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送网成立于2013年,由英德市供销社与英德市新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是一家聚焦县域市场的本土化电商企业。2014年英德市被列入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后,即采取“互联网+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农民”经营模式,着力构建主业突出、上下贯通、高效对接的为农经营服务体系,打造网上超市与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O2O综合电商平台。
立足县域市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超市
以县域为单位,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联动,这正是即送网的特色所在。据即送网负责人吴良新介绍,实体超市除了直接售货外,还担负着网上销售的仓储、配送等职能,市区消费者网上下单后,经捡单人员从货架上取货、打包、然后交由配送员,在30分钟内送达市区客户手中。
据介绍,为了打响高效快捷的招牌,即送网自建了物流配送体系,配备了电动配送车、摩托车80多辆,小货车4台,员工(含配送人员)也从最初的10余人增加至200多人。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即送网还定制开发了手机APP,客户可以通过网页、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多渠道购物,并应用地理定位技术,实施配送人员“抢单”和实时就近配送。
“配送每单20元起,市区10公里内免费送货上门,30分钟内送达,全年365天、全天20小时营业”,这种便捷配送服务,为即送网在英德赢得了“闪电侠”的美誉。
“网上销售的增长很快,每月销售额超过400万元,超过了线下超市的300余万元。而在线上购物中,手机端下单的比例接近七成。”吴良新说,目前即送网的日均订单量接近3000份,线上活跃会员月均1万多人。
在服务于城区消费者的同时,即送网的服务也向英德农村地区扩展。在西牛镇金竹村,记者看到,即送网网上超市已经在片区的公共服务站开辟了专区,树起大幅广告牌向村民详细展示网上购物的流程。
而英德市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要想实现从县到镇进村入户,物流问题是即送网走向农村必须解决的问题。
“农村电商难就难在‘进村入户’这一段。”付尚波说,英德市区与乡镇之间交通相对完善,商品运输不成问题,不但可以通过中巴或者大巴进行运输,运货量较大时还可以通过物流公司来运输大宗货物。“目前我们发展了供销社镇村服务站68家,今年还将建设镇级服务中心24家,村级服务站120家,实现全市24个镇(街)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英德市供销社副主任陈建华则告诉记者,在进村入户这一段,即送网还有更接地气的配送方式,比如通过村里的熟人捎带或者由村级服务站搭便车送货。
多元开放经营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在城区服务逐渐完善壮大的同时,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农村,着力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增收。”付尚波说。目前,即送网建立的线上线下超市,已经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了一个快速销售的平台。据介绍,即送网销售的生鲜农产品基本上都由英德本地的合作社供应,目前已经与七八个合作社建立了供货关系。“本地供应的农产品,不仅保证了新鲜,而且有农药残留检测、产品溯源等一系列安全保障,所以其销售额已占到了超市总体销售额的20%左右。”
同时,即送网正在积极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苏宁易购、厂家网、乐村淘等全国10多家电商,拓宽英德红茶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英德古仕洞茶叶合作社每年通过即送网销售英德红茶达1000多万元,横石塘供销社田江片区综合服务社通过即送网年销售本地农产品300多万元。“我们搭建的服务中心,可以接纳各电商企业,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经营网络。”付尚波认为,通过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供销社农村基层网点多的优势,农村电商上行下通的服务网络。
■记者观察
区域电商,“小”又如何?
综合性的B2C电商平台,往往强调“大”而“强”,似乎服务范围不弄成全国性的,产品品类不搞成包罗万象的,就没有活路。而即送网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另一种活法。那就是,只要够“美”够“好”,“小”又如何?虽然只服务于一个县级市的区域市场,但即送网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盈利,而且客户的活跃度、黏性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实在是让那些苦苦挣扎了这么多年还在亏损泥潭里的大平台们汗颜。即送网之所以小有所成,并不在于用户数量多,而在于它满足用户需求的深度。在物流配送的问题上,即送网还是想出了一些办法的。如果同样的商品,你能免费送货,还保证半小时内送到,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你?如果同样是买菜,你及时配送到家,新鲜度不减还跟菜市场差不多价格,消费者又有什么理由不网购?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即送网构建起了县域本地化生活电商的服务网络,也被点赞为“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区域电商模式。我们了解到,除了阳山站即送网、清远佳信即送网均已投入运营,广东韶关站、湖南郴州站、江西赣州站、广西贺州站等全国多个地区也都加盟进来,开启了复制英德模式的区域电商之路。
统筹:巫伟 何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