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从全国最贵到暂停收费,广州咪表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南方+

文|有料哥

广州市区咪表要暂停收费了!

广州市交委等四部门昨日联合发布公告,因为两大咪表公司经营权到期,4月1日起中心城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5295个咪表暂停收费。详情>>

协管员资料图(南方日报记者 杨凯 摄)

公告一发布,许多市民都拍手称赞。不少人感叹,是不是赚够了钱要回馈社会?

父老乡亲们,大家要看清楚,咪表是“暂停收费”,并非不再收费。那么以后要收钱吗?还会继续承包给第三方吗?停车难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咪表的那些事。

老广和咪表的爱恨情仇

一说起咪表,可能许多老广吐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老广和它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上个世纪90年代,私家车逐渐在国内大城市普及,停车问题也随之而来。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许多城市开始学习香港的做法——在路边设置咪表停车位。

车主在位于香港月华街路旁的咪表上刷卡停车。

广州2000年引进咪表停车场经营,当年成立的电子泊车公司取得了2100多个咪表停车位经营权。3年后,民营企业德生咪表公司以2800元/个,获得新增咪表泊位的经营权。

2014年8月广州停车费调整,咪表停车费从原来的每小时10元涨至16元,这一涨让广州咪表停车费“称霸”全国。广州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解释,新方案希望引导车主尽可能减少或者不要在道路上停车,还路于民。

调价后,市交委曾承诺会请第三方对全市咪表运营情况进行监控,还曾招标请资产评估公司评估涨价后承包费该如何调整。但是这些结果至今未公布。

3月29日傍晚,天河路路边咪表位基本停满。(南都记者 马强 实习生 陈君雁 摄)

我掏了16元,你只赚1元?

2014年12月,广州市停车场协会代表两家咪表公司公布咪表停车位经营情况,其中每个咪表车位每天收入仅40元,成本38.9元,盈利仅1.1元,咪表公司年利润率仅2.82%,低过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这组数据一曝光立即引发舆论哗然。收着全国最贵的咪表停车费,duang的一下利润只剩1元?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停车费上调后,咪表公司的承包费却未作调整。广州市财政向两家咪表公司收取咪表泊位承包费的标准为:一类地区2800元/年,二类地区2000元/年,三类地区1000元/年。前面提到,2003年时中标的承包价就是2800元一个车位,也就是说,这十几年来承包费竟然没有涨过!

2014年8月1日,广州市建设大马路咪表停车位空空荡荡,比以往冷清不少。(南都记者 冯宙锋 实习生 陈浩森 摄)

南方都市报曾对比其他城市,给广州咪表公司算过一笔账。以杭州为例,杭州汽车保有量与广州相当,杭州每个泊位每天停放时间5.5个小时,这一时间按照广州目前收费标准计算,每个咪表泊位每天收入是105.6元,是广州市停车场协会公布收入的2.6倍。除去成本,每个咪表泊位每天利润是65元左右,是广州市停车场协会公布利润的59倍左右。

由于向政府交纳固定承包费后、多余部分落入自己腰包,这等于变相激励咪表公司采取一切可能方式向车主多收停车费。

2015年,天河区检察院公布咪表腐败窝案案情:德生咪表公司为争取多设停车位、减少占道费而行贿相关审批人员。德生咪表将停车位从规定的2米宽缩减至1.8米,这样在原规划面积内,通过缩减单个面积、增加总体数量从而达到“创收”效果。

广州模式vs深圳模式

深圳是广东第一个上马咪表停车的城市,最初由原深圳市财政局委托高戍达公司进行收取和管理,但引发了社会资源竟为企业牟利的巨大争议。2007年合同到期后,深圳市暂停咪表停车收费,并将咪表拆除。

2015年,深圳开始全面实施“射频+手机”的停车收费模式,通过路面传感器感应车辆计算时长,凡是使用路边停车的车主,均需要在5分钟内通过电话、APP或微信公众号启动停车收费程序,并进行预付费。

(制图:丁薇薇)

深圳明确了路边停车位经营权不交给企业,而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敲黑板),并委托道交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日常管理工作,但并不直接收费。

