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站在莎士比亚与哈利波特之间

24楼影院 2016-12-04 11:24

反智主义和精英主义,成为国内电影圈一对奇妙的天敌。前者说:莎士比亚过时了,谁还要听thee thy不休的古英语?电影不过娱乐,脸蛋即正义。后者拈胡子:不爱莎翁者名曰为“蠢”也。刻薄不够,还要振臂一呼:综艺电影就不该拍。

要评这个理,还得找个英国人,毕竟只有他们有莎士比亚,也有哈利波特。比如,问问这个埃迪•雷德梅恩。

翻翻他的履历,和莎士比亚关系好得很:伊顿公学与剑桥大学出身,20岁就已经演上莎士比亚;28岁就拿下戏剧届的奥斯卡:奥利弗、托尼奖,一样一座,比起名头更洪亮的抖森和卷福,都更高大三寸。凭《万物理论》摘下奥斯卡影帝后,票房号召力也惊人,前些时在宣传视频里秀了段中文,社交网络就沸腾了。

但他也没看不上商业片,不仅说愿意连演五部《神奇动物在哪里》,还在戏里大跳“交配舞”。听说自己中文绰号叫“小雀斑”,还开开心心觉得可爱,即便在好莱坞娱乐国,也过得乐趣滔滔,没觉得被商业资本冒犯。

他形容过刚去好莱坞时参加经纪公司派对的情形:“我记得去派对时,其他人都是坐着加长豪车去的,唯一的一辆红色小破车特别刺眼,那就是我的车。”

明明富家子出身,一只三明治几人分的日子,说起来语气也是淡淡的,为喜欢的事业挨饿,怎么能算委屈,为拿到《万物理论》中霍金那个角色,他还找经纪公司牵线,请导演喝酒毛遂自荐。

霍金年轻时(左)与小雀斑在《万物理论》中的剧照(右)

英伦绅士的尊严,是向内的自我约束,要体体面面穿衣服,认认真真演戏。坐在椅上自称“爷”,问人要个东西还不肯弯腰,那种事儿,于他们是失态。

起初好莱坞也并不在意这种体面,喜欢老伊顿人,因为他们的口音以及那股和好莱坞轻盈叙事相左的郑重其事。后来却不得不佩服,超级英雄这样的角色,都是这帮和莎士比亚打过交道的家伙演得好。

小雀斑演霍金,是拿出做学问的那套来的。

电影拍摄随场景转,时间线是乱的。早上的场景,霍金还活蹦乱跳,下午就得靠脊背挪动才能下楼了。为保证剧情不出错,小雀斑把霍金的病症发展、心理状态和科学成就分成阶段,用量化的方法精确计算好,背牢。什么时候霍金不能抬胳膊,什么时候坐上轮椅,论文发表时他病态如何,小雀斑记得分毫不差。

《万物理论》

霍金看完首映,回去发邮件称赞:“有时候看到荧幕上的他,仿佛就像看到我自己。”

李安说,拍《理智与情感》时,一屋子对简奥斯丁比他还熟悉的演员七嘴八舌“讨伐”他,对站位台词都有意见。他不得已,将他们分开,逐个击破。

这是英国演员难缠处,让他们囫囵吞枣拍部戏,做不到。读那么多年文学,对人物塑造皆有追究,哪怕角色出场再短,他们也要让他们在大背景小环境里落地生根。有根芽,才好开花。

《丹麦女孩》剧照

所以他们连超级英雄都能演得精彩。超级英雄片是爆米花电影不假,但谁能嘲笑伊恩•麦克莱恩的万磁王是无聊角色?《帕丁顿熊》这样的电影交给好莱坞,大约只能炖一锅鸡汤出来。《哈利波特》系列呢,更是不可想象。

演《丹麦女孩》前小雀斑准备了三年,不仅学跳舞练体态,还跑去研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欧洲新艺术复兴后,恰巧第一波女权主义风起云涌时。他最后呈现的角色,连眼神都严丝合缝。手指轻轻划过肩颈的样子,是介于两性之间,自我萌发,又隔着距离的渴慕。

《丹麦女孩》

这回拍《神奇动物在哪里》前,他跑去伦敦的国家肖像馆研究一战后的世界,比如1913年建成伍尔沃斯大厦、当时盛行的地下爵士乐等等。

他们不空谈莎士比亚,但处处都是和莎士比亚打过交道的痕迹:如何看人、如何做戏,如何在幽微处找到人性光亮。这都是他们在莎士比亚这座高台上见过的风景——即便老故事失去当代背景,但懂它的人,会将它的内核还回当下,还到时代的“摩登”里去。

文学艺术有什么用?饿不果脯,寒不当衣。但它是将人解放出动物世界的魔法,好让你看到人生那座反义词堆砌的堡垒与堡垒之上的星空。

所以当小雀斑穿着一身蓝衣舞动手杖的样子,并不会让人想起商业资本的万恶和先锋潮流的肤浅,反倒像年轻人与莎士比亚之间的脱帽致敬,或,一场圆舞曲。

《神奇的动物在哪里》剧照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