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把我当‘鱼’钓。在‘利’字当头的商人眼中,我成了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成了‘猎物’。”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副主任、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夏平说。
这句话,出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忏悔与剖析》栏目公布的夏平的悔过书中。该栏目推出3年来,至今已经披露了22名违纪违法者的忏悔录。其中有12人在忏悔录中将交友不慎作为自己腐败的原因之一,占比达到54.5%。
延伸阅读:
中央纪委披露22名落马官员忏悔录,这三种贪腐心态最常见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栏目《忏悔与剖析》
个别干部成“猎物”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称,因为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管着项目、资金和政策,“平民厅长”夏平成为了老板们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
2009年年初,湖北某建筑集团的一名项目经理认识了夏平,为了能承接省无线电监测网扩容升级工程基建项目,这名项目经理通过邀请夏平打牌、送现金、送名表等手段拉拢夏平,终于这名项目经理如愿以偿,他所在的建筑集团顺利中标该工程,合同金额达1.288亿元。事后,这名项目经理为感谢夏平,又送给他现金、金条和加油卡。
在夏平周围,像这名项目经理这样的老板“朋友”还有一大堆。“这些人与我交朋友,看中的是我这个厅长的职位。所谓交友的目的也不是朋友之间的交情,而是权钱交易。”夏平悔恨不已,进而总结说,自己出问题,“缺乏自重,交友不慎是重要原因”。
“没有处理好与合作企业或行政审批对象的交往关系,将工作与交友混为一谈,为不正当利益交换埋下了隐患”
“交友不慎,影响深远,滑向深渊,难以回头”
“交友不慎,自坠深渊”
......
梳理22份忏悔录可以发现,总计有12人提及“交友不慎”,同时将这作为自己蜕变腐败的原因之一。
领导干部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他们需要交朋友,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交往关系。好的朋友能起到警示作用,坏的朋友就能把领导干部拉下马。所以,领导干部能不能处理好朋友圈,也是考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标识。
很多官员交友不慎、受人情的诱惑,往往通过交友形成利益网络或集团,垄断国家公共资源,从而跌入腐败的深渊。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
“朋友圈”不是私事
据《忏悔与剖析》栏目介绍,广东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吴周春经人介绍认识了商人贺某,进而结为“朋友”。
贺某文化程度不高,但因仪表堂堂,出手阔绰,在广州电力系统圈内颇得人缘。贺某通过请吃喝、陪吴周春的家属旅游等手段,很快赢得了吴周春的青睐。
吴周春视贺某为“铁杆盟友”,甘心为其在电力系统内牟取巨大利益铺路搭桥。据统计,仅在广东电网招标的物资供应这一块,4年内,贺某及其企业获得的采购合同额度就达17.19亿元。当然,贺某也成为了吴周春不折不扣的“提款机”。
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原党组书记、主任于少东,则是老板们通过攀亲附友与其成了“好朋友”。
“城口是个小地方,本地人之间或多或少都能扯上这样那样的各种关系。通过攀亲附友的交往,一些老板就与我们成了‘好朋友’、‘兄弟伙’。”于少东反思道,从此以后,他手中的公权力也自觉向“朋友”倾斜。
面对“朋友”的各种诱惑,一些领导干部为何不能警觉,反而执意走上腐败道路呢?
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一些领导干部周围的“朋友”对腐败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在双方长期的不正常交往中,这些“朋友”一步步把一些领导干部“拉下水”。
外因仅是起到影响作用,内因才起决定作用。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才会落入所谓‘朋友’的圈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
从制度上划出界限
落马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振华说:“回想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过程,回想自己与所谓的朋友、熟人从吃喝到利用职权为他们谋取利益,到自己不计后果地收取不义之财,真是不堪回首。”
福建省南安市委原书记骆国清发现:“更为可恶的是,这些企业家给我送钱,并不是因为与我感情有多好,其实都有目的,是地地道道的权钱交易丑剧。”
甚至有落马领导干部幡然醒悟“少与商人打交道。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机关算尽,他在与你接触中总是施以小利换取大利。当你有权时,弟长兄短,一旦你失去权力之时,他会加足劲,把你踢得很远很远。”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此现象提出,广大干部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如何从制度上划出“官”“商”公私分明的界限呢?
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鉴别力;另一方面,从组织管理上,需要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工作外的交际进行时时监督,但并非是侵犯私人领域,而是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
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比如要求领导干部在报告个人事项上增加一栏,把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朋友关系填写其中,这样也有利于保护领导干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
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损益之别。官员与他人的“正常交往”,要符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制度、因循职业需求,做到“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
官员“朋友圈”不是个人私事,实际上关乎公共利益。畸形“朋友圈”的“围猎”,如流感病毒,只会入侵免疫力低的人。一些官员不慎独慎微,分不清公私界限、交往原则,一味搞圈子,一心捞票子,难免落入损友的“圈套”,最终害人害己。
来源 |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法制日报、深圳特区报
编辑 | 纪律君·黄鑫&鹏辉
往期精选回顾:
汉代名士张良后裔扎根罗湖向西村600余年,雍睦家风,世代相传!
“勤俭兴家,清白存心”龙岗鹤湖罗氏家族的家训上了《中国纪检监察报》
张子兴同志到罗湖调研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等工作
一笔电梯采购就省了342万!宝安区智慧廉政监督管住集体”钱袋子”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我市纪律审查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情况
更多内容关注“深圳明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