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师黛安·阿勃斯曾说过:“我真的相信有些东西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人会看见。”
好的照片让人凝视,即使隔着岁月也能感受到摄影家按下快门时的内心触动。
《战火中的女孩》就是这样的一幅摄影作品。越战期间,它曾占据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引起一波又一波的反战浪潮,有人说,是这幅照片使越南战争提前半年结束。
四十多年过去,这幅着名反战照片的拍摄者黄功吾今年3月也准备退休了。黄功吾19岁就凭借这幅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但对他而言,这幅照片带给他的不仅是奖杯和史上留名的光彩,更是其贯穿一生的写照。
黄功吾始终记得那天的情景,那是1972年6月8日的一个阴雨天。早晨七点抵达目的地后,他在南越士兵的陪同下拍摄了大量战后的惨况。
中午,南越士兵朝一号公路附近的小村庄扔了信号弹,准备炸毁这个被认为早已没人居住的村庄。信号弹的黄色浓烟升起没多久,盘旋在空中的歼击机便投下四颗常规炸弹,紧接着又是四颗凝固汽油弹。
伴随着炮弹的轰鸣,阵阵黑烟从展鹏县东边的高岱庙方向升起。而此时,后来成为《战火中的女孩》主角的潘金淑(照片左起第二人)和她的家人正躲在附近的一间破庙里。
爆炸发生时,没人想到村里还有人居住。此前的两天里,数千的难民早已陆续离开。可没多久,浓烟中冲出几个小孩,猫也沿着公路流窜。随后,他们看到潘金淑的祖母抱着一个婴儿边跑边哭,大声呼喊:“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的孙儿吧!”
距离他们50码时,她停了下来,那个还只一岁的婴儿,已经死在了在她的怀里。
通过相机拍摄这一惨状时,他发现镜头的边角里,有一个周身赤裸的小女孩正挥舞着双臂沿展鹏一号公路奔跑,几名南越士兵漫不经心地跟在后面,丝毫不在意孩子们的痛苦与哭嚎。他震惊了,出于摄影师的本能,他立马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处于那个处于极度恐惧的小女孩。
小女孩跑过来的时候,现场共有3位记者,包括着名的战地摄影师大卫·伯耐特,但恰好其他两位都在换胶卷,而大卫还在调整他的老式相机,只有黄功吾捕捉到了这独一无二的瞬间。正如法国摄影师布列松所言——“决定性的一刻”。
经过黄功吾身边时,他注意到女孩左臂上的皮肤正在剥落(凝固汽油弹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便把随身携带的水涂在她身上,并借了一件雨衣给她遮挡身体。
她的叔叔恳求他们把所有小孩都送去医院,黄功吾知道她的处境很危险,立马同意了。通往医院的交通很堵塞,当他们最终抵达医院时,那里早已人满为患了,死尸和病人到处都是。
他恳求医生和护士快点救救孩子,但护士只是表达他们也无能为力。
黄功吾清楚,战地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会先去抢救那些生还希望较大的人,潘金淑大范围的皮肤已被凝固汽油弹烧伤,没人以为她会活下来。
他只好出示记者证,警告说如果这些孩子死了他们将有大麻烦。护士见状立马把潘金淑送进病房,直到她上了手术台,黄功吾才返回美联社办公室冲洗照片。
这张照片立即成了各大报纸、电视的头条,第二天,各地都有反战游行,华盛顿、日本、伦敦、巴黎……
美国人早已对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感到麻木,但这幅照片重新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之后的每一天都有群众在白宫外面抗议,到处都是《战火中的女孩》的宣传海报。
9岁的潘金淑成了这场错误战争最具代表性的脸孔,女孩脸上流露出的灵与肉双重伤害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心灵。
2002年,人们从解密录音中得知,当年尼克松总统看到照片后曾咆哮说这张照片是“伪造的”。黄功吾只是这样回应:“对我及其他许多人而言,没有什么能比这张照片更真实了。它如同越战本身一样真实。”
黄功吾经常去看望潘金淑,他们彼此就像家人一样重要。直到1975年西贡被攻陷,两人从此失去了联系。
由于那张着名的照片,潘金淑成了反战象征,被越南政府当作美帝国主义罪恶的活标本给树立起来。在重重压力下,她只能向越南政府申请去古巴留学。
1989年,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帮助下,黄功吾来到古巴见到了潘金淑,失去联系多年的两人再度重逢。
“她一下子就长成了美丽的姑娘,我们都很激动,她仍像小时候那样抱着我叫叔叔。”黄功吾说。
黄功吾当时就知道,这会是张好照片,但他从没想到这将改变他和潘金淑的人生。
在他看来,《饥饿的苏丹》拍摄者凯文·卡特选择自杀的原因就是没能拯救那个即将被鹰吃掉的非洲小孩,同样,如果他没有帮助到那个小女孩,而只能看她死去,他也会选择自杀。
但幸运的是,黄功吾记录了潘金淑在生死之间的艰难“裸奔”,也在战火中救了9岁女孩羸弱的生命。同时,他也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如今,55岁的潘金淑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联合国的亲善大使。每年她都会到去世界各地分享她自己的故事,让人们明白战争的残酷。
现在,黄功吾拍摄的范围更广了。从交通意外、森林火灾到电影明星,从辛普森杀妻案、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案到帕丽斯·希尔顿入狱丑闻,这些身处舆论漩涡的明星都会吸引他第一时间赶去现场拍摄。
有人说,昔日的战地记者成了着名狗仔,但对黄功吾而言,他只是简单践行“美国的记者们每天关注什么,我就拍什么”的原则,而拍摄的照片每登上一次报纸头版就是一场胜利。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