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古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湛江日报

徐闻三面环海,因港而立,因港兴县,港口是徐闻的最大优势,也是徐闻的核心战略资源。

两千年多前,汉武帝派遣的官方船队在徐闻古港起航,由此开启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班固的《汉书》中记载了徐闻古港的辉煌历史——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两千年后的今天,经多方考古研究,也确认了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文化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徐闻发掘了三百多座汉墓,出土了大量海外舶来的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等饰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无不向世人展示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富庶。

今年2月,一场评选活动让沉寂时间深处的汉徐闻古港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徐闻古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如今,古港与新港跨越千年相会,徐闻港口将承接千年古港的传奇与使命,徐闻人重振古港雄风的梦想将在这里起航,继续重塑古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古今传承古港入选“海丝坐标”

2月26日,“2017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颁奖晚会”在深圳市南山区文体中心举行,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杨向徐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兰颁发了匾牌和证书,正式授予湛江徐闻古港“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这是徐闻继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活动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主办,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旨在文化领域创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省海丝资源定坐标、树标杆、扩影响,对广东省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等具有重要意义。

评选活动自2016年3月启动,共收到15个地级市96家单位报名,几乎囊括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资源的“精华”;初评筛选出30强基础上,经过专家的论证、筛选,结合前期网络投票评选,得出最终评定结果: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沙面)、广州黄埔古港、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汕头樟林古港、梅州松口古镇、湛江徐闻古港、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清远浈阳峡、潮州宋代笔架山窑和揭阳惠来沿海海丝遗迹入选。

“这次评选,我们既看重参评单位在过往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也看重参评单位在今后经贸、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潜力。”活动评委、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唐孝祥说,此次评选出来的“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展现出广东省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多元内涵,也展现了海丝精神的古今传承,将进一步激活全省的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和文化活力。在评委、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元林看来,此次评选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落实我省建设海丝强省战略,是广东文化领域的一件盛事。

千年古港见证徐闻历史辉煌

徐闻县是广东最早设置县治的县份之一,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置七郡,徐闻为合浦郡治;此后600多年,徐闻均为郡县之治,治所设在三墩港岸边的二桥村。徐闻县设置后,西汉政府开辟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三墩港),船只在徐闻港(三墩港)集结等候东北季风,再借助海流,沿北部湾海岸直至越南海岸航行,然后到达东南亚和南亚。

汉徐闻古港(三墩港)位于今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南山村、仕尾村半岛形岬角一带海域,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古港背面有宽阔的海边二层台地,前面有三个小岛(“三墩”)形成天然屏障;岛旁有狭长的港湾伸入村边,渔船往来穿梭,鸥鸟翔鸣。往南眺望,便是烟波浩淼的琼州海峡,这里宜于船舶停靠和避风,便于积货物、建房舍、供水民用,是一个天然良港。当时船队携黄金、丝织品等从徐闻(三墩港)出发,沿北部湾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绕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全程一万多海里,途经17个国家,历时近两年,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上交通线,成为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下)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印尼苏门答腊西北部马赛河附近)。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南部海岸的马德拉斯市)……”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文化考古工作者在徐闻东起龙塘镇那泗村西至西连镇田西村南部沿海地区,先后发掘了三百多座汉墓,出土了大量海外舶来的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等饰物;后来,考古工作者在南山镇二桥村后坡发现了汉置徐闻县治遗址。2000年~2001年,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省考古研究所和珠江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先后三次赴徐闻考察调研论证,最终确认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擦亮名片紧抓机遇打开新局面

徐闻古港入选“广东省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实至名归。近年来,徐闻县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入围“海上丝路”首批精品旅游线路;二桥汉代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和华丰岭汉墓群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闻古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将对推动徐闻加快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有专家学者建议,徐闻可将县城发展定位为“以港口为依托,建设对雷州半岛乃至广东省西南地区发展具有一定辐射拉动力的港口型、贸易型、滨海生态型、旅游度假型、宜居养生型、中型规模的区域性城市,发展为广东省的窗口和门户”。

港口是徐闻核心战略资源。过去一年,徐闻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增长7.6%,占湛江市港口吞吐量的50.6%。如今,古港旁边,建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轮渡码头——粤海铁路轮渡北港码头,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湛江徐闻港。

乘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春风,“十三五”期间徐闻将快推进湛江徐闻港、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徐闻港进港公路改扩建工程、粤琼高铁徐闻段、临港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交通中心枢纽”,服务周边地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根据项目规划,湛江徐闻港将建成16个万吨级普通客滚码头和1个万吨级危险品专用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将为车辆32万辆次,旅客1730万人次;将进一步整合琼州海峡广东方港口资源,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发展。

去年9月28日,粤琼两省联席会议将推动琼州海峡两岸一体化发展和构建琼州海峡经济带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今年省人大会议将“推进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发改委也将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作为粤琼合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专题研究琼州海峡经济带和南北两岸发展规划的有关问题,并争取把这个规划提升到国家战略。融入琼州海峡经济带和南北两岸发展规划,对徐闻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引领跨越崛起。

今年2月28日,徐闻开通了“湛江-海安-洋浦”航线,扩大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量,开辟环北部湾港口集装箱驳船新航线,加强与港澳、东盟等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这标志着徐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编辑 刘稳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