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在漫长的岁月中,见证着岭南祖先的丰功伟绩,为岭南子女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古道纵横,山高水深,许多古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时的驿道,它们或为两省通衢,或为兵家要道,或为通商往来,皆为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纽带。如今的驿道,虽多为残垣断壁,但仍能依稀看到往日的繁华景象。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及广东建设文化的战略规划,六条古驿道文化线路以点连线带面被盘活,在沉寂数百年后又迎得了世人的瞩目。作为六条古驿道文化线路的一条,东江-韩江古驿道文化线路全长3065公里,记载着客家迁徙、潮客贸易、粤闽赣盐运的最初模样。
▲东江(河源境内)
客家迁徙之路
东江-韩江古驿道文化线路是唐代之后粤、赣、闽三省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东江段包括 1 条主线和 8 条支线,总长约 1350 公里,其中陆路长约 826 公里,水路长约 524 公里。是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宦游文化、红色文化等为特色的客家迁徙之路。
▲旭日村
▲旭日村古建筑群
东江古驿道沿线古城村镇密布,即可带上念念不完的古镇情怀,看它们几百年如一日是安静从容,聆听说不完的古老故事。沿线上,被专家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的旭日古村坐落于罗浮山下,具有客家特色的围屋两边延伸。在这里,追溯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融。位于河源市的苏家围古村是苏轼后人居住地,也是客家文化的诞生、发生和延续的真实是缩影,苏家围不是常见的圆形围龙屋,是方形具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围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受中原传统思想影响,客家苏氏不管迁徙何方、身居何处,富裕或贫穷,成功或挫折,始终秉承读书风气,耕读传家。
▲苏家围客家村
▲苏家围客家村
东江古驿道上共有12座特色小镇,11个特色村落,即可开展古城、古镇、古村文化体验游。此外,沿线还有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万绿湖国家森林公园、河源历史城区、东江画廊景区等,可实现生态观光、户外运动、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的体验。
▲东江画廊景区
▲万绿湖国家森林公园
▲河源老城区
潮客贸易之路
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江,古时是全潮汕盐船内运的主要水路,是沟通粤闽赣三生的重要交通要道。以韩江为纽带,韩江段古驿道包括 1 条主线和 7 条支线,总长约 1715 公里,其中陆路长约 857 公里,水路长约 858 公里,这一条线路串联起潮汕地区文化、客家文化之路,让陈列在这一带的文化遗产活过来。
▲韩江
湘桥春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等诸多潮州美景如同散落在韩江两岸的珍珠,点缀其间,熠熠生辉。考古材料证实,韩江边的这座古城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古城的老街沧桑破旧却无处不彰显古朴的韵味。古城里亦有多个历史古村,如千年古村龙湖古寨,这里祠第无数,庭院深深,随处可见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不失为一座潮州民居建筑的博物馆。潮汕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的潮汕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穿梭于这座古城中,感知这座古城的历史底蕴,倾听潮客贸易的故事。
▲湘桥春涨
▲凤凰时雨
▲龙湫宝塔
韩江段沿线亦包括梅州、汕头等多座城市。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也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龙上口驿道遗址、西门桥驿道遗址等,是开展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之旅的好去处。
南粤古驿道承接古今,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以点连线带面,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整理/广东环境保护微信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