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像拼图游戏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子、袖子、纽扣,形成了一个衬衫的3D成衣模型,若觉得成衣的细节不够贴合体型,可以修改参数,系统将通过逻辑运算,再次生成不同身型的成衣。
这是广东比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智能服装定制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服装定制到成品出库发货仅需要6个小时,解决了定制成衣通常15天甚至更长时间的交货瓶颈。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下,越来越多东莞的传统服装鞋帽行业,甚至生产装备类的企业出现了柔性化生产的新趋势,无疑是东莞制造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新方向。
在广东比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这款即将推出的衬衫VR定制系统个性化定制设计智能APP,可以像拼图游戏一样选择领子、袖子、纽扣等16个部件,每个部件都有多达5个样式和场景进行选择,还包括绣花、印花等个性化设计。
通过智能纸样定制系统选定款式后,接下来又可以通过VR定制系统实现场景式“试衣”,现场感受“成衣”是否合身。并通过修改参数,生成适合自己身型的成衣。该系统还可以切换场景,消费者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试衣”。
企业董事长王大孟告诉记者,有了智能系统,依靠信息化系统,突破人工出图的瓶颈,通过若干尺寸的输入,实现快速自动制版出图,并将生产线调整为适合定制化的小组式生产,实现快速定制,最快6小时交付,做到一次性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比朗科技建立线下体验门店,收集顾客的穿衣数据。同时,利用APP的大数据功能,实现全球订单互联化。
与比朗科技的做法类似,大朗帝银针织公司也在定制化生产上进行了探索。企业总经理张庚华介绍,目前企业正在推动个性化定制生产,计划3-5年内实现全面信息化,届时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选购自己的个性化定制羊绒衣服。
面对代工利润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的情况,东莞代工起家的老牌鞋企正宇鞋业积极转型,推出自有中高端女鞋品牌“左右缤纷”,并进行了智能定制服务的尝试。在制鞋这一被认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宇目前的研发设计人员已经占到员工总数的1/10。
在“左右缤纷”网站上,消费者按照提示测量左右脚的长、宽、围度后,即可生成自己的精确尺寸。网站提供了6种鞋形,20多种颜色、面料, 9种装饰,在这里消费者可以过一把设计师的瘾。网站还会为消费者建立数据库,定期推送新款。完成下单后,她们在7天内就可以收到自己“设计”的鞋子。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既压缩了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也成功地实现零库存闭环商业生态运营模式,这种私人定制的价格并没有高于同类普通女鞋。
位于虎门镇陈村工业区厚虎路的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在数码印刷机的影印下,一卷卷白纸变成了字迹清晰的“书”的雏形,再通过传输,将印有字体的卷纸带到下一个环节进行切割、胶装。虎彩印艺在国内最先引进数码印刷设备技术,从而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印刷与个性化服务企业。
图为东莞虎彩生产车间,相册在流水线上自动排版封装。
在虎彩的生产车间,没有发现想象中工厂遍布黑漆漆的油墨或者工人满身油墨的情形,整个生产车间整洁、明亮,还散发着书香味。一台正在运行的数码印刷机前端进入白纸,后端便出来印有照片的彩页,接着通过传输带输送到切割区、专线区等区域,一本个性化相册就出现了。
“假设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京东上购了一本绝版书,按照以前印书需要做模板,印刷的成本非常高。虎彩印艺提出‘按需出版、实现零库存’‘图书POD断版书按需印刷’等创新方案发挥数码印刷的巨大优势,解决出版社和读者的难点与痛点问题。” 董事长陈成稳谈起了“图书版”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得益于新技术和个性化服务的推出,虎彩印艺的图书印刷和个性化影像业务量从2013年的516万元到2015年的80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同比增长了15倍。
虎彩还通过整合大数据,实现全网营销模式,通过天猫旗舰店、虎彩影像官网以及虎彩自行研发的客户端简印APP,拓宽公司个性影像业务线上销售渠道。
“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或者‘简印’APP客户端下单,就可以对挂历、笔记本、写真、杯子进行个性化定制,成品定制后由快递送达消费者的手上,消费者可以实现零跑动。”陈成稳向记者勾勒了一幅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个性化定制的场景,这更是一幅借力大数据、贯通物联网的“智能工厂”的蓝图。
图为东莞虎彩生产车间,相册在流水线上自动排版封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将扮演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生产制造柔性化改造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结合,形成了新一轮的制造潮流。
在东莞,定制化、柔性化生产不仅存在于服装衣帽印刷等消费行业,还正在设备、生产线制造等领域渗透。
怡合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怡合达”)近年来从一家传统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转型为系统服务商。总经理金立国从桌面上拿起来一个圆柱形的螺丝钉说道:“在设备行业深耕多年,我们深知非标零部件制造的痛苦。若缺乏零部件标准化,一方面生产制造的成本高、周期长,生产商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采购商无法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以这个螺丝钉为例子,按照传统的模式,行业没有标准,从工程师设计到产品的生产整个周期要15天时间,如今怡合达根据多年来积累的非标五金零部件制造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标准”,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周期可缩至两三天,就因为此,即使1元的零件也可及时交货。据透露,在定制化生产的推动下,怡合达从2010年的营业收入的1000万增至如今2.6亿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评价,柔性化生产、定制化生产以技术突破为切入口,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进企业实现效益和规模倍增,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制造生态链。这种生产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这无疑是制造业最革新的生产模式。
同时,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也面临着人才缺乏、消费者观念接受度不高等“拦路虎”,林江建议政府可与企业共同发力,通过柔性化技术的革新与升级,给东莞制造业带来全新提升。
【记者】叶永茵 郭文君
【摄影】孙俊杰
【校对】郭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