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华侨义冢面临破坏困扰 市人大代表疾呼加强保护

南方+ 记者 2017-01-09 15:28

“华侨义冢保护迫在眉睫!”在2017年江门“两会”新会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市人大代表袁梅梅疾呼。 

金牛山华侨义冢已被认定为市级文物单位  杨兴乐摄

近年来,侨乡大地,多个藏身荒野的华侨义冢被发现,并逐渐认识到其作为华侨文化的重要价值。虽然历年来疾呼保护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义冢究竟何去何从,存在争议。  

“江门对华侨义冢的保护,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不足。我知道的就有金牛山华侨义冢周边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起来,加强对华侨义冢的保护……”在两会的分组讨论时,袁梅梅动情地说。 

一直以来,身为新会景堂图书馆馆长的袁梅梅十分关心华侨历史文化的保护。针对当前众多华侨义冢保护不到位的问题,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她,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加强保护华侨义冢,尤其是正面临破坏威胁的金牛山义冢。

华侨义冢是江门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有力佐证。袁梅梅指出,当前在江门已发现的华侨义冢规模之大、墓穴之多、埋葬时间之早,墓主原侨居地及祖籍地之广、保存之完好与集中均为全国罕见,对研究江门近代历史、华侨史具有重要价值。据了解,目前江门市已发现的华侨义冢中,新会的最多,约2500穴。 

新会圭峰山脉,散落着几片埋葬华侨尸骨的义冢。它们是百年前,由海外侨团历尽艰辛运回故土的华侨骸骨,当时的新会乡亲为它们择静地安葬。如今,有的藏身工厂厂区,有的被工地楼盘边缘蚕食后得以修缮,更多则是被埋没在深山老林中,难以寻获,处于消亡的边沿。金牛山华侨义冢,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据了解,现存明确并定级保护的华侨义冢有黄竹坑华侨义冢和金牛山华侨义冢。其中黄竹坑华侨义冢实行封闭式管理,四周没有建设开发项目,相对而言,对文物本体暂没有毁灭性的破坏。

而金牛山华侨义冢存在受到雨水、风化、水浸等自然灾害破坏的风险,虽经维修有所缓解,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的发展,金牛山华侨义冢所在山头被开发利用,义冢主体周边山体被挖,金牛山华侨义冢当前存在被山泥倾泻冲毁掩埋和滑坡的风险。此外,在义冢周边大量存放木材,用于木家具的生产加工,不仅存在火灾隐患,还破坏文物本体周边环境,金牛山华侨义冢安全受到威胁。

告示牌一侧,是附近家具厂堆积的木料 杨兴乐摄

正是因为黄坑海槐华侨义冢的保护得力,有所对比,金牛山义冢才会被以“同是文物单位,保护力度不一”而诟病;金牛山华侨义冢的空间正被附近工业园区和楼盘蚕食,但又因经费、保护方案等问题困扰,未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法。2014年初修缮完毕后,金牛山义冢也算是给了各界一个交代。

现场:义冢成孤岛

在新会冈州大道西新会海关右斜对面的路口,沿着楼盘边上的道路直走就能找到金牛山义冢。这里以前是会城城西荒芜之地,随着城市开发也逐渐开发住宅小区;这金牛山义冢如今与小区只是一路之隔,周边则满布红木家具作坊,俨然成了一个孤岛。 

华侨义冢和楼盘一路之隔  杨兴乐摄

金牛山义冢外围,两块蓝色告示牌,写着“文物范围,保持整洁;严禁倾倒,违法必究”字样。据悉,2014年修缮完毕时,墓群及周边的树木和杂草一一被清除,受损的坟头和墓碑也逐一修复,并在各墓区内铺设沙灰路面、引水渠。为减少墓群受人为因素的波及,此次修缮工程还在墓群东侧铺砌了一面厚实的挡土墙,并在周边圈上铁丝网,墓园边沿种上花草树木,以加强保护。 

华侨义冢有很多无名氏 杨兴乐摄

金牛山义冢于2001年5月被发现,约1500穴,是目前新会发现的义冢中规模最大的。该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排列之整齐,保存之完整,较为罕见,对研究地方近代历史、华侨史有重要价值,于2008年10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义冢,记者见不到有主墓碑和载事碑,义冢全部采用红砖墓碑,并且所葬的也不全是新会人,有些墓碑上面刻有湖南、连县、肇庆、钦州等地名。  

钩沉:义冢诉说华工血泪

在广东江门新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无主华侨尸骸?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华工被掳海外当苦力的血泪史。 

19世纪,伴随着美洲和南洋开发,海外列强多拐骗、贩卖华工以弥补劳力之不足。在华博馆二期,记者看到几幅与华工相关的照片,一副是正在美国加州农场摘桔子的五邑华工;一副是1881年至1914年,五邑华工参加了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很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还有一幅是五邑华工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河与美利坚河流域筑堤造田,开垦良田1800英亩,成为美国的粮仓。这些华工,有的就成了义冢里的孤魂,谁知他们曾在美洲和东南亚的土地上游荡过呢? 

