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来肇庆包公文化园,有特别的福利.....附游园攻略

肇庆市旅游局
+ 订阅

端州城区要恢复“包公诞”节俗了!

北宋名臣包拯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代表着清廉和正义。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升任端州知军州事,在其主政端州的三年岁月中,勤政为民、公正廉明,百姓呼之为青天。他去世不久端州即建祠以纪念。据包公文化园馆藏明代碑刻“宋包孝肃公新祠记”所载,因包公有功于民而祀之,古端州有官民春秋两祭包公的规例。后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在端州举办的“包公诞”也成为传袭千百年的节庆习俗,现已被列为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包公诞”作为肇庆富有民俗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其内涵丰富,形式古雅,是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该活动已停办多年。2015年政府将包公祠拓展为包公文化园,免费对外开放,吸引逾百万观众前来参观,发挥了弘扬肇庆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为让广大群众以传统方式纪念包公,包公文化园定于2017年3月12日(星期日)上午9点恢复举办“包公诞”传统民俗活动。内容有包公贺寿、包公巡游送福、醒狮武术表演、有奖竞猜、文化街产品展销、舞台演出等。其中,包公贺寿环节,将按传统恢复奠币、献酒、诵祭文、饮福受胙、民众瞻拜等祭祀仪式。主办方期盼通过恢复“包公诞”,挖掘和展现其丰厚的文化内涵,让优秀节庆民俗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对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包公精神,营造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助力肇庆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肇庆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活动指导单位:肇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肇庆市包公文化园管理中心、肇庆市文物博物协会、肇庆市粤剧团、端州区文化馆

除了3月12日的重要精彩活动包公诞,

平时来包公文化园看什么,你了解多少?

跟着“肇庆市旅游局”微信了解下!

走进原肇庆包公祠,我们感受到包公的正面形象:清正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 如今,这个记载着包拯千古功业的古郡名迹,升级换装为包公文化园重新面世。

该文化园是集“廉政教育、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三位一体的肇庆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更是广东省纪委与肇庆市委、市政府共建的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以包公在端州任职历史事迹为载体,栩栩如生的“包公掷砚”场景,真实记载包公历史的明清古砚碑,还有琳琅满目的影视演绎作品……在8000多平方米的园区里,包公文化园着意打造一个“足不出肇庆看遍包公大全”的教育、旅游、观光胜地。

看万象:饱览“包公大全”

安徽合肥包公祠、河南开封包公祠、新加坡包公祠……这些在地理概念上离肇庆遥远的词语在这里不再遥远。包公文化园在原包公祠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5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米。

其中,仿宋代古建筑风格的清心园,是包公文化园发挥廉政教育作用的核心区。在这里,无论是历史上真实的包公,还是民间传说戏剧里的包公,无论是国内“黑炭脸”包公,还是驰名欧洲的“灰阑记”包公,都能在这里找到“原貌”。

这里还有包公脸谱、包公雕塑、包公砚。包公清正严明、一心为民的各种故事在这里交汇,廉政气息沁人心脾,发人深省。

包公青天之名始于肇庆,作为广东首个彰显廉洁文化主题的包公文化园,该园区同样分类汇集了大量古往今来清官人物和故事。除此之外,随着园区周边路段设施、交通的完善,该园区还将以户外舞台为载体,不定时上演“包公”大戏,让市民走进园区看历史、走出园区看演绎,全方位走进包公历史,感受包公文化。

看名作:古今名家笔迹荟萃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题端州郡斋》正是包拯创作于端州、一生仅存史册的唯一诗作。在包公祠内,诗作当然不容错过。这首诗由清道光年间广东三大状元之一林召棠考证并题刻。

林召棠曾在肇庆的端溪书院担任主讲15年,治学严谨,教导有方,其以楷书敬录包公端州郡斋题诗,既抒发了对包拯的仰慕,也借以表达自己像包拯一样“清心”、“直道”的处世为人原则。

