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20周年 ▏一部永远不会散场的老友记
南方都市报20岁了。
1997年元旦,南方都市报以一张零点出生的婴儿封面照,一语双关地宣布:“1997年广州第一个新生命诞生”。
1997-2017年,20载光华,这份报纸从出生到成人,从韶年到冠冕,不仅仅是守望者,更是创造者。
昨晚,是属于南都的夜晚。
“南都二十,换一种方式”。昨晚“南都之夜”相约广州塔。南都邀请故交老友,知己新朋,共同分享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同时把脉方向、展望未来趋势、创新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南都,迎接新征程。昨晚,南都首度发布《南都20年数据途轨》,还对新口号“换一种方式”作了详细阐述。
大咖云集为南都庆生
昨晚,方所创始人毛继鸿、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万和集团董事长卢楚隆、微信公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主理人黎贝卡、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智勇等重量级嘉宾展开畅想,分享和诠释他们眼里的“换一种方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2005南都深圳小姐冠军、红毯科技创始人兼CEO高海韵,亿航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营销官熊逸放等行业精英拨冗出席,共同见证南都二十的华丽转身与蜕变。
出席昨日“南都之夜”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南都报系领导有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莫高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垂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都报系党委书记、总裁任天阳,南都报系党委副书记、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南都报系党委副书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钟育彬等。
南都2 0年,和你一起成长。昨晚活动现场,和南都同龄的读者代表也莅临现场。神州优车集团、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企业代表,也到现场和南都共同回望过去2 0年的荣光,携手开启下一个十年。
昨晚,在深圳的京基100大厦,南都20岁生日祝福语在深圳高空点亮。这一夜双城同庆,璀璨属于南都。
“换一种方式”定义自我
“南都之夜”,也是南都对自我的一次重新定义。
在当前媒体形势扑朔的情境下,传统媒体究竟何去何从?转型还是转行?南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迎接自己的加冠之礼?
站在转型的路口,南都从不停止锐意创新。这一次提出的口号是“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方式,老命题有新内涵;换一种方式,传统行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我们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南都报系党委书记、总裁任天阳说,对于南都而言,将实现四个层面的“换”。首先要换的是内容生产方式,是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第二个层次,是换一种话语表达方式。这不是对原有内容的彻底抛弃,而是嫁接和改造。
第三个层次,是换一种商业运营模式。借助互联网+,传统媒体生产有广泛影响力内容的资源将会被前所未有地激活,不是颠覆,而是跨界、合作、协同、融合,让资源放大资源,价值创造价值。
第四个层次,是换一种价值投资的方式。南都的资本模式,是价值投资。南都要走出一条媒体+资本的转型路径,这将是南都20年来最为显著的改变之一。
活动现场,南都报系党委副书记、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发布《南都20年数据途轨》。数说南都,这是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的神秘数据。
20年来,南都生产了21亿文字,平均每天30万字;出版了100多万个版,178多万张图片;平均3天生产一条深度新闻;记者足迹抵达60多个国家地区;南都官微粉丝达1065万,南都官方微信粉丝超75万……
报纸注入高科技血液
这是一场全新的盛宴。
技术是翅膀,也是动力,技术与人文结合,开创新的图景。昨日,“南都之夜”的现场,也是一个互动体验的平台。全场用新科技的发布形式,以高端及潮流的活动模式,使来宾有空间交互的体验感,让来宾“换一种方式”了解南都。
庆典通过最热门的VR形式,让现场来宾纷纷体验了一把“我来当记者”的虚拟现实,模拟记者在高空极限情况下拍摄新闻照片的执行场景,增强互动感,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日常工作的了解。
通过互动体验,南都裂变式的传播效应正在扩大。政务、光原、并读、阁壁、旅游、美食平台,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昨日现场南都通过光电式感应计数技术+3Dmapping融合投影,将20年来每个年份最有代表的新闻图片以年轮形式还原,让人如临其境。
借助互联网+和高科技,南都不断跨界、创新,延伸和融合。注入科技的力量与血液的报纸,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下一个十年征程开启
“南都之夜”,不仅是庆生,也是一次新的启程。
筚路蓝缕20年,从单薄到厚重,从起点到新的起点。经过20年的历练与成长,南都已成为一张成熟、优秀的都市类报纸,品牌价值日益提升。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南都品牌价值一路攀升,曾上榜“中国最具吸引力媒体”,“中国最值得尊重媒体”,“中国最具公信力都市报”,“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报纸”等。
转身,换一种方式,进入第三个十年。
未来,南都将以构建拥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平台为目标,紧紧围绕“技术驱动、贴近用户、内容为王”三方面,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资本纽带,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服务平台。
南都一直在路上。换思维、换方式、换路径,换一种方式;但不改初心,情怀不变,使命依旧。今天起,南都换一种方式,打开未来!
