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庙会明年2月开锣,北京路将现巨型“蚕宝宝”
记者 2016-12-09 14:48
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有着悠久的的历史文脉和印记,9日上午,一幅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及事件为主题的国画长卷《古道人杰》在广东画院二楼展厅面世。
古道人杰,看尽南粤历史变迁
《古道人杰》国画长卷总长25米,宽0.5米,以秦汉至辛亥革命为时间纵轴,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相关的著名政治、文化历史人物(含本土与入粤人物)及事件为横轴,描摹展现了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历经两千余年的历史人文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幅艺术创作的精品力作。
据悉,《古道人杰》题目简洁、清新、隽永。“古道”,历史进程之谓;“人杰”,是俊杰之意。“古道人杰”当为在历史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之意。长卷描绘的著名历史人物共33人,其中有首开南越国的南越王赵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东坡居士;明代思想家、教育家陈白沙、湛若水;明代鬼才伦文叙;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
庞大的工程全赖有紧密团结合作的队伍
创作中心小组由“中国儿童画十大家”之一、越秀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梁培龙集聚了当代岭南人物画创作的11位精英画家共同创作,包括陈永锵、招炽挺、黄穗中、廖宗怡、叶家斌、陈振国、李晓白、邓超华、孙戈、张弘、陈朋。
画卷人物参考资料经三次修订写成1万多字
根据学者们的史料搜集,确定了代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千年发展各历史阶段有突出贡献的33位代表人物,最后确定为22组组合作画。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学者们对每个人物特点、事件发生的朝代、环境的特色等都用文字进行描述,还邀请了众多顾问进行反复论证,以保证在绘画创作中能真实还原历史。经过三次论证修改,文字创作就达1万多字,照片近40张。
记者了解到,创作过程中,难题又接踵而至。长卷描绘的人物从秦汉至辛亥革命共有33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模样、衣着、服饰、包括头饰 、衣褶处理这些细节都要进行细致地考究,不能张冠李戴,要符合史实要求,找不到原型的甚至通过文学作品中仅存的片言只语进行合理想象描画。其次,要选取人物所在的历史环境或者重要事件作背景,哪个最突出,哪个最具代表性,都需要进行一番考量。另外,在写意人物画中,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笔墨相互为用,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画。
12位画家按照分组创作,每人需完成1.2米的画幅。他们先是各自打个线条草稿,开会研究后,又各自修改,再上色、画细节,再会同文史组专家研究,再修改……为了追求高品质,画家们都勇于自我否定,有时辛苦画了一周,回头看某个地方表现得不够好,又会重新再来。几经反复6次,“作废”的画纸有近百张,才初步定下完稿。
展卷而观,围绕越秀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千年故事徐徐展开,王公状元、士子文人、英雄先驱、宗教领袖,他们的形象英姿如在眼前,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历史印记、社会风情都通过画面留存在观者心里。
专家评价,《古道人杰》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国画长卷的面世,为广州市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文化形象起到提升的作用,也为源远流长的广府文化增添光彩。
展览日期:12月9日-14日
【采写】记者张西陆 刘力勤 通讯员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