包公文化园内展现的古今历史名人墨宝当然不止于此。市民还可以在园内一睹当代著名国学家、书画家启功先生的书法风采。他曾题写匾额“正气浩然”和楹联:“正直遗型传稗史,清忠初绩著端州。”由于该题匾和楹联与包公文化园的主题不谋而合,故新园将其重刻并展示于正门外侧。

赵朴初为当代著名佛学家、书法家。据考证原包公祠外牌坊上“包公祠”三字乃集赵朴初笔迹而成,今包公文化园仍保留。包公文化园新牌坊有楹联“一片丹心、两袖清风”,据说为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所作,但目前其内容及书法有待进一步考证。除此之外,文化园区的16幅楹联全部出自中国书法家会员之手。

看宝贝:三大“镇园之宝”不容错过

不少珍贵文物史料,因包公文化园的建设和热心市民的捐赠得意“复出”亮相,让市民大饱眼福。据介绍,园内陈展实物近1400件(套),包括480件(套)文物类实物。而镇园之宝,不得不数绿端砚浮雕墙、星岩书院旧试卷和明清砚碑了。

走进清心园序厅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端砚浮雕墙。该浮雕墙以最大的端砚石浮雕作品——“包公兴端州”被载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该浮雕墙由5块同一坑别砚石拼成,长7.18米、宽2米、厚18厘米。端砚雕塑墙由肇庆市砚界、书画界名师刘演良、梁弘健、郭穗华、李志强等大师联合设计创作,经一个多月起稿,历时三月雕刻完成。壁雕精雕细刻以包拯治端的历史为主题,以“渔樵耕读”穿插整个画面,整个画卷大气磅礴。

清心园中的星岩书院复原场景展示了该书院在清代时的一份试卷文物,这是88岁的董衍旋老先生捐赠的。据悉,此为董衍旋爷爷当年在星岩书院读书时所用,古色古香,非常珍贵。

此外,园内展出的2块砚碑也尤为珍贵。一块是明朝学者、明代南海县人张诩以绿端石所刻的《宋包孝肃公新祠记》碑,经考证,距今已有510年,以“端之名宦,每以宋包孝肃公为首称”开篇,共936字。另一块是刻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百子灯田题名碑记》。虽然正文大部分字迹模糊,但经仔细辨认,碑文中有“包公秉正驱邪,实为百世师表者”“原建有宋孝肃包公祠”等字迹。该两块砚碑原本立在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的包公祠内,后因该包公祠被毁而散落在外,今年,热心市民黄肇强得知包公文化园筹建而慷慨捐出。

肇庆市金渡花席编制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省级项目。该手艺传承人何冠醒等在传统的编织技法上融入绣花技艺,日以继夜地编织了一幅“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公名言条幅,为包公文化园锦上添花。

看古韵:复原包公事迹 展现端州古韵

包公主政端州3年间,为端州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开创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开井七口,解决端州百姓饮水问题;创办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星岩书院……

清心园一楼展厅里设有在端州府衙、米仓巷、星岩书院、七星岩包拯题刻及包公带领百姓筑堤排沥、开荒屯田、开挖水井等复原场景,再现历史。栩栩如生的雕塑在园内以不同形象演绎包公故事,加上相关文物展示、3d多媒体展示等,生动、形象、立体地重现历史。

看演出:500件包公影视作品供您细赏

包公廉政事迹曾以说唱、文学、戏曲、影视作品等形式演绎和传播。包公文化园展示了包公戏曲脸谱和元代、明代、清代及当代包公舞台形象戏服,并收藏了500多种包公戏曲、影视视频和音频,供参观者细细品味。其中涉及音乐剧、戏曲、话剧、电视剧等。

《灰阑记》被译成英、法、德等多国文字,登上欧洲舞台。在清心园二楼展览厅中,《灰阑记》中外版本比邻而居,展示一种文化在国外和国内的不同演绎。此外,包公文化园还利用最新科技元素,将一套有关包公的皮影戏在展览厅内上演,供参观者欣赏。

看科技:“声光电”炫酷展示文化元素

别看包公文化园是展示历史的大舞台就只有古色古香,该园还运用了多种“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道历史,说故事。园内包公祠和清心园两大陈列展区,均设有无线网络。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获取介绍信息,随时参与答题、游戏等互动。

