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堂”之名由何而来?估计80%江门人不知道

新会发布 2016-12-14 17:38

新会人都知道,小鸟天堂最初从巴金先生《鸟的天堂》名篇中脱胎而来。上世纪50年代后期,新会县政府以“小鸟天堂”为名建设旅游景区,经1984年巴金先生题写“小鸟天堂”后,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小鸟天堂”之名由何而来,你又知道吗?

小鸟天堂航拍

“小鸟天堂”原是“雀墩”

原来,“小鸟天堂”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树,是天马村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风水建筑物“罗星凸”(即:水口处水流中突起的地方)。民间又流行称之为“雀墩”“鸟墩”。

随着时间推移,大榕树独木成林,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树相依。1933年,巴金先生来到这里游览,为“水网环绕、独木成林、万鸟起落”的奇观所陶醉,写出散文名篇《鸟的天堂》。

1933年8月1日,该散文最初发表在《文学》季刊,1978年被正式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现入选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小鸟天堂从此被世人所知,深入人心。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5000多万名小学生学过此文,1978年以来读过此文的小学生人数已超10亿。

小鸟天堂榕树全景

巴金为“小鸟天堂”题字

而“小鸟天堂”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新会县政府响应省委主要领导建设旅游景区的指示要求,正式使用“小鸟天堂”之名。

1982年、1984年,新会县政府曾两度委托巴金先生好友、大泽乡人陈洪有前往上海请巴金先生为“小鸟天堂”题字。今天大家所见到的“小鸟天堂”手迹、署名和落款就是巴金先生在1984年6月22日题写的。

1984年6月,巴金为“小鸟天堂”题字。

1980年代,新会县政府正式开始建设小鸟天堂景区。1997年新会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会市保护小鸟天堂雀鸟暂行管理办法》,正式明确小鸟天堂的保护范围。2002年,小鸟天堂景区重新规划扩建,并对动、植物自然生态群落加以悉心保护和优化,形成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旅游新时尚的园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区。2011年,小鸟天堂景区再次进行改造扩建,打造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的湿地公园。

小鸟天堂的名人故事

经过30余年的建设,小鸟天堂已从最初仅为世界最大榕树的一个景区逐步变成了我区地标,乃至广东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典范区域。

上世纪50年后期,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到访小鸟天堂,指示要把小鸟天堂开放成为旅游景区,让更多市民可以欣赏到小鸟天堂美景。

1962年,著名剧作家田汉到访小鸟天堂,即兴作诗《鸟的天堂》:“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1989年初,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从澳门返广州时,特意路经新会到访小鸟天堂,回去后作《小鸟天堂》巨幅彩墨画。1992年,英国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他的《小鸟天堂》画作。

吴冠中《小鸟天堂》画作

2002年12月5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陪同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视察小鸟天堂时,还根据小鸟天堂巨榕树的生长特征与当时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著名的“榕树效应”经济理论,使小鸟天堂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0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上海世博会广东馆时,兴致勃勃地参与了以新会小鸟天堂为原型的“生命之树,小鸟天堂”互动展项,提出了“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的科学理念。

胡锦涛视察世博广东馆,体验“小鸟天堂”。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