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价格指数”建立新会家具市场面临洗牌

南方日报

“有了这个电子显示屏,我们购买红木家具时就心里有底了!”农历新年刚过,新会古典家具城博览中心的大堂、东、西中庭及休闲区域几个电子显示屏,每周更新一次红木及名贵硬木实时价格、红木周价格走势图等数据及图表。这些数据以中国木材价格指数为基础,结合新会本地的实际情况整理而成,同步在“新会古典家具城”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更新。

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清晰了解红木木材的市场参考价格,就能在购买家具时心中有数。杨兴乐 摄

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清晰了解红木木材的市场参考价格,就能在购买家具时对价格做到心中有数;不过,对于厂家企业来说,过了这个新年,许多新会红木家具企业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困惑:2016年,红木家具市场行情欠佳;2017年,是尽快开工还是继续观望下去?

“先买料,尽快开工”

“同是花梨木,刺猬紫檀比大果紫檀(俗称缅甸花梨)便宜一半以上;同是红酸枝木,巴里黄檀(俗称花枝)与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的价格相差5倍以上——消费者在对木材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便很容易以高档的价格买到中低档的红木家具。新会区古典家具商会会长、新会古典家具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秋耘表示,“新会红木价格指数信息发布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新会古典家具城在规范市场经营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负责更新新会红木价格指数信息的江门市新汇红木检测有限公司,平时都会安排专人,走访木材商、木材港口、木材市场,以及新会本地的红木家具厂家、商户等,深入了解木材价格的变化,定期整理一份新会本地的木材价格指数。

“根据全国木料价格浮动和本地储存量制定,方便行家们进行行情判断、摸底,酝酿应对措施。”在袁秋耘看来,新会这个行业没有大企业能轻易左右价格浮动,成为行业的方向标;不过,同样是红木家具基地的东阳,年后有一个大企业家来到这边,一下子买了5000吨的缅甸花梨原料,花了1亿多现金(新会整个行业一年缅甸花梨的消耗量大概在20亿到30亿之间),接着,这位老板又在新会和中山扫了3000多万的现货,这着实让业内人士议论纷纷,感慨有强大的资金后盾真好。

“个人建议不要观望,先买料,尽快准备好开工”,袁秋耘认为,暂停生产后,“无料”“无工”的困境更可怕。对于一些小厂来说,缓解现金流的压力真不小,做好家具必须卖出去,才能交房租,付工资,厂子才能继续周转起来。能否撑得过这段时期,是涨价回暖还是有价无市,并没有业内人士敢断言或者给出一个时间表。

“百木齐放”是大势所趋

在新会,作坊式工厂生产的明清红木家具,都是款式相同或相近,销售价格中木料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去库存往往演变成价格战。不过,目前木料成本大幅增加,卖掉一套家具之后,重新做一套的成本还高于此前售价。但是,不卖囤,或者不开工,工厂就运作不起来。

2016年11月27日,微信公众号“新会木材”发布文章称,“木材成本已超过2013年,家具价格却与2013年天差地别。现在整个市场也就几个锯木厂还有一点木料,很多锯木厂已停工。”照此用不了多久新会红木家具产业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红木市场目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面粉比面包贵——原材料的价格高于成品价格。目前家具价格与木材价格出现倒挂,家具涨幅跟不上木材涨幅,消费者仍处于“有漏可捡”的阶段。

所以说,原料价格虽高涨,低迷中仍有机遇。有业内人士表示,制约红木家具市场的最关键因素是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导致购买力下降,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并无问题。

“我们通过刚需判断,市场需求仍然很旺盛”,袁秋耘举例说,一个小区,每50—100户新入住的家庭中,有1—2户选择购买红木家具的话,这样的需求量就非常巨大;从农村到城市,实用型红木家具仍然有巨大的需求,包括酒店在内的许多公共区域也是潜在的市场空间。

