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珠海网媒访非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火热进行中!这回,小编将继续带大家探秘珠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话不多说,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珠海的一项民间艺术,那就是2011年被正式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鹤舞”。
在珠海,
有这么一项
流传了七百多年的民间艺术,
小编猜大家
一定没有近距离接触过!
它不光光是一项“仙气十足”的
原生态舞蹈,
更是一种超级酷炫的拜年方式!
事不宜迟,
小编立马带大家
走进珠海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
▼
在珠海市三灶镇,有一种流传了七百多年的原生态舞蹈——三灶鹤舞。三灶鹤舞是宋代三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模仿白鹤的神态动作,研究白鹤的生活习性而创造出来的民间舞蹈,是当地民间迎春接福、贺老拜寿的一种拜年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很多年画中也有以仙鹤或者神鹿为仙人坐骑。人们还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鹤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舞兴于宋代末期,盛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9)《香山县志》第八卷中记载:“小榄何庸,字用中,又字一之。涉猎书史,鼓琴调鹤以自娱,因自号琴鹤东人。成化中,至京师翰赀得七品散官,出入诸名公门下。皆为赋琴鹤东人诗。丘文庄公序之,略曰:昔宋赵清献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
祥瑞仙鹤,舒翼而舞
三灶鹤舞,演绎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七个过程,表演栩栩如生,形象动人。
鹤的造型非常自然、优美、逼真和可爱。
三灶老艺人在生活中,模仿白鹤的动作和神态,把鹤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三灶鹤舞,以舞为主,以歌和锣鼓伴奏,场面热烈、欢快、优美。
鹤舞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先是开光、拜老,最后是羽化,有固定的道具,物品和服装,每一次表演,都是对群众进行仁爱礼仪的教育过程。
鹤舞表现的内容比较丰富,主题明确,表现一种敬老爱幼,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价值取向和美好祝愿。
鹤舞传承人
陈福炎(出生于1931年)、徐钜兴(出生于1928年),两人从16岁开始学习鹤舞,每年参加村里的舞鹤活动,并多次获奖,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为鹤舞鹤歌这项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传帮带,现是仅存不多的鹤舞传承人。
三灶鹤舞这一民间舞蹈,扎根于群众之中,有着意义非凡的传承价值。一、舞种古老,源远流长,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三灶鹤舞,在这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息与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二、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三灶鹤舞把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结合,把仁爱礼仪、敬仰崇拜、寓教化于活动,体现鹤舞丰富的人文内涵。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三灶鹤舞的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眼睛传神,既有想象力、又有创造力。四、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三灶鹤舞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意义。
三灶鹤舞,经过七百多年岁月的洗礼,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三灶鹤舞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获得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三灶鹤舞,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海外人士的赞赏,鹤舞一定会舞得更好。
“珠海网媒访非遗”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将在3-6月持续进行,
小编将继续带你玩转珠海非遗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