多种。树木园还是我市义务植树 “三认”(认种、认养、认捐)基地,已建成 “专题园”12个,“专题林”22片,认养树木800余棵。自对外开放以来,树木园逐渐成为中山市民科普、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深受市民喜爱,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省、市领导前来中山考察,对树木园的各项建设理念和成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目前,树木园三期工程正在开展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将树木园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及科普科教示范基地,凸显生态建园和文化建园理念,使之成为中山的生态名片。
◆ 森保中心的田心森林公园建设之“路”:
田心森林公园是我市建设的第一个市级森林公园,投入5000多万元,是2011年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15年民生实事“城市绿肺”工程项目之一。田心森林公园依山傍水,以其独有的森林生态为依托,是一个融生态保育、游憩健身、科普科教于一体的森林公园。自对外开放以来,前往游玩的市民不断增加,其自然质朴的环境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
科研保育工作和林业科普宣传
得到各方肯定
◆森保中心的林业科学研究之“路”:
近十余年来,森保中心开展了林业基础研究、生态学研究等多个课题,包括中山市野生植物多样性调查、森林结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的保育生物学研究等,在动植物和生态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多次获得广东省农业推广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森保中心的林业科普宣传之“路”:
为有利于林业知识的科普科教,他们编撰出版了《中山野生植物》、《五桂山昆虫彩色图谱》等书籍,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迁地回归的保育地以及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含笑属植物种植等示范地。除了这些专业性的技术推广外,在向社会普及林业知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开展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展、实施树木园智能导览系统(二维码树牌)项目,以及与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对接等,使林业知识得到普及。
据悉,森保中心还将在中山树木园建设林业生态馆,作为专业的科普展览场所提供更系统和更专业的林业科普服务。
长江自然保护区为申报建成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基础
◆ 森保中心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之“路”:
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林区管理处与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合署办公。长江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3月26日经中山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全票通过成立,是中山市第一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占地总面积6.36万亩,边界长35公里。长江自然保护区有种类繁多的国家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是珠江口西岸唯一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域、珠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市十分重要的城市绿肺。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长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森林群落得以优化。2016年5月,省领导前来中山调研时提出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加强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增效提质,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全面打造活力宜居中山的作用,将力争在2017年底前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过去的几个五年里,森保中心在林业工作上开拓进取,成绩斐然,争当全省的林业工作排头兵,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新的一年
中山林业的工作也
踏上了新的征程
年内将动工建设
中山树木园三期工程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树木园游玩,对树木园的升级改造也被提上了日程,规划建设树木园三期势在必行。据介绍,新的一年,树木园三期即将开工,增色添绿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树木园将有新的面貌,给人更愉悦的游园感受。树木园门口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项目也将开展,届时树木园停车难问题将得到缓解。
继续优化田心森林公园景观
提升服务质量
田心森林公园在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也接待了十多万游客,针对田心森林公园开放以来存在的不足,今后还将进行改善,建设沉香林、百草园等,优化景观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科普科教功能,不断强化管理,提供更人性化和自然化的服务。
市级自然保护区向
省级、国家级大迈步
建立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是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将有利于提升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是提高中山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中山市民生存环境质量有现实意义。此外,还有利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扩大中山林业的影响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形象。
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市森保中心目前正积极筹备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已基本酝酿成熟。据介绍,森保中心今年将着手开展申报材料编制工作,包括总体规划、科考报告、影像资料等。
不断优化提升
林地资源管护水平
实施林相改造,提升森林景观。利用科学的林分改造方式和保持现有绿化环境逐步过渡的方法,改造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低下的残次林,营造生态功能显著、抗逆性强、多景观、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林带,并力争以科学的方法,为其他镇区的林相改造和抚育提供示范。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森保中心要改善现状,包括部分基础设施简陋,管理手段落后,现代化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将有计划地建立完善系统的科学保护管理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并按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各项要求,切实有效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林业科研和推广。现在我市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森保中心也将结合这方面开展林业科技相关课题,例如“适宜珠三角地区湿生木本植物筛选及评价研究”等,促进湿地保护建设工作,以期有所裨益。
强化管理和服务。加强已对外开放的树木园和田心森林公园两个园区的管理,在安保、绿化、保洁等各方面加强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公园环境和城市形象,让市民有更良好的游园体验,以便民、利民的理念服务大众。
作为我市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者,期待他们有更多更好的成绩,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具有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中山做好生态环境保障。
2017年,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城市发展格局,创造更多绿色空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五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漫漫其修远兮,森保中心未来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