从消费能力来说,众多家庭换房换车是司空见惯,“换一套红木家具”的理念也在不断渗透到市民中去,红木家具的消费会有一个压抑后的爆发期。袁秋耘说,从原材料角度来说,如果局限于红木,那么这个产业势必会走到尽头;不过在国标限制下,各种名贵硬木其实都有一些替代木材,非洲、美洲有着广阔的木材资源,大有“百木齐放”之势。

“像刺猬紫檀原产国限制出口后,就不断有其他木材被开发出来作为红木的替代品,”袁秋耘说,“小巴花”“香花梨”“非洲红檀”等符合红木几大特点的木材就大量进口,尤其是来自赞比亚的“非洲血檀”,优点是密度大,够硬,纹理漂亮油性好,具有香味,成材率高,性能稳定,2万多一吨媲美身价百倍的小叶紫檀。在袁秋耘看来,目前市场上可用的名贵硬木就有100种之多,不再是局限于国标目录中的33种,原材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实木硬木家具的优良特性,加上保值升值的空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红木家具”。

从传统样式到新中式,红木家具越来越受欢迎。其作为固定资产的话,“通过三年摊销,今后不再需要打税。”保值升值也颇具吸引力,“只要市民心理上接受二手家具,许多红木家具就可以通过二手市场流通起来,我们正着手这方面的市场尝试,”袁秋耘举例说,本地一些家具厂老板向30多年前购买家具的买家提出高价回收当年售出的家具,这个“高价”指相对于当年购入的溢价:一方面用料上新作不如旧作,另一方面,如今新的家具打磨技术提升明显,回收后完全可以再提升旧家具的档次,“像以前最多1000目的砂纸,现在从德国进口的可以去到5000目,二手再翻新或提升的技术已经成熟,只要有适当的利润空间,二手回收市场就会旺起来。

市场将经历优胜劣汰

新会基本上是生产基地和批发,从行业内部来说,就是缺乏打造品牌的意识,主导品牌也不够实力左右整个市场。

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臻珑阁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炳祺在业内摸爬滚打超过20年,曾经是新会业内的木材大户。在国内许多木材港口,“祺哥”的声名也非常响亮。他坦言,目前新会库存木料确实不多,都是够用,慢慢做,且一般存的是靓料,中高档材料为主。

“祺哥”说,新会发展早,销售基础好,信贷严格,风险小;材质上,福建以酸枝以上的高端木料为主,东阳则以中档为主,新会反而是便宜木料占大部分,而市面上的替代木种都得到了卖家认可,使得新会行业平稳发展,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祺哥”说,生产方式的改革,也是新会该产业长久发展的看点。比如到老挝开料,用好“一带一路”政策,不限制成品出口,也成就了广西东兴等新兴红木家具基地。不过,粗放式发展仍面临着企业化改造、名牌升级等路径,从小作坊到公司、企业,品牌意识和诚信上来了,企业主也在主动学习,转变经营理念,目前在行业大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反而涌现出一些向现代企业转变的好例子。

李炳祺同时认为,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底蕴深厚,基础扎实,经过市场优胜劣汰后,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市场秩序都将上一台阶,整个行业将更具有实力和战斗力。

据统计,目前新会区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相关配套企业达4000多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行业年产值已超50亿元。对于行业的现状,李炳祺表示很担忧:当前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创新能力不强,存在“代工”现象,企业普遍缺乏龙头特色产品,极其缺乏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的人才。“新会很多古典家具企业都在模仿市面上卖得好的款式,很少主动创新,他们只是制造,没有创造。”李炳祺表示。

记者了解发现,很多企业都对金融融资进行调整,还清银行贷款,缩小规模,保持金融状况稳健,保存实力;不少企业都认识到有必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或将私人的工厂改成公司制运作,甚至还考虑进行员工持股试点;在产品质量和结构上,企业也考虑放弃大规模生产,精雕细琢核心产品,想方设法推广品牌;企业之间也学会了“抱团取暖”,他们不仅在内部进行资源整合,还在企业之间尝试整合,进行差异化竞争或分工合作。


【统筹】詹雨鑫

【记者】杨兴乐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黄绍侦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