当你走近清心堂复原场景时,场景便会自动感应,播放《题端州郡斋》的朗诵录音;当你点击各展厅多媒体触摸屏前,还可以获取更多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园内还设有廉政问答游戏,供参观者在互动中学习廉政知识。

包公文化园建设充分利用最新的“声光电”技术,给观众身临其境、生动趣味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让参观者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参观者可以租借“语音导览讲解服务器”,通过普通话、粤语、英语3种语音讲解导览,轻松获取陈列展厅设有的44个讲解内容。

看廉政:以点带面展示廉政文化源远流长

包公文化园以包公在端州的事迹为切入点传扬廉政思想,同时较全面地收集和展现了中国历史与廉政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事迹等,进一步丰富了包公文化园作为廉政教育基地的内涵。

清心园其中一个展厅,集中展出了肇庆市反腐倡廉工作十年巡礼,图文并茂地回顾了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和成效,展示了肇庆市廉政建设及作风建设的特色做法、成效以及肇庆市纪检监察机关发展历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巡礼还展示了近年肇庆市查处的典型违法违纪案件,警示参观者时刻保持廉洁思想。

展示过程中,园区将廉政廉洁的信息和警示,巧妙地渗透于场景还原、实物展示和图文展示中,着意在建筑中融入廉政文化,多处设有体验式廉政教育设施。

方圆走廊、四君子图大门以及我国历代廉政文化、清官廉吏、制度文献及名言警句等也不时穿插其中,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教育。

其中,序厅中“青天白云”装饰也饱含寓意。白云象征朗朗乾坤,人间有正道;月亮代表传奇故事中的包拯,寓意包拯从历史人物到传奇人物形象的演绎。另有“戒贪杯”匠心独运,若往内注水太满则杯中水全漏,这告诫人们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百廉”展示墙、“十大清官碑座”、元赵孟頫行书《陋室铭》、“一把清廉”的清雍正款青花把莲盘、商饕餮纹铜簋等廉政寓意浓厚的实物均有展出。

看雕像:包公大打“亲民”牌

传说中的包公常以黑脸示人,事实上,历史上包公主政端州三年间却以“亲民”形象为百姓所欢迎。位于广场上的雕塑正是一反包公雕塑之常态,将包公在端州时,与民同乐的亲密场景再现出来。

在该雕塑四周,“端州十景”浅浮雕墙则全品展示了肇庆端州十景场面。该作品由端砚艺术大师、国画家梁弘健所作,以流利的线条将北岭云秀、包井冰清、宝月荷香、石室星罗、星岩烟雨、峡砚清风、鼎湖叠翠、江堤塔影、宋城揽古、龟顶松荫十景再现。

看文化:“三位一体”打造城西新地标

除了展示和弘扬包公的清官文化,包公文化园还建有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致力打造成为城西休闲文化生活新地标。

从远处看,雕栏玉砌、园林幽径以及檐角青瓦,整个园区在保有原包公祠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了仿宋代古建筑风格。而近处看,文化广场、舞台及宋文化街,成为肇庆市民休闲、观光、娱乐的活动场所,让包公文化走进群众生活。

肇庆市一家公益性24小时开放的书吧“小悟龟”书吧也在这里建设分部,提供免费书籍借阅服务,成为文化聚会场所,提升周边市民文化品位。

这么好的地方,又免费,值得大家周末一起来参观啦!

地址:端州城西厂排街

门票:凭身份证免费进入,持老人证的长者,只需出示证件即可入园参观。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逢星期一闭园,法定节假日除外)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

交通:公交20路、6路在包公祠站下,自驾输入“包公文化园”导航即可

咨询电话:0758-2163336

注意事项:个人首次参观请持身份证原件(该园录入系统目前尚无法识别其它证件)到游客中心登记录入信息,到园区入口刷证即可进入;再次参观无需再录入信息,直达入口刷证即可。

来源:肇庆市旅游局,部分素材来自肇庆市包公文化园,图片作者周忠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肇庆市旅游局微信)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