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蚊子船”之父温子绍|一个洋人不用,甩开袖子自己干!

侨乡广记
2017-02-16 21:35
+ 订阅

导语

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是当下广州加快建设的三大战略枢纽之一。在“风云际会”的两百多年里,有多少前辈为了打造属于它的航海传奇而付出了心血与智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遇见了今天故事的主角——中国“蚊子船”之父温子绍

温子绍画像。

1

自费游学意大利

归粤执掌机器局

据第13辑《黄埔文史》的记载,1833年生于顺德龙山小陈涌的温子绍是个响当当的“官二代”,他的祖父温汝适曾是嘉庆年间的兵部侍郎;父亲温承悌则曾担任刑部主事。

自小痴迷军械技术

温爷爷和温老爹传统学养深厚,擅长诗词书法,在朝中属于“保守派”,而温子绍自小热爱军械技术,脑子又特别灵光,在家里搞了不少实验,偶尔还会因为研究炸药技术,炸掉自己腿上一块皮,因此总少不了挨训。不过,他“有巧思,善于制作”的名声还是渐渐传了出去。

温爷爷曾官至“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温老爹又曾在刑部当官,保守归保守,却相当注重真才实学,也深知军械技术之重要。

成功试造连环快枪

1873年,时值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之时,两广总督瑞麟在城南文明门外(今文明路)设立了广东机器局(以下简称“机器局”)。他一眼就相中了温子绍,请其出任机器局总办。

彼时的温子绍,刚过而立之年,又从意大利、英国游学了一段时间回来。他的游学可是货真价实的, 天天惜时如金,不是啃外文资料,就是实地考察舰船炮艇,恨不得把西方国家军械的门道全学到手。

为了考一考温子绍的实战能力,瑞麟还特意给了他一个任务——与十三行联泰号合作,试造一支后膛七响连环快枪。造枪实验大获成功,温子绍顺利“过关”,出任机器局总办。

2

一个洋人不用

造船全靠自己

如果只是一介布衣,就算温子绍再有才能,也未必能当上官办机器局的掌门人,幸而他还有一个员外郎的官衔,不过,这不是走科举仕途得到的,而是捐(买)来的。

经费少 请不起洋匠

温子绍执掌机器局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只有两个字——缺钱。那时洋务运动的大户——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局都有朝廷的大笔拨款,但广东机器局却只能由地方官自筹资金,经费少得可怜。

钱少,自然请不起洋人。要福建船政局每年给外国工程师开出的薪水高达4万两白银,广东机器局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笔巨款。因此,温子绍索性一个“洋匠”都不用,进行自主研发。

1873年3月的一期《香港德臣报》对此报道说:“两广总督决定在广州创办一座制造枪炮和机器的机器局,该局总办已来香港洽购所需机器。这机器局打算完全不用外国技师,闻之实难置信。”

广州机器局旧址(后改为广东兵工总厂)。

自己干 手把手授徒

机器局里除了两三个技术熟手外,其他都是军火技术的“门外汉”,温子绍就手把手地教。这一群得其面授机宜的爱徒,后来大多成了广州早期各大机器企业的领军人物。

官方最初设立机器局的目的,不过是在国外采购的轮船坏了以后,可以就近修理,不用每次都开到香港去。修船的任务,温子绍完成得很出色,但他绝不甘心只做一个“修船匠”,造出媲美西洋的舰船炮艇,才是他真正的梦想。

9年间 造27艘炮艇

1874年7月,瑞麟去世后,由于聚贤坊地处城区,十分狭小拥挤,于是官方又在西门外增埗建了一个军火厂,规模比原来的机器局大了很多;

1876年,时任两广总督刘坤一购买了黄埔岛附近的几座船坞,并把其中的一大半地方拨给了机器局使用。平台一大,温子绍更是如虎添翼。据统计,从1874年到1882年,温子绍执掌的机器局一共造出了27艘轮船与炮艇,大大超出当初预期。

外人认为“难以置信”的事,温子绍硬是做成了。经刘坤一上奏,光绪爷一高兴,赏了温子绍一个二品顶戴,要知道,当年温子绍买来的“员外郎”,官衔并不高。

3

炮艇翘楚“海东雄”

服役军中三十年

在温子绍带领同仁制造的27艘炮艇中,最受瞩目的便是伦道尔式炮艇——“海东雄”。它是由英国近代著名舰船制造家伦道尔设计的著名炮艇,1869年甫一问世,就被视为当时的海上巨无霸——铁甲舰的致命煞星。

当时的海上巨无霸——铁甲舰。

“海东雄”威震全国

与铁甲舰相比,伦道尔舰要小得多,它其实就是一个水上炮台,与铁甲舰一样安装了大口径的火炮,发射起来还很灵活。用当时洋务派官员的话来说,它“轻快灵巧,迥异寻常,且足以洞穿铁甲兵船”。

因此,伦道尔式炮艇在中国又被叫做“蚊子船”,因为它看上去比铁甲舰小得多,但咬上铁甲舰一口,也够对方受的。

伦道尔式炮艇的造价比铁甲舰要便宜很多,但真要向海外采购,一艘也得花掉十五万两白银。广东官方原本打算购买四艘,可一下子要60万两白银,他们怎么着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刘坤一和温子绍商议来商议去,觉得还是仿制来得靠谱。

1879年,恰巧直隶从海外采购的一艘蚊子船途经香港,温子绍带着一群工匠上船琢磨原理。随后,经过两年的研发与改良,硬是用不到四分之一的造价,造出第一艘国产伦道尔式炮艇——“海东雄”。

“蚊子船”实景图。

“火箭”射程20公里

“海东雄”下水那天,整个广州都沸腾了,消息传出去,连李鸿章都想办法来“挖人”,请温子绍北上造舰。但温子绍不喜欢北方寒冷的天气,以“母病”为由,婉言谢绝了。

“海东雄”问世后,在海军服役30多年,温子绍不擅长封建官场的游戏规则,最终丢了“红顶子”。幸而,他在顺德老家还开着缫丝厂,有一所漂亮的园子。他解甲归田,在乡间办善堂、修水闸,做了不少好事。

——本文参考资料:《黄埔文史》、《顺德温氏传奇》等。


编辑 宋世琼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