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鼓乐、龙母诞…南海大沥推动本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珠江时报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公布了新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习所的推荐名单,大沥有四人、两协会上榜。

在国际舞台展现藤编魅力、依托“伯奇文化”举办国家级摄影赛事、连续数年举办“龙母诞”活动、开展文化提升工程挖掘更多文化资源……地处广佛交界的大沥,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正在探索更多有效的途径,在倾力保护与合理开发中让文化资源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大沥东区“文化提升工程”项目启动。

■挖掘深藏民间的丰富资源

近日,类似的场景在白沙、盐步等大沥的多个社区中出现:长者们汇聚一堂,讲述当地祖辈口口相传的名人故事、祖训家训、俚语掌故、古迹由来等;专门前来“取经”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仔细听取,并认真地把这些有用的资料一一记录下来……

盐步老龙传承人邵钜熙为市民介绍老龙。

事实上,大沥不少村居背后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白沙社区自始建至今已有900多年,“盐步老龙”的所在地盐步社区也有800年的历史。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外来人口增多,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已日渐淡忘,新融入的新市民更是无从知晓,难以在这里找到“文化归属感”。因此,大沥相关部门近日正加紧对各类文化记忆故事进行全面梳理、还原、活化及重塑,期望将这些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到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中,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以及新市民可以更好地认同和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

深藏在民间的大量宝贵文化资源,是每个城市、地区传承文脉的砝码,也是本土文化的DNA。作为众人眼中的“经济重镇”,大沥其实也是一个从不缺文化资源的地方。在龙狮、龙舟、摄影、书法、粤曲等方面,大沥有着深厚的积淀,历年来已被各级单位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醒狮之乡、书画之乡、粤曲之乡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沥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自2007年开始,大沥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镇内的非遗项目进行挖掘、搜集、整理,分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大沥镇拥有广东醒狮、盐步老龙礼俗、藤编、麦边舞龙等国家、省、市、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十多个。

近日,南海区文化体育局组织南海区非遗专家委员会评选出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推荐名单。大沥有四人、两协会的名字赫然在列。大沥厚重的文化资源,从中可见一斑。

■寻找和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红艳艳的荔枝挂满枝头,个别“熟透”的果子微微泛黄,青翠的枝叶交互掩映……这些摆放在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的“岭南佳果”,竟是颗颗真假难辨的藤制品,曾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广东周”的舞台。这些栩栩如生的藤制品出自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导师曾少钻之手,年过六旬的她编藤已有50年。2013年,在南海区首届藤编技艺创新大赛中,她更是凭借作品《广州的风景——小蛮腰》获得金奖。

市民在南海藤编制作技艺传习所学习藤编。

这并非大沥的本土文化走上高级别舞台的唯一例子。龙狮运动在大沥有着几百年的香火传承,人们更把醒狮舞上了新高度。在今年的春节前夕,随着《体验真功夫》之狮王争霸收官篇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的播出,这里的醒狮文化再度登上央视。在节目中,来自乌克兰的武术冠军史曌群,到位于大沥镇黄岐的黄飞鸿中联龙狮训练基地,跟随何灿添教练学习舞狮。而这已经不是黄飞鸿龙狮团第一次在央视亮相了。早在2014年春节,黄飞鸿龙狮团便首次把南狮节目带上了春晚和元宵舞台,可谓十分“威水”,成为了不少大沥人乃至南海人的骄傲。

市民参观广东岭南龙狮博物馆。

但大沥并非仅仅只在寻找展示的舞台,她还在努力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来搭建平台,把更多人的目光汇聚在这个广佛间的小镇上。

在与广州只有一水之隔的浔峰洲上,有一处静谧的“伯奇公园”。公园门口右侧有一间邹伯奇纪念室,里面陈列着上百张邹伯奇的资料或图片。这个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用于纪念邹伯奇这位“中国照相机之父”的公园,以往大多数的参观者都是大沥镇本地人。然而,2011年开始,一个以邹伯奇命名的摄影展,让这个小小的公园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影发烧友前来“朝圣”。

今年已是大沥第七年以一个镇的身份举办这一摄影界的盛事了。每一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汇聚在大沥。经过近年的持续发力,这一摄影盛事已经发掘并推出了一批富有创新理念的摄影新人,并启发了更多摄影人用“创”和“意”结构出富含思考、创想的摄影作品,为推动中国创意摄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大沥也顺利成为全国第二个获得“中国摄影之乡”美誉的镇街。

■让本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然而,让本土文化有展示的舞台,并非大沥唯一的着力点。只有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本土特色文化才拥有新的归宿、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如今大沥正在寻找更多可行的方式,期望能让当地的文化资源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中。

在大沥镇九龙涌,不仅有干净的水道、葱郁的树木,还充满了本土文化的气息。九龙涌西侧规划了“人杰地灵”“黄金走廊”“源远流长”“狮跃龙腾”四个景观节点广场,分别设计了四个不同主题的石浮雕壁画,将醒狮、舞龙等大沥本土特色元素融入其中。

