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盒演变:看看古代的吃货们有多执着|史太Long

南都周刊 2016-12-06 15:20

 史 太 Long  

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是家族的共同财产,特别讲究,一个家族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

文◈ Joy 

无论是上班还是上学,「中午吃什么」、「去哪儿吃」已经成为困扰吃货们多年的话题,出于经济和健康考虑,自带饭盒配有清新可口的家居小菜也成为不少人的午餐选择。一个小小的饭盒,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环保便利,承载的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和记忆!

饭盒最早叫「椟」、「食盒」,跟咱们赵钱孙李一样,人家祖上可是有家谱的。

食盒约始于魏晋时期,早在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遭到三国第一谋士荀彧的反对,曹老儿心里是恨的牙痒痒。裴注引《魏氏春秋》中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后来,曹操以品尝「舌尖上的魏国」为名赐荀彧美食,差人送去一个鸡翅木食盒,荀彧打开食盒一看,却空无一物。

荀彧马上明白曹操的意思:「不支持我,就别想再吃我的喝我的。」又因食盒叫「椟」,有暗示服毒自尽之嫌,于是荀彧把自己平生的工作资料付之一炬后,然后服毒,撒手人间,留了个忠诚于汉室的千古芳名。

另外,经常在电视剧中也会看到如果看哪个人不顺眼,最常见的手段也就是一壶热酒几碟小菜撒点儿无色无味的毒药,装在食盒里送去,表面看起来可是一片赤裸裸的好心啊。

南宋光宗的李皇后为了制止丈夫的花心也是别出心裁,百般恐吓。光宗因为摸了一下宫女的手,第二天就收到盛着那位宫女砍下的手的食盒,震惊之余,几乎晕厥。李皇后虽残忍暴戾,但反观如果多一些这样的「妻管严」,也就没有那么多「出轨男」了。

所以,古时食盒,不仅客串过显贵们的政治道具,而且简直就是居家旅游、结社集会乃至杀人越货之必备佳品嘛。

当然,食盒作为一种特殊物件,是家族的共同财产,富贵人家与官方人家用食盒,选材、制作、装饰、木匠的雇佣,都特别讲究,一个家族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程度都可通过食盒反映出来。

搁平时,食盒也算是文客骚人、士绅名流显摆收入的道具,那效果跟现在的人出门开着兰博基尼、劳斯莱斯一样儿的。

出门访友,或参加诗社、与至交把酒言欢、踏青郊游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肴食果品,装在食盒中,让容貌风流的丫鬟提上,作为助兴的下酒菜。这可是官宦人家、文人骚客才享有的VIP待遇。至于一般的穷人家,出门拿块布打个结,里面放几个包子馒头了事,哪里用得着食盒。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  绢本设色

37.4x5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到了崇文黜武的宋代,随着大量的文艺青年涌现,食盒早就降尊纡贵,被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了。

元戏《金凤钗》里描写宋人春天出游:「绿杨如烟,郊外踏青赏玩,春盛担子都出去了。」春盛担子就是挑着的食盒。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

祭扫(唐)

而在明代小说里,食盒也是很常见的生活用具。明朝也被称为攒盒。

由于「攒」与「全」同音,常写作「全盒」,喻指完完整整,十全十美之意。按照习俗,每家人在新春期间都会准备一个攒盒,有人拜年到访时用作款客之用。

如《金瓶梅》的第三十四回:「书童儿在书房内叫来安儿扫地,向食盒揭了,把人家送的桌面上响糖与他吃。」《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宋景诗起义》:「家家户户都献礼,火腿板鸭送食盒」,由此也可见食盒在当时普通人家已是常用。

到了清末民初,食盒的功能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京城里的未婚男女,男方择送日用衣食等物品给女方,也都是使用食盒来装送。作为传情达意的媒介,食盒也因此具有了浓浓爱意。

古代食盒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邓文米西米、色泽光润的硬木,坚固而有韧性;古时的榫卯结构使硬木在拼接、制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

其造型多为层式结构,便于分隔盛放不同的食品,大者可达半人高,须由两人用扁担抬着,方能移动;小者如瓯,由人捧着就行。

旧时的食盒也因繁杂的装饰更体现了古人在生活用具上对美的要求是繁缛不悔,食盒转弯处弯成弧形,俯视如操场的跑道,盖身及把手都有繁杂的纹样,透雕或半透雕,既美观又实用,看到这些精致的饭盒,真的是还没开吃都已经迷醉了!

象牙雕人物玲珑提食盒

清中期   掐丝珐琅食盒(五件一套)

跨越两千年的时空距离,食盒像一位经历岁月变迁的老者,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只能在电视剧中偶然一见。

从最开始的饮食本义到象征身份地位,又因其密闭性可以传递信息到现在因珍藏价值独居历史一隅,供后人观赏和膜拜,它的功能性随时代发生着变化。

经济的发展让人们随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餐馆,随手可以用一次性饭盒「打包」,但食盒所传递的延绵不断的饮食文化和记忆,对健康、对美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快乐从未改变。

END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smwnewmedia@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