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保险业开始腾飞。 2016年广东省(深圳除外,下同) 稳健发展,2016年寿险业保费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产险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分别是2003年保费规模的10倍及8倍多。
2016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在超过1万人的调研结果表明,已有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希望在未来一年增加保险消费的支出。
广东省去年的保险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保险购买过程中,人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多项选择。 与此同时,保险费率市场化促使定价更为多样化,“互联网+”和电商化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途径。这些改变最终导致主导权正悄然从保险机构转移到投保人的手里。消费者的重要性日渐提高。
在广东保监局的指导下,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GAII)联合南方都市报金融研究所(NDFRI)同时在凯迪网、广东保险、君子I财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以及线下渠道进行广东保险行业消费者调查。
此次调查网上调查有效问卷8722份;线下调查有效问卷共1670份。我们在10392位广东消费者群体中发现了某些共性。 本次调研报告将覆盖与广东消费者需求有关的几大问题,广东消费者的主要购买目的?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如何选择公司?未被满足的最大需求有哪些——消费者认为需要改进的领域?
近三成受访者认为社会保障不足
最近几年关于重大疾病的媒体报道不断增加,在客观方面促进了消费者对保险业的关注以及购买意愿。去年罗一笑事件曝光后,由于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的爆发式传播,社会各界聚焦在慈善捐助方式合规的同时,亦展开了大病补充保险报销的知识普及,而最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对商业保险的重要性开展了密集讨论。
根据调研结果表明,去年罗一笑事件爆发,有58.80%的受访者感觉到,要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有27.60%的人认为社会保障不足,而仅有4.61%的受访者感觉到“要赶紧存钱,应对重大疾病”。
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已充分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调研结果表明,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社保保障不够, 有必要增加商业保险组合,而有接近两成的认为虽然商业保险“无所谓,有条件就买一些”。
家庭整体保险消费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保险业有“双10定律”,就是家庭保险设定的适宜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根据调研结果表明,有34.25%的受访者的家庭保险消费占家庭年度开支的比例5%至10%;有27.49%的受访者的占比比例仅为1%至5%,此外23.11%的受访者则将家庭保险消费占家庭年度开支的比例维持在10%(含)至20%。
从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因家庭而异,但家庭消费保险支出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最近几年,保监会和各地保监局对保险业的监管加强,保险行业也规范性经营,美誉度不断提升。
事实上,广东保险业市场规模居全国前列, 广东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亦增长,这对广东保险业的发展形成利好。同时,广东消费者对保险业的满意程度调查亦表明,尽管存在不足,但目前广东保险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已得到大部分广东消费者的认可。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保险业总体满意度的评价中,有46.5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这一比例的受访者( 39.16%)认为满意度“一般”。此外,有一成左右消费者认为“非常满意”,而有不足4%的消费者认为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
那么,在保险消费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者对保险业务服务的满意程度呢?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剔除42.34%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外,有27.49%的消费者透露,不愉快的保险消费经历在于“经常接到保险公司的骚扰性推销电话 ”,而紧随其后的是,15.21%的受访者表示“看不懂保险合同条款,业务员也说不清 ”,还有8.98%的人则表示,“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此外,保险理赔特别难的占了5.99%。
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到,广东保险业的理赔工作成效不错,理赔难的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广东消费者对理赔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有42.04%的消费者希望简化理赔程序,有20.90%希望 提高理赔办理效率;此外24.49%的消费者希望能够“提供后续跟踪服务”。
年轻群体成为保险业的潜在购买力
随着保险业的美誉度不断提升以及保险业的规范性加强, 广东保险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作为关注的因素前两位是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程度(29.82%)以及保险公司的诚信规范水平(20.06%),而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8.32%)及保险产品的价格因素(4.97%)等排在考虑因素的最后两位。
尽管保险产品的价格因素在考虑因素中位居尾位,但广东消费者对当前国内的保险产品的价格存在分歧。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性价比越来越高”、“相对昂贵”、“不好衡量”三个项目各占三成左右,仅有4.27%的消费者认为“相对便宜”。由此可见,广东消费者在考虑保险的价格水平时,已经不是单纯看价格的高与低,而是越来越看重对性价比的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在1万多受访者,有将近九成购买过商业保险。
不过,购买保险的多数属于中青年群体。根据调研结果,接受调研的广东消费者中,20岁及40岁的消费者占了接近75%,而20岁以下仅有1.08%。
从保险业特征来看,年龄是保费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年龄越小保费相对越便宜,因为年龄越小理赔的概率越小。年轻群体的保险市场依然较大。
万能险需求的式微
从全国情况来看,2016年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12799.13亿元,同比增长53.86%。这其中大部分是万能险的保费收入。
广东消费者对万能险的购买存在分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除了39.58%的受访者未曾购买万能险外,余下的超过六成的广东消费者都购买过万能险。其中,整体受访者中,有47.25%的受访者通过代理人渠道购买,有11.38%的消费者通过保险官网进行购买。而银保渠道及网销则分别占了9.04%及5.63%。不过,去年保监会公布了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的要求,并在对部分万能险业务违规的保险公司进行处罚,对万能险的监管力度加大。
备受关注的是,中国的保险公司整体运营稳健,虽然部分保险公司被监管机构暂停业务,但绝大多数广东消费者并不担心这些险企的万能险的结算利率等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48.80%的受访者表示会及时关注,而有15.03%的受访者表示会做好随时退保的准备,超过三成的消费者则表示不关注以及相信公司不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随着保险业今年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万能险规模下调成为行业趋势。
不过,由于无风险利率下降,理财型万能险的投资优势依然存在。
广东消费者对万能险的购买欲望亦态度分歧明显,有42.16%的受访者表示“收益比银行理财收益率高,还是会购买 ”,14.13%的受访者亦坦承“知道万能险有风险,会继续购买,能够承担风险”;不过,有38.14%的受访者则表态“部分公司万能险产品风险颇大,不会购买”,而 5.57%的受访者则表示,“已经购买万能险,等到期后直接退保 ”。
健康保险的蓝海
相对而言,健康保险业已成为广东消费者颇为重视的保险领域。根据调研结果,已经购买健康险的消费者占了42.69%,而未来考虑购买的占了49.10%,不考虑购买的仅占了8.20%。
在没有购买健康的主要愿意中,价格因素占比较大,有39.1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太贵,买不起”,有27.31%的受访者“产品不合适,保障不足”,19.94%的受访者则认为“条款太复杂,不好理解”以及13.65%的受访者认为“年富力强,不需要”。
根据调查结果可见, 尽管健康险的购买意愿在提高,但健康险的价格、保障力度以及条款成为不少广东消费者购买体验时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