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掏腰包建村道,货车经过频频遭“拦截”,小村道该谁来管?

南方农村报
+ 订阅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杜玮淦

“货车经过的时候,桌子上的茶杯被振得直跳。”村民谢华家住在进出郁南县东坝镇深步村唯一的村道边,载满石头的大货车频繁经过他家门前,“每天往返十来趟”。他每次带老人、小孩经过村道时都提心吊胆,“怕来不及躲避货车”。

“配套养护资金有限,村道甚至更偏远的农村小路做不到日常巡查。”交通管理机构说。“政府有责任维护村道这个公共设施,但是日常管养、事故认定等还得由上级相关职能部门来做。”政府主管部门说。

近期,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了几起围绕村道发生的冲突事件,发现法律法规上的不明确,造成了农村公路管养缺失。看似具体事务,最后衍变成复杂的事件——围绕着小村道,闹出了大矛盾。

卡车过村道,村民忧虑多

“你快过来吧,货车又被村民扣了。”紫金县义容镇龙腾村治保主任潘令武接到一通电话,骑着摩托车赶到了现场。村民已经把司机拉下了车,双方起了争执,场面失去了控制。

由于载重卡车经常出入,紫金县龙腾村村民担心村道被毁,就在村道设立了限高横杆和限载标志。

       从去年8月开始,龙腾村天字嶂一处施工点的运载车就频繁进出村里。该村简头、楼上两个村小组的唯一出入通道是一座石桥和一段3公里的村道。龙腾村支书蓝俊良告诉记者,这段村道5年前完成硬底化,花了300万多元,这笔钱包括财政补助和村民自筹部分。石桥是由两个村小组集资3万多元于1991年修建而成,“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村民怕重载车辆压坏路桥,从去年开始就在桥上私设横杆限高,并在桥头树立告示牌,写着该桥“限高2.5米”。但是,横杆几次被拆,村民最终选择截停扣留货车。

      3月3日,镇村两级协调会在龙腾村委召开。会上,镇政府给楼上、简头两个村小组写了一份承诺,写明政府“以现金方式弥补村组在施工时期的损失”。义容镇委副书记苏远红解释,这部分资金(3000元)由镇政府协调开发商支付,仅作为村道协调经费,不是赔偿。对于承诺书写的“确因天字嶂开发项目工程运输或机动车辆造成的损坏,镇政府及时修复,如无法修复由镇政府负责对桥梁和村道的重建工作”,苏远红认为,镇政府这样承诺是合理的,“政府有责任维护辖区的公共设施。”

如今,施工车辆还是从村道经过。受访村民大多认为,石桥已经被压坏,并不能承受大载重的车辆。也有村民指出,留在村里的老弱病残经过村道时安全得不到保障,村民很担忧。

农村建公路,村民出钱物

      “路是我们用肩头挑出来的,村道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能说了算?”龙腾村的村道用了村民筹资,加剧了村民的维护意识。和这样的情况类似,郁南县东坝镇深步村的村道也用了村民集资。

      “硬底化改造时,村民出资18万多元。”深步村支书谢鉴星告诉记者,“余下部分由石场老板支付,共30多万元。”谢鉴星所说的村道沿途是3个自然村的村民聚居地。村道硬底化之后,村民出行方便多了。但是,村民的高兴劲很快成了忧虑。马岗采石场陆续开工,大货车频繁经过村道,不仅烟尘噪音扰民,也给沿途村民带来了安全隐患。

      深步村民在道路两旁浇筑水泥石墩,或用石块等物设置路障,多次对货车和钩机进行拦截。1月6日,村民在阻拦运载货车的过程中与车主发生争执,扣留了两台车辆。受访的大部分村民认为,设置路障是为了限宽限重,并不是为了拦路收费。

东坝镇副镇长莫宗师介绍,1月20日,东坝镇政府联合县公安局、交通局依法对深步至高岗、马岗村道的路障进行了清理。

2016年1月22日,深步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马岗石场承包合同的补充协议》。协议约定“深步村至马岗石场的道路是村委会统筹建设,要确保畅通……石场正常生产经营期间,石场方每年10月底前向村委会提交道路维护保证金30万元,用作以后道路维修及管养。”

