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居民外迁,广州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出炉

广州日报 2017-01-19 08:37


从越秀公园到中山纪念堂,再到人民公园、海珠广场的约3公里传统中轴线,不仅凝聚了广州的历史,也是广州山水格局的唯一完整传统风貌区。近日,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并在昨日正式公布。该保护规划提出,要疏解街区人口,鼓励居民外迁,规划的外迁人口约14684人;此外,为了塑造有活力、充满特色的历史街区,规划要求保护区内禁止设置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并将地段的批发业外迁。

措施一:外迁人口约14684人

根据规划,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人口密度较大,要通过建筑更新整治,疏解街区人口。严格控制街区内的人口数量,鼓励居民外迁,同时应保持一定的居住人口,优先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原住居民。据悉,历史文化街区内现状居住人口约34500人,规划控制居住人口约19816人,外迁人口约14684人。

此外,要严格保护中山纪念碑看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六榕寺花塔看镇海楼、解放大桥看镇海楼、永安堂看镇海楼、沿江西路看镇海楼、南华医学堂旧址看镇海楼的视线通廊,严格控制视线通廊的建筑高度。遮挡视廊的现状建筑近期保留,远期择机降层处理。

与此同时,要为街区内的居民营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增加9处街头广场,面积是9000平方米;增加19处街头或社区绿地,面积是14000平方米。增加拜庭许大夫家庙东侧步行街、龙藏街步行街(兼消防车道),拓宽惠福东路步行道。

措施二:禁止设置批发市场用地

保护规划同时提出,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紫线范围内,街区内现状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大量居住建筑改为仓储库房,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的功能不相符合。

根据街区特色空间规划,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中段核心保护范围、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南段核心保护范围用地划定为保护区用地。保护区用地禁止设置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枢纽用地、批发市场用地、(大型)医院用地、(大型)教育科研用地。鼓励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娱乐康体设施用地、居住用地。

规划提出,要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用地性质进行置换,例如,在街区的南段:以商住混合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主。规划将高第街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住混合用地;置换许地居住用地为文化设施用地;置换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地块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置换太平通津居住用地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重点调整高第街批发市场住改仓储用房,规划置换为商住混合功能和商业服务设施功能。

措施三:三大路径串联“亮点”

对于街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中也提出进行整合,将文化遗产资源导入旅游休闲体系中,打造3条不同主题的展示路径,串联分散的历史资源点,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近现代革命史迹展示路径:长约3.5公里,途经传统中轴线(近代)北段、传统中轴线(近代)中段、传统中轴线(近代)南段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路线是广州解放纪念像-广州起义路南段-大新路-大德路-广州起义路北段-人民公园-连新路-吉祥路-中山纪念堂-越秀山。

古城特色传统文化展示路径:长约2.0公里,途经传统中轴线(近代)中段、传统中轴线(近代)南段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路线是高第街-拜庭许大夫家庙-书坊街-青云书院-盐运西正街-教育路-小马站。

珠江水岸休闲文化展示路径:长约1.5公里,主要路线是五仙门发电厂旧址-中央银行旧址-天字码头-北京南路-太平沙-木排头-水母湾美洲同学会旧址。

同时,依据保留遗产资源点和现状街区功能,形成“四带五轴四片多点”的整体空间结构。

“四带五轴四片多点”

四带:起义路近代城市功能活力综合带、中山路现代商务休闲带、玉带濠商贸文化休闲带、珠江滨江景观休闲带。

五轴:教育路、西湖路、惠福东路、高第街、泰康路城市功能联系活力带。

四片:北部市民旅游休憩后花园及行政中心区、中段书院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商业区、中南段休闲文化和特色商贸创意区、南段滨江商务金融办公区。

特色节点:中山纪念堂教育节点、人民公园市民休憩节点、小马站书院文化展示节点、许地家庙博物馆节点、北京路休闲创意节点、起义路商业休闲节点、海珠广场滨江休闲节点。

3公里传统中轴线

有80条传统街巷

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北段、中段、南段3个片区,范围南至珠江岸线,北至越秀山镇海路,西到解放路,东边界经吉祥路起,经中山五路、小马站、惠新西街、惠福东路,至北京南路,总面积130.42公顷。

该街区共有80条传统街巷和8条(段)骑楼街,这些街巷格局保留较完整,突出体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传统商业和民居洋房风貌。此外,街区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

基于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及现状格局,其保护结构为“三轴、一带、三片、多点”的整体结构。其中:

三轴:指见证广州近代城市发展的近代传统中轴线——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海珠广场、海珠桥及广州起义路;中山路传统商务休闲轴;沿江路近代休闲景观轴。

一带:玉带濠历史水系轴带。

三片:北段的人民公园、越秀公园遗产资源点聚集区;中段的棉苑里、盐运西、大小马站遗产资源点聚集区;南段的高第街遗产资源点聚集区。

多点:分布在街区范围内的3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第街改造后效果图

焦点一:高第街打造商贸文化休闲片区

在广州传统中轴线南段,高第街是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街区。

规划提出,首先,要对高第街进行空间抽疏,打通街区与外部的通道;根据历史肌理及建筑现状评价打通横向街巷,增强可达性;清理非法占道,合理安排街道功能,更新老化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设置指示标识,正确引导人流。营造开放公共空间,恢复空间格局,设置5处小型广场。

与此同时,保留北京路骑楼街、高第街沿街建筑及历史建筑;内部进行填补式置换;更新地段采用地下停车库,建筑形体设计尊重地段原有肌理;进行立面改造,使现代建筑尺度与传统相协调。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了要对高第街进行功能置换,将低端的仓储物流、批发功能外迁,打造商贸文化休闲片区。将部分居住功能转变为文化、特色商业、创意产业等功能。

焦点二:玉带濠将连接东濠涌荔枝湾涌

广州古有“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之称,所谓的六脉渠就是贯通老城区南北的六条主渠,其中不少就位于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内。不过规划部门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街区历史水系或已淤塞或入地盖板改为道路,由历史水系淤塞而形成的历史街道缺乏应有的可识别性,且环境较差。如六脉渠中的右一正渠、左一正渠、原护城濠位置上的玉带濠等改为道路,并位于街巷背面,街巷空间狭窄,开放性不强。

为此,规划中提出,要对玉带濠历史水系轴带进行保护。近期拆除违章建筑,提升商业业态,鼓励开发利用现状建筑,整治街巷两侧建筑立面。通过铺装、绿化强化、水道景观等设计手段刻画玉带濠历史景观水系脉络。远期清淤通渠,向东连接东濠涌,向西连接西濠涌、荔枝湾涌,逐步恢复玉带濠水系格局以及历史核心功能地位。


编辑 邓红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