让文化符号刻画在市民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是大沥正在探索的路径。根据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大沥镇目前选取了多个道路节点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分布在广佛路、广佛新干线、桂和路等,均为周边地区进入大沥的重要“大门”。在改造过程中,大沥计划把摄影、龙狮等文化元素融入景观之中,让人们在进出这个城市的时候,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人文特色。

除了把文化元素融入生活场景,大沥也在探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化的力量更深入人心。今年大沥东区社会管理处实施的“文化提升工程”便是其中一个例子。该工程重点打造五大项目,包括推动集聚不同地域文化力量的文化共融项目、聚力和共享优秀文化社团的文化聚享项目、推动文化追根溯源的文化寻源项目、增添城市文化气息的文化美城项目,以及凸显龙母慈善和建设文化师资库的文化惠民项目。以专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巡演、文艺精品创作交流、公益服务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或将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传扬更多独特的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与产业的对接,才能让“保护文化资源”向“使用文化资源”转化。如今,大沥已有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当设计将藤木结合变成可能,永远“往前看”的梁灿尧又打起了与陶瓷“跨界”的主意。他认为无论藤编还是其他优秀的民族技艺、文化,都需要在传承中创新,才能焕发它的生命力。作为广东省非遗项目南海藤编(大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还自费筹建起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及展览馆,吸引更多人了解藤编。

然而,在文化与产业融合的领域,大沥还有很多可开展的空间。在大沥土生土长的90后市民谢彩仪每次跟外地朋友谈起家乡的文化,都会引起对方的兴趣。但当别人希望她帮忙寻找一些特色文化产品时,她却苦无觅处。“如果大沥能有一个集中展示本地文化、销售文化手信的场地,那应该会让市民和游客很感兴趣,也有利于推广本地文化。”谢彩仪期望大沥的文化产业发展能更“接地气”,让大家能够常常接触它、使用它,使文化可以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关链接

他们入选新一批区“非遗”传承人和传习所推荐名单

◎黄振江、何灿添(广东醒狮):

多次到校园普及醒狮文化

黄振江、何灿添自小随长辈到各地参加狮艺、龙舟交流和表演。从以前的村中狮队到现在的黄飞鸿中联狮队,他们一直积极参与区、镇街等各大醒狮大会。从2006年开始,他们曾多次到中联飞鸿幼儿园、丹灶小学、暨南大学等小、中、大校园开展醒狮文化传承学习活动,广受好评。

◎梁健锋(南海鼓乐):

熟练掌握多种鼓乐技艺

梁健锋2001年到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学习,跟随黄钦添师傅、叶仲铭师傅学习洪拳、佛装三星、七星醒狮、三星鼓、七星鼓、狮子出洞、狮子上楼台、睡佛采芝、橙青、盆青、传统功夫鼓。2005年至今,他在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工作,主要负责鼓乐表演及授课,如三星鼓、七星鼓、传统功夫鼓等。

◎孔灿均(黄岐龙母诞):

龙母文化的“铁杆粉丝”

孔灿均喜好文学,尤其是关注乡土历史文化。退休后,他曾担任《黄岐街道志》副主编工作,对本地传统习俗“黄岐龙母诞”(庙会活动)历史状况较了解。后来,他受大沥镇委及文化站委托编写《龙母印记》,于半年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些年来,他曾协助大沥镇文化站申报“黄岐龙母诞”非遗项目工作,为文化站搜集资料提供相关支持,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实地考察、带队落户访问熟悉“黄岐龙母诞”历史的长者等,并曾获“传承龙母文化突出贡献奖”“传承龙母文化弘扬奖”奖牌。

◎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

走出国门展现醒狮魅力

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命名为“中国龙狮运动南海训练基地”,多次举办国际、全国、省、市、区各级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学习班;每年都培训大批来自海内外的醒狮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和鼓乐爱好者。

自建立以来,协会先后出访了多个国家及地区并表演及传授龙狮技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澳大利亚、日本、匈牙利、泰国、巴拿马、美国、比利时,同时也接待了从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前来交流学习的团体。多年来,协会参加了多项大型活动表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演出、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欢迎哥德堡号访问广州、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活动等。

◎黄岐龙母文化协会:

多措并举传扬龙母文化

黄岐龙母文化协会自2008年成立后,逐步完善了“龙母胜迹”的管理工作,更好地传承了“黄岐龙母诞”这一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2014年恢复了传统的贺诞典礼仪式及龙母巡游等活动,每年的表演队伍包括了舞龙队、醒狮队、大笛队、龙旗队、罗伞队、花篮队、金童玉女队等,还有来自悦城龙母祖庙的五龙祭母队。

龙母诞庙会活动内容之一的各地龙舟朝拜“群龙之母”而形成的“锦龙盛会”,也成为了地方性的节庆日。从2009年起,黄岐还举办“广佛兄弟联龙母诞锦龙盛会”,不断地增强“黄岐龙母诞”的影响力和辐射面。现今,“龙母胜迹”已成为“大沥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之一。

【记者】李翠贞

【图片】刘贝娜

【通讯员】梁景萍 李国华

编辑 潘智玲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