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的“欧几里德”曾因超范围配镜上“黑榜”,OK镜又不OK了?

南方+ 记者

央视“3·15”晚会让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走到聚光灯下。

据央视财经报道,一支由科视视光公司等组织的无资质、无医学背景、无认证的“三无体检队”,进入郑州等城市几百所中小学进行体检,并将学生引入其公司,向孩子销售、佩戴公司销售的“欧几里得”角膜塑形镜。节目中介绍,“OK镜”是一种用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验配不合格或致角膜上皮脱落,严重引发角膜感染。

记者采访了解到,佩戴OK镜是学生矫正视力的一种常见手段,但各种虚假宣传、违规操作充斥着角膜塑形镜的市场,本次被曝光“欧几里德”也曾被江苏省消协通报。

不过专家表示,只要在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人员指导之下、规范配戴,家长和孩子们不用过于担心。

“欧几里德”曾因超范围配镜、虚假宣传被通报

 事实上,角膜塑形镜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98年前,它就以“OK镜”的名义进入国内。当时国内没有严格的审批和管理规定,不良事件接连发生。2001年国内13例“OK镜”佩戴者出现严重的角膜感染,并导致严重的视力低下的悲剧让OK镜淡出了中国市场。2007年前后,角膜塑形镜拾回合法身份,重入市场,逐渐成为近视市场的宠儿,但各种虚假宣传、违规操作充斥着角膜塑形镜的市场。 

早前,江苏省消协还通报,在当地对相关配镜机构,以及对包括欧几里德、麦迪格、E&E(译:易安易)、梦戴维在内的几大品牌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品牌均存在为高度近视患者超范围配镜的行为。其中,欧几里德、E&E、麦迪格三个品牌在媒体广告宣称可矫正1000度近视,虚假宣传现象严重。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我国获批上市的角膜塑形镜的矫正屈光度最高为600度。

据国家卫生监管部门规定,角膜塑形镜早已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即属于国家危险性级别最高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范围。

OK镜可有效控制近视进展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专科杨晓副教授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医疗手段可以彻底治愈近视,角膜塑形镜只是暂时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其主要作用是延缓近视的加深,但原有的度数是不会消失的。

据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发表的一份调查研究发现,配戴框架镜的青少年近视者每年近视加深平均为68度,而配戴角膜塑形镜每年近视加深为平均16度;美国专业眼科杂志《Curr Eye Res》也刊登论文显示,与框架眼镜比较,配戴角膜塑形镜者可延缓眼轴增长的速度。还有美国俄亥俄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表明,配戴角膜塑形两年后,眼轴的增长只有配戴框架镜和软性接触镜的一半,意味着角膜塑形镜可遏制近视的加深。

配戴OK镜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因为OK镜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种可逆的矫正手段,即停止配戴后,患者视力会慢慢恢复到未矫正之前,需要坚持配戴才可保持视力正常。


选配“OK镜”要注意什么

1、8岁以上、近视超600度不适合戴

角膜塑形镜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严格的验配技术要求。通常建议年龄为8岁以上,近视600度以下,散光150度以下,眼部健康,卫生习惯良好。角膜塑形镜治疗涉及到很多环节,如验配的渠道、产品的要求、配戴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配戴者平时的护理和定期的复查等。

2、佩戴过程需严格遵守规范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配戴者患角膜溃疡、角膜炎等的角膜上皮损害、虹膜炎、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疾病的危险性会增高,若延误治疗还可能会发生永久性视力损伤。不过,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数千人配戴OK镜的案例分析来看,只要在规范配戴,尚未有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配镜不能去普通眼镜店

“OK镜”的选配不能去一般眼镜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OK镜”列为三级医疗器械,即危险性级别最高的医疗器械,并对配镜的场所、人员、生产机构及镜片本身均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规定,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基本医疗机构必须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诊疗科目中有眼科;有接待室、诊室、检查室、验光室和配戴室等;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师职称和中级以上技师职称,且是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等。

 【记者】李劼

(部分图片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编辑 李劼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