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厨师之乡”、“食在广州,厨在凤城”……顺德自古就是物华天宝、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这里的岭南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带你走近顺德。
(佛山新闻网记者潘伟欣摄影)
顺德历史?有点曲折!
在远古时期,顺德绝大部分的陆地被海水覆盖。距今约2500年至5000年时,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杏坛、勒流、龙江逐渐成为陆地。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今粤北和粤中一带的“南越”人来到顺德,他们是顺德的第一批居民。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统一岭南后,大批中原人移居到顺德,带来了中原的重农意识、铁器和牛耕,顺德经济呈现渔猎活动与农业并重的特点。但是,一直到唐宋时期,顺德还是人烟稀少,绝大多数地方湮灭在浩荡的珠江水下。直至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至此,顺德人口才得以快速增长。
而说到顺德归属问题,历程曲折
自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郡县,至南北朝,顺德属南海郡番禺县。
隋代起,顺德属番禺县分出的南海县。
五代南汉时属南海县分出的咸宁县。
宋代又重新并入南海县。
顺德建县以前,属南海、新会两县。
明正统十三年至景泰元年(1448-1450年),在勒流龙眼爆发了黄萧养起义,明王朝为强化统治,在景泰三年(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4都37堡和新会的白藤堡划出设县,取“顺天明德”之意,“顺德”地名由此而来。
建县后直至清末,顺德均属广州府管辖。
辛亥革命后隶属粤海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后直属广东省。
1950成立县政府,属珠江专员公署。
1952年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属佛山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与番禺县合并,曾改名为番顺县。
1959年10月恢复原建制。
1983年6月实行市管县后,隶属佛山市。
1992年3月,撤县设市,改称顺德市。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
2011年2月,佛山市顺德区为广东省首个省直辖县试点。
旧寨塔也有五壮士!
顺峰山公园,占地面积8209亩,自1999年开始兴建,2004年国庆向社会开放,是顺德“新十景”之一。公园的建设以“山色水韵”为主题,依据山势地貌形成“青山、碧水、一寺、两湖、两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格局。其中,“两塔”分别坐落在大良镇南郊太平、神步两山上,400多年间一直是远景瞩目的名胜。
(网友穿行者摄影)
>>旧寨塔:旧寨塔上五壮士!以一敌百
旧寨塔原名太平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落成,由当时的知县倪尚忠为振兴“文运”,亲自发动县绅集资兴造。此塔高25.28米,塔身开有24孔,内部全空,形体朴拙坚固,历久不坏,顺德民谣“旧寨塔演旧不演漏”正揭示了这一特色。
图片:油画《旧寨塔之战》。(珠江商报资料图)
昔日的旧寨塔
说到旧寨塔坚固,就不得不提“旧寨塔之战”。你可能在课本上学习过狼牙山五壮士,但你知道吗?旧寨塔也有五壮士!
1944年,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部分同志驻扎在旧寨塔上,日伪军视如骨鲠。次年的2月19日清晨,日本侵略军纠集伪军、土匪等共数百人进犯大良,向旧寨和南畔发起进攻。驻地战士为掩护顺德大队旧寨中队转移隐蔽,留下一个班和民兵数人,分别在旧寨塔和南畔炮楼狙击敌人。
旧寨塔上,只有五位勇士在驻守,他们是班长李国和战士苏雄、梁波、李卒仔和陈三珠。塔下,有一百多个日伪军。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五位勇士全力以赴,将石头搬上塔顶第五层,然后收起地上的竹梯,与敌军激烈的枪战。
后来,敌军发现塔上只有五名战士,用更猛烈的炮火攻击。由于没有竹梯,旧寨塔易守难攻,机智的战士们准备大量石头砸向敌人。继而,敌人集中机枪、钢炮射向塔顶,战士紧裹棉被抵御飞沙走石,暂停还击。当敌人冲向塔中时,战士们丢出手榴弹,3名日伪军被炸飞。恼羞成怒的日伪军改用火攻,熊熊的烈火包围了古塔,浓烟直冲塔顶。但直到晚上,古塔依然未能攻下,日伪军无可奈何地撤退。午夜,五名战士离开古塔,回到乌洲据点。
此战充分展现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现塔身尚存当时弹痕。
>>青云塔:演新不演旧
而与旧寨塔隔河相望的青云塔,原名神步塔,落成于明万历三十年秋。青云塔高45.4米,底部直径8.52米,形体较旧寨塔秀挺颀长。塔身刻意雕饰,五彩缤纷,八面檐角均镶有铁凤衔铃,塔尖饰金,熠熠生辉。又有民谣“青云塔演新不演旧”反映金碧辉煌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