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用品到高档艺术品,小榄刺绣如何实现蜕变?

小榄发布

他的家,没有传统的书画作品,只有裱装起来的刺绣绣画,别致地挂在客厅的墙上,衬托着雅致淳朴的室内环境,渗透着几许艺术的气息。作为中山小榄人,麦先生对家乡的小榄刺绣尤为喜好,装饰居室都用上了这种获得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粤绣 (小榄刺绣)”的作品。麦先生告诉记者,小榄刺绣已经从最初的日用品,成为了今天的高档艺术品。

■曾是养家糊口的小手艺

现今在小榄,除了见到了这些现代小榄刺绣作品外,却再也找不到已经有了数百年历史的小榄刺绣作品了。因为小榄刺绣从来没有像今天一般被重视,并高贵地装裱起来。

“小榄的刺绣,以前都是绣在枕头上、名贵的衣服上或者手绢上,这些经常使用的东西容易破烂,烂了就扔掉了,哪里还有保存的?相反,一些剪纸,由于在一些偏僻的角落收藏,反而60多年都还保存完好。”小榄剪纸艺人钟国坚70多岁的母亲告诉记者。据介绍,由于以前布上的印花不发达,刺绣就有了广阔的空间,从服饰、枕头、门帘、帐沿、喜帐、寿帐、桌围等都可以有刺绣的作品。于是小榄刺绣成为了一门吃饭的手艺,小榄人在农忙之余,做些这样的手工帮补家用、养家糊口。也这样逐渐发展成为了地方的一大特色。

据小榄刺绣传承谱系第六代传承人之一的陈逸芸介绍,小榄刺绣便是粤绣中闪亮的分支,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传统美术工艺,始自古越少数民族日用品的装饰手工艺,后因经外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至明中叶后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使其在针法技艺及艺术风格上自成体系。图案纯朴简洁,绣工精致,针法多样,色泽富丽,仿真力强,密实、稳重、耐用。这些作品都是利用“茧皮”废丝,用植物染色,上稿不染底色,短针密线,繁复色彩多凭绣女自由创作。

“由于小榄属民田区,又是南国菊乡,绣品图案中除有雀鸟、鱼虫、龙、凤、鸡、鸭、牛等外,常配以小榄的菊花等花卉图案,因而在粤绣中更具特色。”陈逸芸介绍。

■电脑绣花使刺绣濒危

在小榄刺绣传承基地,已经70多岁的“粤绣(小榄刺绣)”传承人林瑞贤告诉记者,她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刺绣了,这为她今日成为功力深厚的刺绣大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8年,小榄永宁乡率先将各绣社和散落民间的绣女组织起来,开办了一间“永宁绣花社”。开办之初,绣花社一穷二白,于是要求进社的妇女每人都要交5角钱来办厂。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秀丽的小姑娘,她就是林瑞贤。

绣花社办起来了,但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产出的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于是永宁绣花社联系了广州的丝绸公司,找了一些丝画样品过来,让绣女们按样刺绣。

“我那时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严格的标准要求下,也得十多天才能完成一个枕头袋。”林瑞贤回忆说,当时主要接的是 “日本披巾”出口订单,上面有不同的图案,但绣牡丹花的要求是最复杂的,价钱也是最高的,每完成一朵,就有两块钱的收入。心灵手巧的林瑞贤很快就成了绣牡丹花的主力骨干。

林瑞贤介绍,小榄刺绣的发展,离不开广州等地刺绣大师的无私传授,在他们其中,就有一位叫谢三的师傅。

“学了谢三的技法后,我知道了孔雀怎样站、黄鹤如何飞,色彩在整幅作品中如何搭配更加美等。”林瑞贤边说,边把记者带到展览室。墙上是她的作品 《万象更新》。这作品是她1971年学习了谢三的技法后,历经多年的磨砺,用晚上的时间边构图边绣出来的,光是孔雀那只脚,她就用了三种颜色来绣。当时还觉得白炽灯不够亮,就用“火水灯”(煤油灯),然后再用一张锡纸把灯罩起来,提高灯的亮度,这样一针针连续绣了半年。这幅作品当时被佛山研究所用一辆自行车与她交换,但林瑞贤舍不得,故一直保存至今。

“后来,到‘文化大革命’时,小榄的所有刺绣厂都关闭了,刺绣只能成为了 ‘地下工作’,在家里绣送给亲戚朋友当礼物,因此手艺一直保留着。”林瑞贤介绍,现今由于电脑绣花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粤绣(小榄刺绣)又面临失传的濒危状态,因此她们也有让小榄刺绣发扬光大的使命。

■小榄刺绣入选“大师工作室”

在小榄刺绣传承基地,记者见到了一组组令人欣慰的照片:每年的寒暑假,林瑞贤以及一群刺绣前辈都会为年轻的刺绣爱好者和中小学生上刺绣课,引导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识;每一次大型的文化展览,小榄刺绣都有其身影。去年市人社局公布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中,小榄刺绣更是首度入选。

“虽然曾有一段长时间机绣对传统手工刺绣的冲击很大,大大削减了传统手工刺绣的市场,且手工艺刺绣成本偏高,种种因素导致小榄刺绣发展曾一度中断。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审美度的提升,对艺术品的追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小榄刺绣将重拾辉煌,慢慢被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加上经常参与公益文化活动被群众所熟知,市场前景在明朗化。”负责小榄刺绣传承基地主要工作的陈逸芸表示,他们将在书法、绘画中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进一步提升刺绣作品的艺术层次,让人们在装饰和点缀生活中,不自觉地把小榄刺绣的生命力催得更旺。


编辑 蒋晓晓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