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灿烂,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是最易长高的季节,对于青少年来说,打篮球助长个准没错!来自广医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篮球冠军陈愉不仅现身说法篮球魅力,更是分享给你篮球智慧,让你在篮球场上霸气侧露。
高手的诞生从千万次模仿开始
陈愉,三十出头,玩篮球的时间却已超过20年,曾经在2004年获得我院“南山杯”篮球冠军。如今工作繁忙,他依旧保持每周一次上场的频率。
提起篮球那些事,陈愉笑言:“从初中开始,我就爱上了篮球,一放学就只在篮球场能上找到我,直到天黑,每天如此。大概天赋比较好吧,绝大部分对篮球的体会都是自己领悟出来的。”陈愉认为学篮球,首先是模仿,先模仿动作然后才能掌握技巧。千万次的模仿才有“一投一个准”的手感。
由于常年运动,陈愉的篮球技巧得到提高,身体素质也随之加以改变,柔韧性、协调性、速度、力量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即便去年飞40次(周末外出开会学习),也没像别人那样精力不济。
不只是拼身高,更需要智慧
专业篮球运动员人高马大,腿长手长,投篮肯定没问题。这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对篮球的朴素看法。然而,篮球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陈愉说,打篮球不仅需要身材高大,更需要篮球智慧。
“有的人平时训练很不错,一上场就掉链子,比赛场上是否能发挥出色,这是需要动脑子的。”陈愉坦言,“篮球是团队项目,一个人不可能胜任所有的位置,只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把机会留给队友,这才能发挥团队最大的效能。比如我身高1.7米,就不要去跟大高个去抢篮板,我只要发挥手感好、出手快、稳定的优势,在外围拼速度和投篮命中率。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篮球智慧。其次,在场上要相信队员,把机会分给大家。其实,在篮球场上,最忌讳相互指责埋怨,优秀的团队是队员都会为对方创造机会。
不争一时之气,避免受重伤
打篮球少不了受伤,但是陈愉说自己几乎没有受过严重的运动创伤。由于陈愉的工作是支气管显微镜检查和治疗,可以说是呼吸内科的医生做了微创外科的活儿,既需要心理上不急不躁又要求在手感操作上沉稳准确,因而他也不能容许自己身体上受严重的损伤而影响工作。
之所以坚持这么多年的运动,又没受伤,他解释说,在非专业领域的篮球比赛,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赛过程,有乐趣就好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会逞一时之威风而冒险受伤。陈愉在场上打后卫,由于本身身高不占优势,因而他十分注重避免与人身体上的对抗,他也很少跟人去争抢篮板球,他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出手快、投篮命中率高。
对现在学打篮球的青少年来说,陈愉认为,减少受伤诀窍就是要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情绪保持冷静,不要意气用事。在身体对抗中,如果对方跟你擦出火花,而你非要在这一球上逞意气之争,就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受伤。他提醒,打篮球从来都是用脑袋,而不是身体对抗。
从腼腆到阳光,有助于改变性格
除了对体能、身体协调性、团队意识的培养上有益外,篮球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在初中的时候,陈愉还只是一个埋头练球、性格腼腆的内向男孩;高中校队打篮球时,很多女生都围在场边观看,当自己一投一个准之后,欢呼喝彩声不绝于耳,他就感觉自己像明星一样,渐渐地个性变得开朗阳光。陈愉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爱上这种感觉——大胆秀,而且语言表达也突飞猛进,因为在篮球场上,就不可能沉默寡言,因为无论场下还是场上都需要与队友交流。
有了篮球场上的经历,陈愉的自信心油然而生。如今他每年主持医院及全国呼吸学术会议无数场,他说很享受聚光灯下的感觉。
(详细报道见《羊城晚报》)
陈愉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Henry Ford Hospital 介入肺脏病科临床博士后。
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一直从事呼吸专业工作,师从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李时悦教授,在介入肺脏病学方面有较深造诣,熟练掌握各项呼吸内镜诊疗操作技术,擅长良性气道狭窄及支气管肿瘤的诊治,并在国内首先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气道内光学相干衍射(OCT)等新技术在呼吸介入方面的临床应用,勇于创新、学习、推广呼吸内镜新技术。
·2011年获得国家卫生部评选“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医师奖”
·2010年赴美国参加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
·目前作为全国首家呼吸介入中心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诊疗操作,研究成果论文获得2014年度中国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荣誉
·2013年获得中国介入肺脏病学会“中美高级医师培训计划”基金
·2015年终完成美国介入医师专科培训及介入肺脏病科临床博士后
在国内首先开展OCT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临床研究和应用,首次实现以OCT技术精确定位与探查人类小气道内膜与黏膜下层结构,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果在欧洲呼吸年会上作大会报告并发表在国际呼吸专业SCI杂志。
曾多次获邀在全国呼吸病年会上作操作教学演示和介入学组专场大会发言。在良性气道狭窄治疗方面应用长效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的新治疗方法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
每年独立完成支气管镜诊疗操作超过2000例,连续6年组织举办“全国呼吸内镜技术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及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
业余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秘书、广东省呼吸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呼吸学会介入学组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学会秘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中国内镜杂志》编委等,协助推动了学科建设。主持完成市级科研立项二项,参与呼吸介入学科专著编写4部,发表SCI论文3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0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健康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