    “这条路是石场进出的唯一通道,造成这种局面我很无奈。”马岗石场的老板谢洪茂表示,如果村道受损,村委会就可以取出保证金用于修补道路。他也在补充协议签订之后出资30万元,作为2010年-2015年石场停产期间给的补偿费。

深步村书记谢鉴星确认,该部分资金由村委会收取,除预留30%作为村公益事业基金之外,其余的已经发给村民。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村民已经领取了每人66元的补偿费,也有部分村民拒领。

     “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引发矛盾的根源。”紫金县地方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公路很多是上个世纪建设的,当地村民不仅出资,还让出责任田作为路基。现在政策衔接出了问题,导致农村公路特别是自然村一级的村道很容易产生权属纠纷。

      面对这样的情况,谢鉴星表示很无奈,他希望上级部门尽快介入此事并协调解决。路障拆除后,很多村民依旧认为自己对村道拥有管理权。近期,村道两边的水泥石墩再次浇筑起来。

村道管理乱,部门常推诿

      “村民以自筹自建为由,阻止社会车辆行驶是违规的。”紫金县义容镇党委副书记苏远红认为,道路一旦建成就是公益性质的。

      莫宗师副镇长表示,东坝镇人民政府依法负有对辖区村道的建设和养护责任,深步村路段已经纳入农村公路数据库管理。但是,2015年马岗石场开工之后,村民和施工方围绕村道的纠纷不断,即使在联合执法之后。

      《公路法》第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紫金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道建设和硬底化主要以镇村两级作为业主单位,这种情况符合法律规定。

      《公路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大多数地区的公路管理机构都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下,性质是公益性一级事业单位。虽然法律规定可以赋予其行政权,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出现冲突协调只能由镇村负责。”该负责人说。

     “龙腾村的事件并不是个例。”紫金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法律法规没有对村道的管养权责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实际操作中部分村民不理解、当地政府不配合、有关部门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

       该负责人表示,村道是参照交通部的公路设计标准进行限重、限速的,城乡基本可以统一标准。比如硬底化过的村道,一般都符合二级公路的载重标准(20吨以内),村道限速一般参照四级公路标准(20公里/小时),限高没有明确规定。“龙腾村民私设横杆对通行车辆限高是违规行为。”

        紫金县地方公路管理局负责辖区县道、镇道和行政村主村道的公路管养工作,按季节性进行除草、清洁。而零散分布的自然村村道,则由各镇村自行安排管养。行政村村道的养护标准是1000元/公里/年,自然村村道是500元/公里/年。全省的县级以下公路,凡是纳入公路数据库的,由省财政下拨公路养护资金。标准是县道7000元/公里/年,镇道3500元/公里/年,村道1000元/公里/年。“这个标准已经实行12年,实际的道路养护成本已经超过这个数字。”该负责人说。

推广村道“建养一体”

       村民自行在村头路段当起“路政员”,或者村委会在路边竖起“村规民约”进行拦路收费管理的事情时有发生。2014年4月14日,南方农村报曾报道广宁县木格镇芙洞村私设收费站对运矿出村的车辆收取过路费。2016年8月27日,南方农村报曾报道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胜村麻洪经济社自设村规民约对停靠在本村村道的搅拌车和泥头车进行罚款。

      “目前,对村道的保护不能停留在对民事物权的保护上,不能仅靠农民自立救济。”交通部法律专家委员会成员张柱庭教授曾在媒体表示,这样的保护方式会带来副作用,如乱收费、拦车冲突导致身体伤害等。物权保护属于民事法,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亟需完善法律的支撑。

       2016年1月1日施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指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遵循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保障通畅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道路管理体制。但是,对村道的具体管理机制、交通管理机构和当地政府如何分工协调,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办法。

       有鉴于此,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机制,提出了“建养一体化”的模式,提出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基本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推广“建养一体化”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企业、社会资本建设和养护农村公路。结合物价上涨、里程增加、等级提升等因素,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标准。截至目前,具体细则仍未出台。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