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给我们这些慢性病人带来实惠!”50岁的马雪梅阿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去年和盐田区沿港社康中心赵艳医生签约后,每周都来社康门诊测血压和血糖,按照医生的叮嘱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如今,马阿姨的血压血糖已经得到控制,减少服用了一种降压药。
“家庭医生可以随时沟通,一般小病症,门都不用出。”说起家庭医生,盐田居民刘女士打开了话匣子:一天晚上,她的父亲忽然腰痛不适,起了很多疱疹。她立即给签约的家庭医生打电话,拍下照片用微信发给医生。医生诊断为带状疱疹,并建议服用镇痛药和抗病毒药物。第二天,刘女士带着父亲来社康复诊,疼痛已基本缓解。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盐田区的医疗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然而,在2016年“深圳市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中,盐田区卫计局从第一季度的第5名跃升至第四季度的第1名;在全市2016年度社康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考核中,盐田区总分位列全市第一。
目前,盐田区已组建了35支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30292名,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为73.9%,处于全市前列。
2017年,盐田区将继续把家庭医生工程作为工作亮点进行重点推进,为民生谋福祉,于3月10日召开动员会,启动全面建设“健康盐田”行动。
根据计划,2017年,盐田将实现家庭医生户籍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5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家庭医生服务覆盖所有户籍人口和重点人群。
一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500个重点人群
今年过年期间,八旬老人易炳德精神抖擞地来到田东社康中心派“利是”。他高兴地说:“在这获得的都是免费服务,今后只要我身体健康,每年初八都来给社康的大夫发‘利是’,争取发到100岁!”
在落实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要求的基础上,盐田区以重点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等)为突破口,首先制定了重点人群的基础服务包,再为每类重点人群量身定做标准化的服务包。只要是重点人群在社康就诊,就可以免费和家庭医生签约,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盐田区卫计局防保科科长甘勇说:“我们有QQ群和微信群,签约的居民可以在群里向医生咨询健康问题,了解平日里怎么防病治病。”
在盐田,与家庭医生签不签约“大不一样”,如转诊的患者可以享受“两免四优先”(即转诊时免挂号费、免费健康咨询服务、优先预约、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慢性病患者可以享受“长处方”管理,老年人患者则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和便捷应诊服务等。
“目前,盐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最多1000人,市里的要求是2000人,所以我们的社康服务质量能够位列全市第一名。” 甘勇表示,经过组织专家对工作量的严格测算,盐田区卫计局将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最多签约服务居民的数量从过去的2000名降到了1000名,其中重点人群500人,使家庭医生能够有更多精力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往,有的医务人员觉得家庭医生服务是额外增加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如今大不一样了。”甘勇介绍,2016年,盐田区通过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重点人群每人120元/年),建立家庭病床服务补助机制(建床500元/张,巡诊费800元/张/月,出诊费60元/人次)等激励措施。2016年以来,盐田区累计开展家庭医生服务13.66万人次,同比增加31%。
大医院专家加入家庭医生团队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整个城市卫生体系的网底,要想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离不开大型医院的支持。盐田人民医院正在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副院长张松志表示:“和市里的大医院不一样,我们走‘小而精’的路线,不仅致力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肩负着基层社康服务的责任。”
据悉,盐田区人民医院成立了3个区域社康中心,分别为桥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田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梅沙健康服务中心,还下设7个社康站。在3个社康中心成立了专家工作室,盐田人民医院各个科室的专家时常会下到社康给居民看病。
在盐田,推行的是家庭医生“2+1”服务团队模式,即在原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及社区护士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进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专科医生进行签约。
为什么要把专科医生加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盐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赖苑威解释说,一方面,可以弥补社区全科医生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社康中心与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更加顺畅。
黄先生就是“双向转诊”的受益者。有一次,黄老在社康中心测出空腹血糖超标,全科医生立即与团队里的专科医生——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郑志刚联系。老人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了郑医生那里。与此同时,全科医生将老人的病情及生活习惯告知郑医生。通过郑医生的检查及治疗,老人血糖控制稳定后又转回社康,由家庭医生继续进行追踪管理。目前,老人的身体已经恢复。
未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社康中心
“当服务面扩大,我们服务质量决不能降低,所以需要招聘更多的全科医生,目前,这个缺口有35到49人。”甘勇表示,盐田区相关部门正在完善人才政策和资金支持。
“有再好的医生,没有设备也看不了病,我们需解决的是社康规模,盐田目前最大的社康只有1000平方米。”赖苑威认为,社康建设不在数量在于质量,例如,梅沙医院附近应该设两个3000到4000平米的大社康中心,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医疗设备和病房。鉴于盐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赖苑威呼吁,政府可以买下拆迁地作为医疗用地,或者要求开发商必须拿出一定的面积建设基础设施。
为如期实现建设目标,盐田区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工作部署。在“十三五”期间,盐田区将改革目前社康中心分散管理模式,将所有社康中心统一集中由一家综合医院举办和管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社康中心。
据悉,盐田将重点建设桥东、田东、沿港、东港印象及大梅沙等5家区域社康中心,其余社康改为社康中心下属社康站,同时将研究制定社康中心的建设标准,包括业务用房、科室设置、设备人员配置、覆盖人口及服务项目等。为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向社康中心下沉,盐田区政府将设立专科医生下社康补贴,鼓励副高以上职称的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办医生工作室。
不仅如此,盐田将利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康中心会有‘健康小屋’,教给大家更多医疗保健知识。家庭医生APP开发后,可为签约家庭提供全时段实时的医疗保健服务。”甘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