华博馆再现了当年动员华工去美洲务工的海报  杨兴乐摄

所谓华侨义冢,即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从19世纪起,不少中国人被“卖猪仔”到美洲和东南亚一带做劳工。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为所在国的繁荣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少华工在工作中因病及事故而死亡。他们的骸骨,被当时由侨胞自发组成的社团运回国内,由国内的慈善机构如积德社、仁育堂、仁安医院等安葬,客死他乡的同胞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成了华侨义冢。

华工去美国谋生借钱买船票的契约 杨兴乐摄

目前,包括江门的开平、新会等地均发现了义冢的踪迹,不过,最多的还是在新会。据史料记载,当时新会在交通、财力、地理位置以及在海外侨胞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华侨的骸骨在运输途中,大多以新会为中转站。骸骨运回新会后,受各种因素影响转运不出去,积存日久,就只好在新会择地安葬了。新会是侨乡,新会人历来对侨胞都予以同情和关怀,这些义冢大多经历清代下葬,民国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另辟墓园重新安葬等阶段,一次比一次处理妥善,新会华侨义冢才得以保留至今。  

华工去美国淘金筹款的《让贴》 杨兴乐摄

可以说,华侨义冢中埋葬的都是孤苦伶仃、客死他乡的出国华侨。乡人并未将其抛弃,而是通过同乡会组织,将其骸骨辗转运回家乡安葬。这既深刻地体现了侨乡的人文关怀精神,也生动反映了华侨历史中苦难深重的一面。侨乡不少有识之士都疾呼,对这一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是对先辈华侨的最大敬意与缅怀,也是对侨乡后代进行乡土教育的最好素材。 

华工在南美洲修铁路,一些意外身亡者就被运回祖国,葬身义冢 杨兴乐摄

细数新会华侨义冢

根据已故华侨文化研究者欧济霖先生的研究总结,从1992年至2001年,新会共发现4处华侨义冢。

●最先被发现的:黄坑海槐义冢。位于新会会城城西的高科技工业村新会二轻机械厂厂区后山。清光绪19年(1893年)葬,1993年重新安葬,共387穴,为新会第三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期间,新会华侨中学的学生都会前来扫墓,回乡探亲访友的华侨华人也会前来拜祭。

●最大规模义冢:金牛山义冢。也就是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金牛山义冢于2001年5月被发现,约1500穴,是目前新会发现的义冢中规模最大的。

●黄坑木山华侨义冢。于1993年发现,为安南埠义冢,约200穴,葬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此义冢为新会目前所发现义冢中年份最早者。

●黄坑大槐华侨义冢。亦在1993年发现,为华侨先友义冢,约440穴,估算原葬时间为19世纪末。

此外,黄坑原有华侨义冢约800穴,毁于20世纪50年代末,今已无迹可循。大云山,原有华侨义冢400-500穴,毁于20世纪80年代的基建工程。

建议:建华人华侨纪念碑定期公祭

据悉,金牛山华侨义冢2008年9月已被列为江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2012年江门市政府又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即便如此,金牛山华侨义冢周边土地仍存在过度开发及违建现象,危及文物安全。”袁梅梅说。

那么,为了加强对金牛山华侨义冢的保护,政府应该如何去做呢?

城市不断发展,金牛山华侨义冢附近已被开发利用 杨兴乐摄

袁梅梅提出,应该尽快组织联合执法,政府组织,联合规划、建设、工商、城管、文化及所在地会城街道仁义村等多部门共同行动,清理保护范围内的违建和违规进驻厂企商户,落实各部门相关责任,加以保护,以防毁灭。同时,政府还应牵头建立“金牛山华侨义冢保护监察组”,长期监督金牛山华侨义冢的保护工作。

“政府还应该加强与民间文保力量的沟通,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加强现场巡逻,共谋保护良策。同时还应该加强宣传,普及华侨义冢的历史知识,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同时,还要重视华侨义冢的研究工作,激励学者研究华侨义冢。”袁梅梅建议。

此外,袁梅梅还建议,应该在新会区会城冈州大道西重置金牛山华侨义冢的指引路牌,并组织进行山体的复绿以防山泥倾泻。同时,要探索建设以金牛山华侨义冢为中心的华人华侨纪念公园,园内辟广场,设碑刻记录华侨义冢的由来,设雕塑展示先侨形象,建华人华侨纪念碑供定期公祭。  

争议:4处义冢能否集中建陵园

实际上,对于如何保护这些华侨义冢,江门学界也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原地保护, 一则是集中起来建设一个华侨义冢。 

自从1992年开始,新会共发现4处华侨义冢,除了上述两处外,其余两处为:黄坑木山华侨义冢,于1993年发现,为安南埠义冢,约200穴,葬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此义冢为新会目前所发现义冢中年份最早者,各坟破损较严重,多缺碑。另一处为黄坑大槐华侨义冢,亦在1993年发现,为华侨先友义冢,约440穴,估算原葬时间为19世纪末。

但是,因为整个圭峰山脉山势复杂,近年荒草蔓长,义冢发现者欧济霖先生病逝之后,别人已经找不到这两处义冢的路。  

“这4处义冢都分散在各处,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说,确实比较难。”近年来,有研究本地文史方面的专家提出,要彻底保护这些义冢,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义冢搬迁到一起,修建一个义冢陵园,对其进行集中保护。多年来,持此意见的专家都积极呼吁,希望能够促成这个事情,但是一直没有结果。但是,对提出将义冢迁徙“集中保护”的建议,另一位华侨专家则认为,这是“最蠢的方法”。夹在两种观点中间的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则表示,文物保护最佳的选择是原地保护,“不过鉴于义冢分散的现状,还需上级专家研究和论证”。但是,经研究和上报,最后定下的方案是暂时原地保护为宜。  

按照目前的现状,如果是要原地保护的话,“开发和利用”这两点就比较难。知情人说,毕竟有的被埋没在深山老林,有的四周则被开发殆尽,根本不利于开发和利用。而如果集中保护的话,则又会牵涉到前期选址、专家论证、搬迁等诸多问题,除了人力技术外还要考虑资金,以及上级部门的拍板。


【来源】南方+原创

【采写】杨兴乐

编辑 潘伟珊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