广州的商业运营模式的好处在于运营成本较低,以深圳为代表的行政运营模式,很可能导致行政成本超过咪表收入而带来政府亏损。

不过,商业运营模式的缺点在于不方便监管,存在灰色地带。而行政运营模式的优点在于,公平公正,杜绝权力寻租的空间。

除了运营模式,广州和深圳在收费标准上的思路也大不一样。去年初,深圳调整了路边临时停车收费标准,最高收费为每小时20元。高于广州的16元。

但是,

相较于广州的“一刀切”收费,深圳设有半小时计费制,且工作日有首半小时五折的优惠,更为吸引人的是夜间三大类地区一律免费,而广州目前仍然为10元/次。

(制图:丁薇薇)

广州咪表下一步怎么走?

在昨天的消息公布之后,有料哥身边的几位“有车一族”朋友均表示,免费是好事,但是免费之后会不会造成管理上的缺失?又会不会出现霸占车位、抢占车位的情况?

昨日通报的消息也只是笼统地表示“对违法占用、违规收费、私划泊位等行为,市交通、发改、公安、城管、建设及属地区政府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维护好道路交通秩序,并及时对外公布处置情况”。

除了过渡期的管理问题,更令人关注的问题无疑是咪表制度的下一步改革问题。尽管未来到底由政府本身,还是继续通过招标来经营及管理尚未有消息,但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如果广州的咪表交给政府经营,由政府请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编内人员去管理,负担太重,不够灵活。”因此,有料哥大胆预测,未来通过招标方式,交给企业经营的可能性很大。

广州中心城区4段道路(陵园西路、马场路部分路段、上筑街、海风路等路段)的边缘石上悄然出现了黄色交通标线——“禁止停车线”,如违规停车,会被罚200元扣3分。(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据悉,过渡期内,广州市交通、发改、公安、城管、建设及属地区政府,将对原咪表泊位分批次进行科学评估、优化调整。广州市交通部门表示,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路段、不同功能区的道路交通需求和停车需求的实际情况,试点设置夜间时段性泊位和临停快走区域。

夜间时段性泊位,白天不能停放车辆,但夜间时段可供市民停放。

临停快走区域,在医院等重点区域,允许市民临时上下车,但禁止车辆长时间停放。

推广“互联网+停车”技术应用,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停车场经营者合作推动“共享停车”,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

4月1日起,广州中心城区大部分咪表泊位或暂停收费。(南都记者 马强 实习生 陈君雁 摄)

不过,无论是哪种方式,有料哥都认为,未来新的管理措施应重视停车位属于道路公共资源的属性,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交给第三方,不仅应公开收费标准,还应该公开收支数目、权属明细等,杜绝此前曾出现过的“咪表窝案”问题,铲除行贿受贿的空间。

而此前一直关注咪表泊位问题的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30日在接受有料哥采访时也建议,在医院、学校、商场等设置即停即走的停车位,提供给市民10分钟内免费停车上下客。至于“错时停车”位置和数量设置,建议市交委进一步调研落实。

曹志伟说,“我们要明确,在停车问题上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拥堵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停车难的问题,最后解决停车费,希望市交委认真研究过渡期的政策,不断改善广州中心城区交通出行状况。”

这恐怕也是很多市民的心声。


其实,想通过一招咪表解决停车的老大难问题其实不现实。

解决停车难,缓解交通拥堵,无非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进行调控,而咪表只是其中一个小措施。国内“咪表鼻祖”香港也只有1.8万个咪表位,固定停车位高达52万个,咪表在香港只是临时性、补充性的停车措施。

如何在整体上达到动态平衡,怎样让想停车的人快速找到停车位,让想到达目的地的人快速通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互联网+”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固定停车场的建设,收费标准制定,公共交通网的发展,油价的调整等等。

你有啥治停车难的小妙招?有啥苦水要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PS. 昨天中奖的幸运南友是这位,请Sweet将联系方式以评论的方式留言,有料哥将与你联系送出奖品。

【策划】不烦

【撰文】点小羊 余秋亮

【制图】丁薇薇

【校对】李冠洁

编辑 丁晓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