南都大事记(1997-2016)
1997年
●1月1日,在试刊一年九个月周报的基础上,南方都市报正式改为日报,由四开变为八开报纸。
●4月24日,头版整版报道“秘鲁武力解决持续105天的人质危机”,首次对国际事件全面追踪。
●9月1日,第一时间推出戴安娜车祸遇难3个版专题,报纸被抢购一空。
1998年
●3月16日,头版头条报道《地下作坊潲水提炼花生油》,此后连续追击,历时半月,反响强烈,广州市副市长指示严查。这是彰显南方都市报风格的一次舆论监督。报道获得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8月10日,派记者赴湖北采访长江抗洪。记者王景春摄影作品《我是记者》获全国抗洪救灾报道摄影类三等奖。这是南方都市报首次获全国大奖。
1999年
●1月1日,推出大型策划《一日看百年》,每天两个版,全年共出730个版,获广东新闻奖专栏类一等奖。
●4月12日,《天天财富》开版。这是中国最早以“财富”命名、关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新闻的媒体版块。
●7月6日,首次派出驻外记者,推出深圳新闻专版(特区),开始异地拓展的尝试。
11月18日起,头版全面改用大幅新闻图片和导读。
2000年
●1月1日,报价从每份0 .5元升至1元,成为中国内地最贵的综合性日报。
●3月,出版8个深圳新闻版,实施广深“双城计”战略。
●6月,扩至72版,成为中国内地版数最多的报纸。
●8月,提出“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口号。
2001年
●1月,创办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2月,创办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4月底,派记者采访香港金像奖,为内地媒体首次。
●8月17日,推出16个版特刊《惊变广州》,首次租用直升飞机航拍广州新貌,轰动全城。
●9月11日,美国遭袭,南都16个版报道一时洛阳纸贵,当天追加发行30万份。
2002年
●3月,开设时评版,领先全国同类报纸。
●4月,推出东莞杂志,全面进军珠三角。
●10月,发起并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方汽车展,交易额2 .5亿元,成为全国三大车展之一。
2003年
●1月,推出《深圳,你被抛弃了吗?》系列报道,促成时任深圳市长和文章作者直接见面对话。
●2月,“非典”系列报道一路领先,率先发表医学权威意见,率先报道非典未完全控制的事实,率先质疑非典原凶是衣原体的说法,有助认清真相抗击疫情。
●3月,创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4月25日,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最终促成国务院废止收容遣送办法。
●11月8日,合办的《新京报》在北京成立,成为全国唯一媒体集团跨地区合作办报试点单位。
2004年
●4月15日,A 2叠珠三角新闻首发。
●8月,时评版改版,分设“社论”版与“个论”版。
●10月,推出系列报道《解读番禺新移民之困》。
2005年
●1月,派出3组记者分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采访海啸,首次参与国际事件现场报道。
●1日,创立南都新闻奖学金。
●7月11日,报道阿星杀人事件,展现民工第二代在城市遭遇的迷惘,成为网络热点。
●8月21日,推出《广州火车站22年之乱》系列报道,以翔实、深入的梳理引起政府重视。
●当年,佛山新闻、东莞新闻、惠州新闻、珠海新闻和中山新闻相继独立成叠,完成“2+5”的战略布局。
2006年
●3月1日,《南都周刊》创刊。
●3月16日,奥一网上线,从平面媒体向网络媒体迈出尝试性一步。
●10月,《重庆彭水诗案》报道揭开国人隐痛,引发震动,带来案件转机。
●一年间,南方都市报扩张成为南都报系,从当初16个版到日均超百版。
2007年
●6月起,承办“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汇聚海内外知名学者,影响广泛,形成品牌。
●7-8月,推出广州B R T系列调查报道。
●9月,入昆明合办《云南信息报》。
●10月,十七大系列报道累计推出120个版,邀请数十名著名专家解读报告,编成《十七大报告词典》。
●11月1日,在深圳全面改扩版,报价由1元上提到2元。
2008年
●1月,南方雪灾报道,报道数量超800篇、图片近400幅、社论10篇。
●3月,发起“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评选,11月隆重举行“30年30人风云人物致敬盛典”。
●5月,50多名记者到达汶川震区采访,除每天十多版的灾情报道,还推出《震撼中国》号外、《七日祭》、《大爱》等特刊。
●6月27日,南都记者专访尼泊尔首任总理普拉昌达。
●11月14日,江门读本创刊,南都“2+5”模式扩展为“2+6”模式。
2009年
●1月1日,成立北京新闻中心,开设的时局版是当时国内综合类日报唯一时事述评新闻版面。
●6月22日,推出解密崔世安报道。
●9月2日,南都官方微博上线,目前粉丝量突破千万。
●9月19日,小谷围科学讲坛开讲(与广东科学中心共同主办)。
●11月,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系列报道对这一当年标志性公共事件进行历时两月的连续追踪。
●10-12月,推出行走武广线专题报道,摄影、文字、视频、主播交互设计,开启全媒体制作大型专题的先河。
2010年
●1月12日,海地地震,派出多名记者远赴现场采访。
●5月,曼谷“红衫军”系列报道,彰显“南都与世界在一起”的理想与野心。
●9月24日,推出北京截访“黑监狱”安元鼎调查报道,推动信访制度改革。
●9月,南都在香港、澳门公开发行,全面实现2+6+2(港、澳)大珠三角城市日报群架构。
2011年
●3-10月,利比亚战局连续报道,南都记者奔赴战地。
●3月,全国“两会”报道南都首设直播室。
●6-7月,郭美美系列报道影响巨大,直接促动中国红会地震,举国反思。
●6-12月,推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工迁徙史》系列。
2012年
●3月6日,推出亿像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照片,全球华文媒体争相报道,迅速引爆热点。
●6月,“托举哥”系列报道,满城热议正能量。随后推出“寻找广东最美街坊”系列,渐成南都知名栏目。
●8月,南都深圳免费社区报《鹏城通》面世。
●12月18日,南都官方微信亮相。截至2016年12月粉丝达70万+。目前南都微信矩阵账号数8个,包括南方都市报、南都全娱乐、咩事、深圳大件事、CBD TIMES、阁壁、南都周刊和南都娱乐周刊,粉丝总量超过200万。
2013年
●4月25日-5月14日,广州39号文报道,对遮遮掩掩逾5年的政府3000亿债务紧追不舍,促使政府终于公布该文件。
●9月23日,主理的广州首份CBD新闻生活周刊《CBD TIMES》面世。
●10月,互联网首现中国领导人卡通形象报道,创新了中国政治新闻话语方式。此后南都制作两组六个时政类动漫视频,在网络广为流传。
●11月28日,南都专访李嘉诚、探访李嘉诚办公室,图片使用全景摄影技术(360°),引发广泛关注。
2014年
●1月,发布广州年度治理榜,首创媒体为城市公共治理测评打分排名。
●2月,南都记者陈坤荣摄影作品《日常运动》获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特写类组照二等奖。这是南都率先尝试低空遥控航拍技术。
●6月,启动新一轮版面优化,开创数据、朋友圈、科学等版面,提出“更慢更优雅,更快更灵动,顶天立地,纵横捭阖”的改版口号,并成立三个相关新闻工作室,提升原创优质内容的生产。
●7月15日,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首发,成为南都时政报道的又一重磅作品,形成持续品牌影响力。这份由媒体独立完成,给地方政府打分排名的第三方报告,获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被引为政府考核的借鉴和各地各部门工作参考材料。
2015年
●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南都记者第一个提问。
●4月15日,联合广东宜华集团、衣联网创立的并读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
●6月7日,南都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曝光江西高考替考案,在全国引发轰动。当天教育部、公安部指示全面调查。
●8月底9月初,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先后推出《致敬老兵》、《胜利日大阅兵》特刊。
●10月,新一轮版面优化升级,新创南都指数、南都鉴定、南都语闻、冷新闻、南都作业等版面。
●当年,凯迪网络登陆新三板、并读客户端“触资”成功。
2016年
●3月,全国“两会”高端访谈,专访40多位副部级以上代表委员。
●6月25日,南都指数联盟成立。
●8月,祼条贷款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9月,开学视频直播首秀,此后联动全省几十名记者直播台风报道,现在南都每天进行两到三场视频直播,重大直播报道浏览量上百万。
●10月,广州地下试管婴儿起底系列报道,引起卫生部门重视,多部门迅速联合查处。
●11月,南都与天润数娱共同投资成立南都光原娱乐公司。
●12月9日,南都创客联盟成立。
●12月,个人信息泄露调查报道,起底互联网灰黑产业链,公安部表示将延长专项打击时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